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由来
英国的德•哈维兰“蚊”式战斗机自1942年开始参战后,很快便以出色的性能和优异的战绩给德国空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促使帝国航空部决定研制一种设计理念与之相似的作战飞机。按照希特勒的设想,这种新式飞机是一种高速轰炸机。航空兵器生产总监艾哈德•米尔希将设计任务交给库尔特•谭克担任技术总监的福克-沃尔夫公司。米尔希提出了三条设计原则:木质结构、Jumo211发动机为动力及尽快投入量产。
福克-沃尔夫公司安装两台Jumo211发动机的快速轰炸机和夜间战斗机方案 设计方案于1942年提交航空部审查,同年10月,鉴于德国本土防空形势渐趋恶化,米尔希决定改弦更张,放弃高速轰炸机研制计划,将之发展成一种夜间战斗机。
米尔希之所以选择福克-沃尔夫公司主要基于两个原因。首先,福克-沃尔夫与容克斯、梅塞施米特及道尼尔公司不同,当时手上并没有这类飞机获准投入生产。航空部据此认为,该公司会更加乐于接受全新设计项目的挑战。第二个原因,也就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航空部十分看中库尔特•谭克的巨大声望。在谭克的卓越领导下,福克-沃尔夫此前研制出了Fw 190、Fw200及Fw 189等十分成功的作战飞机,出于对谭克的尊重,航空部允许谭克将他所主持设计的飞机编号前冠之以他的姓氏代号“Ta”。航空部起初为新飞机选择了Ta 211的编号,但后来发现211的编号与容克斯公司的Jumo211发动机编号重合,为避免不必要的混淆,航空部遂决定放弃Ta 211编号。航空部分配给谭克152、153和154三个编号,谭克为新式夜间战斗机选择了154编号,新飞机的编号便成为Ta 154。德国官方将Ta 154命名为“胡蜂”(Wespe),但由于其设计理念来自英国的“蚊”式战机,所以德国人也将其称为“蚊”(Moskito),反而当初的官方绰号很少被人提及。
Ta 211方案,很快编号就改成了Ta 154 Ta 211设想图 最初的高速轰炸机是一种中单翼、后三点起落架布局飞机,由位于巴特埃里森的福克-沃尔夫公司研究办公室提出。米尔希下令将飞机改为夜间战斗机后,设计工作转交给同在巴特埃里森的公司设计办公室。Ta 154的设计由恩斯特•尼普主持,高级工程师路德维希•米特尔胡伯、首席空气动力学家霍尔德•马蒂亚斯和工程师赫伯特•沃尔夫接受他的领导。上述四人均于1936年参加过Fw 187“猎鹰”的设计工作,该机是一种出色的双发重型战斗机,但因纳粹的战略家们认为短期战争不需要这种飞机而未能投产。
Ta 154风洞模型 尼普设计组对先前的实际做了较大修改,把传统的后三点式起落架改为更时髦的前三点式。福克-沃尔夫早在1938年就曾在一架经过改装的Fw 58上试验过前三点式起落架,结果发现这种起落架在夜间着陆时的安全性远强于传统设计。为方便制造单块式木质机翼,Ta 154的机翼改为上单翼布局,使飞机外形与英国的“蚊”式更加接近。
Ta 154的全尺寸模型,机身侧面的白条代表着机炮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