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334|回复: 60

“袖珍飞豹”——“鹰”式轻型攻击-侦察-高级教练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30 09: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作者:空优
南斯拉夫航空风云录系列第三辑
  为什么“鹰”只用7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外形相似的“飞豹”用了25年的时间走完的路?
  为什么南斯拉夫会发展J-22“鹰”和G-4“超级海鸥”两种高级教练/轻型攻击机?
  为什么“鹰之父”会对“鹰”抱撼终生?
soko_j_22__by_serbian80-d4y5yez.jpg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9: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序——塞尔维亚的图腾
  2006年,风雨飘摇饱受战乱折磨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终于走到了尽头。一个国家的死亡,带来的是两个国家的新生。塞尔维亚和黑山从此分道扬镳,都拥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受难最深的塞尔维亚,经历了惨痛的战争和国家的分裂,迫切需要重振国民士气。2006年9月28日的举行的军官晋升仪式就有了非常特殊的色彩。塞尔维亚国家领导人物期望以这次仪式为起点,重新整顿军备,唤起塞尔维亚的传统,找回1912年塞尔维亚的荣耀——塞尔维亚绝不会忘记科索沃。与前一年无人知晓的情况完全相反,这次的晋升仪式在议会大厦前举行,动员了全国的主要媒体,所有政界领袖人物全部出席,参加观礼的群众也多达数万人。仪式的最高潮是由1架NJ-22“鹰”担任先导,和3 架G-4“超级海鸥”组成的钻石编队,飞越贝尔格莱德市中心。这个编队展示出了飞行员完美的技巧,在低空低速掠过观礼台后,即以高速爬升,消逝在观众的视野之外。这4架飞机均是飞行试验中心所属。这是自1985年以来,头一次有军机飞越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军事游行。正如塞尔维亚媒体所评论:这次游行并没有出动外购的最先进的Mig-29,而是向全国人民展示国产战机J-22和G-4,J-22和G-4在此刻成了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图腾,这个编队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次飞行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image003.jpg
塞尔维亚空军和防空军的标志
image004.jpg
2006年启用的塞尔维亚空军机徽——科索沃十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9: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研发背景
  1958年,南斯拉夫为未来的战机选定了“鹰”的代号,当时贝尔格莱德的航空技术研究院开始了一项新型轻型喷气式战斗轰炸机的研究。1961年,自制的“海鸥”教练机及衍生的单座型“隼”完成后,空军技术研究院就开始向音速发起冲击。1968年,科研部门完成了初步研究,并决定引进国外相关技术设备,并最大程度实现国产化。鉴于发展新型军机的成本十分高昂,南斯拉夫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企图寻找伙伴分摊成本。最开始考虑的伙伴是不差钱的印度,但由于两国的地理距离并不如外交关系一样近,南斯拉夫于是将目光又转向了身边的邻居。皇天不负苦心人,南斯拉夫终于找到了金主,罗马尼亚非常担心捷克斯洛伐克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因此一直小心翼翼的同莫斯科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非常符合南斯拉夫人的审美观。1969年,南斯拉夫开始与罗马尼亚作深入的交流,1970年罗马尼亚同意加入项目。1971年5月20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签订了一项协议,决定根据现代任务需求研发制造一种新型高性能轻型攻击机,研发费用和工作份额五五分成,从1975年到1984年共计生产20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和520具发动机。