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支装备G.91Y的是意空军第32联队第13“战隼”大队。该部于1973年8月开始接收G.91Y,用来替换老式的G.91R/1,至1974年9月完成换装。13大队的飞机的标志性涂装是绘制在进气口处的鲨鱼嘴,与整个机头的外形匹配得恰到好处。而101大队的标志性涂装是绘制在前机身上的红色闪电图案。
意大利空军第13大队G.91Y涂装侧视,垂尾上端绘制的是该大队所属第32联队的标志 G.91Y虽然在总体性能上较之G.91R有了显著提升,但在外销业绩上却完全无法和后者相提并论。面对美国早已推出的专门针对国外市场研制的F-5A战斗机(其动力装置同样为两台J85-GE-13)的竞争,G.91Y完全没有招架之力(当然这其中也有部分政治和经济的因素),没有什么国家对这种飞机表示出了兴趣。1975年9月,Aeritalia组织了一个代表团,携带G.91Y 、G.91T 和G.222运输机前往埃及进行推销,结果依然颗粒无收。有论者认为,G.91Y在设计上偏离了当初G.91“轻”和“小”的原则,是其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失败的重要原因。不过,就世界战斗机发展的趋势来看,过于轻小的飞机才是真正没有前途的。因此G.91Y的外销失败,主要还是要归因于竞争对手在各方面(包括许多非技术因素)都过于强大了。
而在意大利国内,受到预算等因素的影响,G.91Y既没有装备足够的数量来全面取代G.91R,也没有实施任何升级计划。当时的意大利空军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MRCA项目上(即日后的“狂风”战斗机)。1976年G.91Y停产,1993年6月底,13大队将所属的G.91Y全部移交给了101大队,准备换装AMX攻击机。而101大队则继续使用G.91Y,直至1994年11月26日。这一天,身披特别纪念涂装的MM6444号G.91Y完成了最后一次飞行。此后,“扬基”就退出了亚平宁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