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机的谢幕
“蚊式”在二战中立下了赫赫功勋,战后仍在皇家空军中继续服役了十余年。
战后英国空军占领部队的FB.VI被部署在德国,NF.30和NF.36继续作为英国本土防空的一线夜间战斗机服役,直到1951年被喷气式的德哈维兰“吸血鬼”和阿姆斯壮-惠特沃斯“流星”取代。
PR.34仍作为皇家空军主力侦察机服役,直到50年代初被英国电气“堪培拉”取代。在冷战的最初几年,PR.34执行过针对东欧和苏联的秘密侦察任务。PR.34还曾部署在中东和远东,在50年代初的马来西亚独立战争中也出现了该机的身影,1955年12月15日第81中队的一架PR.34A在马来西亚执行了皇家空军“蚊式”的最后一次作战任务。
英国空军驻德占领部队的B.35一直服役到1953年,一些改装成PR.35夜间侦察机的B.35退役时间更晚些。1952年~1953年布鲁克兰航空公司把105架B.35改装成TT.35拖靶机,拖靶容纳在弹舱中,后机身增加了冲压空气驱动的绞盘。艾克赛特基地第3平民防空合作训练中队的TT.35成为皇家空军最后的“蚊式”,1961年才开始退役。
皇家海军也装备了“蚊式”拖靶机,1950年通用飞机公司把24架B.XVI改装成TT.39。TT.39是外形最丑的“蚊式”,该机配备了4名机组,照相机操作员坐在增大加长的透明机鼻中,这使飞机的长度增加到13.21米,为此缩小了螺旋桨直径以避免桨尖打到机鼻。TT.39的弹舱用于容纳绞盘和拖靶,坐在后机身的拖靶操作员负责收放拖靶。该机于1952年全部退役。
战后许多“蚊式”还被用于各种测试项目,例如测试火箭弹和其他武器。1963年5架皇家空军的TT.35涂成第2战术空军FB.VI的式样参加了电影《第633中队》的拍摄,电影的主演是克里夫•罗伯逊,讲述一个第2战术空军虚构中队的故事。1966年期中3架TT.35和一架T.III参加了续集《“蚊式”中队》的拍摄,主演大卫•麦考伦。
皇家空军用“蚊式”测试11英寸的“汤姆叔叔”火箭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