这种飞机主要用以遂行对地攻击、近距空中支援和战术侦察(单座和双座),同时也用来执行高级训练任务(双座),次要任务进行空中巡逻和低空截击作战。南斯拉夫将其称为J-22“鹰”(Orao),罗马尼亚将其称为IAR-93(Vultur)。由罗马尼亚的西奥多•赞费莱斯库博士(Teodor Zanfirescu)和南斯拉夫的维多耶•克涅日维奇上校领导,贝尔格莱德附近扎科瓦的航空技术研究院(VTI-a)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院(ICREST)设计。1972年,在南斯拉夫航空研发生产能力首屈一指的“猎鹰”工厂的帮助下,罗马尼亚在多尔日县(Dolj county)首府克拉约瓦建成了克拉约瓦飞机公司(Avioane Craiova),它和罗马尼亚早已建成的两个老牌航空企业——位于巴克乌(Bacău)航空之星公司(Aerostar S.A.)、位于金巴乌(Ghimbav)的罗马尼亚航空工业公司IAR(Industria Aeronautică Română),以及南斯拉夫的乌特瓦工厂联合进行飞机的制造生产。克拉约瓦飞机公司生产飞机的前机身、水平尾翼和油箱;乌特瓦工厂制造后机身, “猎鹰”工厂制造机翼,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厂和科研实体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合企业YuRom——这是官方正式文件的称呼,取自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两国的英文缩写。J-22和IAR-93实际上是一种飞机的两个亚型。本文将重点放在J-22上,但是对IAR-93也会有一定的提及,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
jag_03_1280.jpg
“美洲虎”确立了轻型攻击机-高级教练机的标杆,其它国家发展的类似机型受其影响很大,适合英法的,不一定适合别人,“美洲虎”的设计理念真的是完美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9: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鹰”最重要的设计参照对象是英法合作研制的装备先进的加力式“阿杜尔”发动机的“美洲虎”轻型攻击机。南斯拉夫并没有对合作伙伴的技术水平抱有太大期望——罗马尼亚的航空工业中断生产一线作战飞机长达25年,当然这点南斯拉夫不好意思明说,罗马尼亚也是绝对不会承认的。这个伙伴一开始就同南斯拉夫唱起了对台戏,由于两国技术和战术的要求不同,最初的技术方案数经更改。离音速更远的罗马尼亚坚持要提高飞机的性能,要求飞机具有超音速性能,并达到1.35马赫的极速。两国的分歧几乎导致项目在1972年破产,最终罗马尼亚不得不正视现实和南斯拉夫达成妥协,一致决定采取两步走的策略,脚踏实地逐步提升这种轻型战斗轰炸机的性能。
  由于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都没有先进喷气发动机的研制经验,J-22/IAR-93项目建立的基础就是设法从英国、法国、美国或是苏联获得发动机。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当时在政治上颇有共同之处,虽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在铁托和齐奥塞斯库都在政治上表现得较为独立,并不象东欧其它华约阵营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对苏联毕恭毕敬俯首帖耳,坚持与苏联保持一定程度的距离。1968年8月21日,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事件,齐奥塞斯库在共和国宫广场举行的首都居民集会上发表了讲话,公开谴责苏联的入侵,这种特别的姿态显然有助于引起西方世界的注意力;南斯拉夫外交政策的原则之一就是奉行不结盟,南斯拉夫与罗马尼亚两国制度相同关系较好,这样就使得共同研究、发展、测试和量产一种两国都需要的轻型攻击/高级教练机成为可能。南斯拉夫与西方走得更近,甚至曾经将美制战斗机和教练机作为主力机队,更与英法等国有长期的军用技术交流,西方国家为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打开了一个口子,可以提供一定程度不太敏感的军用技术。英国虽然愿意为J-22/IAR-93项目提供发动机,但并不想让华约阵营中的罗马尼亚得到较为先进的涡扇发动机,只肯提供较差的“蝰蛇”632涡轮喷气发动机。“蝰蛇”不能和更先进的加力式“阿杜尔”相提并论,这就使从项目研制伊始,就饱受推力不足的折磨,迫使J-22/IAR-93不得不保持较轻的机体重量,严重限制了飞机的作战潜力,更是从根本上剥夺了J-22/IAR-93的超音速能力。