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手”成累赘
一战结束后,各国都加快了发展空中力量的步伐,但在方向上不免出现偏差。1930~40年代就曾刮起过一股研制“重型战斗机”的风潮,目的是既能保护己方轰炸机进行远程空袭,又能拦截来犯的敌方轰炸机,还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德国的Bf 110。然而后来的经验表明,这类“多面手”往往难当大任,在美国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外强中干的“艾勒丘达”
1935年才成立的贝尔飞机公司为了能在业内一炮打响,玩起了“机动反飞机平台”的概念,其实就是一种突出火力强航程远、可对付敌方轰炸机群的重型战斗机。这也是贝尔公司研制的第一种军用机型,定名为YFM-1“艾勒丘达”(Airacuda),Y代表“试验”,F代表“战斗机”,M代表“多座”。该机采用常见的双发布局,但出于发扬火力的考虑,在两个发动机短舱前部各设一门37毫米机炮和一挺7.62毫米机枪及射击手的位置,螺旋桨就被安装在机翼后方成为推进式。机身内安排两名飞行员,后面另有一名射击手控制左右两挺12.7毫米后射机枪。此外,机翼下还可挂载20枚13.6千克的小炸弹。
显然,YFM-1从体形尺寸到人员配置都不亚于当时的中型轰炸机,但如此别出心裁的设计从1937年9月1日原型机XFM-1开始试飞起就问题不断。所用的两台功率各为813千瓦的艾利森V-1710发动机由于位置靠后不便冷却,运转中容易过热,以至于飞机在地面时要先拖到跑道上,直到起飞前最后一刻才能启动发动机。配备的涡轮增压器还在飞行中发生过爆炸,不得不全部更换。机上复杂的火控和电气系统需要专门的辅助汽油机提供动力,一旦罢工就会导致飞机操控失灵。呆在短舱前的射击手更不好过,机炮一开火就搞得舱内烟雾弥漫,万一要跳伞时后头的螺旋桨可是道鬼门关,得先靠爆炸螺栓将其炸飞才能逃生。
尽管外形做得颇为光滑,YFM-1的飞行性能还是让人不敢恭维。这家伙非同一般的操纵特性让飞行员很是头疼,而且不仅在机动性上远逊于单座战斗机,就连速度和爬升率跟新式轰炸机相比也毫无优势。干护航或截击看来没戏了,改作轰炸机吧,不到300千克的携弹量又能吓唬谁?也许是不想打击初出茅庐的贝尔公司,即使面对比一般战斗机高出5倍的“坑爹价”,美国陆军航空兵队(USAAC)还是勉为其难地买下12架生产型“艾勒丘达”,根据发动机和起落架等处的不同,分为YFM-1、-1A和-1B三种型号。
从1940年起,这些YFM-1被陆续编入一个飞行中队服役,不过多数时候都被分派到美国各地的军用机场用于训练,其另类的造型和表现倒是让飞行员们开了眼界。然而由于故障频出维修麻烦,它们也落得个“机库女王”的恶名,只发生过两次严重的坠机事故算是幸运的了。不久寇蒂斯-莱特公司也弄出个同样是双发推进式的XP-71战斗机,体形更大更重,配备一门75毫米和两门37毫米机炮。虽然只需两人机组,技术指标也不低,但这次军方一看图纸就否决了该项目,而那些“干啥啥不行”的YFM-1到1942年都给报废处理掉了。
YFM-1配备有强大的火力,可惜只是外强中干
光滑的外形并不能改善YFM-1的飞行性能 YFM-1五座战斗机基本参数
机长:14.00米
机高:3.89米
翼展:21.30米
全重:8620千克
最高时速:435千米
实用升限:9300米
最大航程:2900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