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不出翅膀的“鸟蛋”
处处要跟西方较劲的苏联人自然也没有忽略翼尖喷气这种新玩意,同样是在1950年代,苏联直升机行业的龙头——米里设计局就着手研制这种新类型的直升机。他们设想在旋翼翼尖处安装涡轮发动机,直接产生喷气驱动旋翼转动,理论上只要动力足够强劲,制造出旋翼直径60米、重达一两百吨的超级直升机不是梦!好在总设计师米哈伊尔·米里还算清醒,认为新技术尚未成熟,先搞一架小型验证机比较稳妥,型号就定为V-7。
米哈伊尔·米里 V-7是米里设计局当时研制的最小一种机型,到1957年底就完成了设计进入试制和测试阶段。这是一架空重仅730千克的4座直升机,圆滑的机身形似鸟蛋,装有滑撬式起落架。直径为11.6米的旋翼由两片桨叶组成,每片的末端安装一台AI-7小型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所需燃油用油泵从机身油箱压入主轴后,再靠旋翼旋转时的离心力通过桨叶内部的油管注入发动机。最初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尾桨,但在模型风洞试验时发现还是有反作用扭矩的产生,只得在机身尾部加上了一具小尾桨及其支架和传动部件,用于平衡作用和控制方向,不过最磨人的问题还是出在动力系统上。
在地面测试中,由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提供的AI-7发动机先是出现推力不足和温度过高的现象,调整了内部结构和散热系统后,又暴露出因发动机的涡轮高速转动产生很大过载,使得桨叶难以承受的问题。此后,光是对发动机的改进工作就耗费了好几年的时间。直到1962年V-7直升机才重新进行动力试验,这次发动机总算达到额定功率,带动机身在系留状态下缓缓离地。然而,发动机和桨叶承受的过载太大,导致结构容易受损的顽疾未能根除,旋翼转动的阻力和机身产生的振动也超过了限度,这些都不可能让V-7满足试飞条件。
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涉及发动机、桨叶和操纵机构等关键部分,但都收效不大。在1965年的后期测试中,AI-7发动机不是出现严重故障需要修理,就是在高转速阶段发生共振导致零件脱落,差点酿成事故。连续的挫折让米里老大认识到没有合适的发动机和配套技术,再怎么好的理论也不过是浮云。将V-7封存后,他们还是把精力集中到常规机型的研究上了。
米里设计局对采用翼尖喷气的V-7曾寄予厚望
安装在桨叶末端的AI-7发动机问题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