尽管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两国官方都声称J-22/IAR-93后来换装了加力式发动机后,速度能超过音速,南斯拉夫“猎鹰”工厂的宣传手册更是将J-22的速度标示到1.25马赫,实际上两国都明白,这是无外挂,进行俯冲时得到的理论极速,没有实际作战意义。J-22/IAR-93选用“蝰蛇”引擎也不完全是坏事,毕竟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都获得了罗尔斯•罗伊斯的生产授权,对该发动机的特性比较熟悉,掌握得较为透彻,有利于加快飞机研制进度,也有利于飞机的保养维护。J-22/IAR-93的起落架由法国参照“美洲虎”设计完成,在使用中一直存在问题。无独有偶,印度空军在获得称美洲虎后称为“Shamser(正义之剑)”,也遇到不少起落架故障,最后发现是设计缺陷并进行了改进。
image008.jpg
南斯拉夫空军试飞员驾驶25001号原型机做超低空飞行。得益于飞机优秀的气动设计,“鹰”将超低空高速飞行当做了家常便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9: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4年10月31日,南斯拉夫的25001号J-22和罗马尼亚的IAR-93在各自境内同时首飞。首飞虽然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却潜藏着重大问题——超重。第一架原型机空重达到6205千克(13679磅),超过设计重量达1.2吨!飞行控制系统和操纵面表现也不理想。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也不能反映南斯拉夫真实的飞机设计水平,下文的访谈会有进一步的探讨披露。25001号机现在展出于苏尔津(Surcin)机场的航空博物馆。
  25002号原型机于1976年12月,在弗拉季斯拉夫•斯拉夫杰维奇(Vladislav Slavujević)少校的驾驶下成功首飞,地点和25001一样,都是在贝尔格莱德附近的巴塔伊尼察机场。25001和25002都进行了重大改进,一方面加快加力型发动机的研发进度,另一方面空军技术研究院和其它工厂一起,优化飞机结构,为飞机减重。25001还增加了LERXs(前缘翼根延伸段,或称边条),进一步优化了空气动力特性,并将此特征沿用到以后的量产攻击型“鹰”。第三架是预生产型双座型飞机,编号003,1977年7月4日首飞,一年后,损失于尾翼撕裂。这并未能影响生产计划的进行, 1984年12月22日, J-22“鹰”25101号机,由马贾恩•耶伦(Marjan Jelen)驾驶,在一次小角度俯冲中成功地突破了音障,这是南斯拉夫国产战机首次飞出了大于1马赫的速度。必须再一次指出,受发动机的拖累,J-22“鹰”不能以实战状态的构型在水平飞行中突破音速,因此,J-22“鹰”还是应被归为亚音速飞机。
image010.jpg
南斯拉夫的功勋鹰25101号机,真正的攻击型J-22“鹰”,装备加力发动机,LERXs清晰可见。由马贾恩•耶伦(Marjan Jelen)驾驶成功地突破了音障,这是南斯拉夫自制战机首次飞出了大于1马赫的速度
  罗马尼亚的IAR-93“白色001”号机,在格奥尔基•斯坦尼察(Gheorghe Stănică)上校的驾驶下,在巴克乌(Bacău)进行了持续21分钟的首飞。1975年7月18日,“白色001”在巴克乌为罗马尼亚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作了展示。双座型#003号机首飞于1977年1月23日, 1979年1月20日,#004号原型机在做特技飞机时坠毁在克拉约瓦空军基地。飞行员多布雷斯坦未能及时弹射逃生。1979年8月23日,三架IAR-93(#001, #002 和 #005)在罗马尼亚庆祝国庆日的军事游行中首次向公众展示。同年9月20日,“白色001”在一次试飞中损失,当时两具发动机同时出现故障,飞行员被迫跳伞。这导致了罗马尼亚重新设计和更换所有已生产的“蝰蛇”引擎的燃烧室。同年12月24日损失,原因是尾翼撕裂。当时飞机在500米高度进行水平飞行,速度为1045千米/小时,飞机的左升降舵在高速中脱落。幸好马丁贝克公司的Mk RU10J零-零弹射座椅工作正常,两名飞行员得以逃过大难。此次事件后,加强了后机身的结构。
  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在“鹰”项目上的合作,总的来看,或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看,基本上是成功的,算是社会主义家庭协作的典范。从技术角度的大方向上来年,一个平台,两种亚型,基本上和当时西方先进国家的发展思路也是一致的,能有效地节约研发成本。由于两国科研系统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具体到研发工作的细节上,就不可能会一帆风顺。南斯拉夫并不是将“鹰”作为航空工业的终极目标,而是将“鹰”和后来的“超级海鸥”做为第四代战斗机的试金石。平心而论,雄心勃勃的南斯拉夫在并行开展数个战机研发项目的同时,作为旗舰单位的“猎鹰”工厂还有余力帮助罗马尼亚建造新的飞机工厂,其科研实力之雄厚,确实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9: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机体介绍
20141029112521.jpg
image0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9: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介绍
  “鹰”式飞机的建造应用了现代化的先进技术。采用全金属的上单翼和可收放的三点式起落架,可以从预先准备过的草地跑道起飞降落。
  机翼:上单翼采用了3度30分的下反角,机翼前缘后掠43度,它具有前缘活动襟翼和翼刀、前缘开缝襟翼和副翼具有液压动作筒。
  机身:采用了半硬壳式结构,机身后下方有双门式减速板,背部的整流罩结构便于系统维护和飞行控制。机身后部便于拆卸以安装或取出发动机。
  尾部:所有控制面后掠。方向舵和全动水平尾翼由液压伺服机构驱动。
  起落架:双轮式主起落架和可转向单轮机鼻起落架向前折叠收回机身。两段式油压减震机构。方向舵后有减速伞舱。
  动力:两具“蝰蛇”632 /“蝰蛇”633涡轮喷气加力发动机并列安装在机身中部,两个进气道位于机身侧面。
  系统和设备:双份高压力液压系统(207巴)、座舱增压和环控系统、高压供氧系统(150巴)。GEC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的自动驾驶和自动增稳系统,机载电子设备水平与其它同等级战机一样具有现代化水平。
image014.jpg
image015.jpg
南斯拉夫能建造军用飞机,独立建造飞行模拟器自然不在话下,这就是“鹰”的飞行模拟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9: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器装备:2门双管高性能23毫米机炮。全机共五个外挂点,机身下一个,每侧机翼各两个。南斯拉夫引起Mig-21后,对它的GSh-23L机炮比较留意,这是当时南斯拉夫所能获得的最好的机炮。南斯拉夫随即以GSh-23L展开了仿制工作,仿制型号是GSh-23L-YU,或称GSh-23L-Y,南斯拉夫还对其做了一定的改进,将原版机炮的射速从3200发/分调整到3500发/分,并将它应用到国产的G-4“超级海鸥”和J-22“鹰”,未来的新型先进战斗机也准备采用。飞机外部总挂载能力为2880千克。
image016.jpg
左侧机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9: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J-22“鹰”除可以使用BL-755和FAB250等常规炸弹和无控火箭弹外,还可以使用美制“小牛”空地导弹和自制的“雷电”空地导弹。“雷电”导弹分为A、B两型。分别仿自苏制Kh-23无线电制导空地导弹和美制“小牛”电视制导空地导弹,“雷电”A实用化较早,南斯拉夫时代即见部队列装。对工业基础要求更高的B型在南联盟时代由VTI研发,但直到塞尔维亚独立后才见展示出完全国产的导引头,塞尔维亚空军有少量试装。“雷电”B发射重量280千克,战斗重105千克,最小射程1.5千米,最大射程21千米,弹径305毫米,翼展815毫米,可击穿1米厚的钢板或5米厚的混凝土。
image018.jpg
非常罕见的图片,南联盟的“鹰”挂载“雷电”A空地导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9: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020.jpg
挂载“雷电”B的图片同样少见
20141029113922.jpg
  座舱环境:马丁贝克的零-零弹射座椅。座舱可用两种方法开启:电力向上开启和人力从左至右开启。
  座舱布置:增压和空调座舱装备了飞行、导航和发动机控制设备、抗G零-零弹射座椅。
  主供氧系统可支持飞行员飞行到13500米(43300英尺)高度。弹射时备用供氧系统可保证飞行员达到安全高度。
  单座型座舱盖以电力打开。双座型后座升高,为后座飞行员提供良好的视野。双座型的座舱盖以手动方式分别打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4-12-22 15: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