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灵巧炸弹的认可
“后卫”作战的结果使得灵巧炸弹成为了一种压倒一切的武器,其中尤以激光制导炸弹为甚。1972年2月至1973年2月间,美国空军总共投下了超过10500枚激光制导炸弹。在这些炸弹中,约5100枚直接命中了目标,另有4000枚的圆概率误差为25英尺(约7.62米)。
“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对于点目标而言,这些武器几乎具有‘一击必杀’的可能性”,美国空军第7航空队的前指挥官威廉•莫姆耶尔将军(Gen. William W. Momyer)在他的著作《三次战争的空中力量》(Airpower in Three Wars)中这样写道,“如果目标可以目视看到,而且目标很容易受到武器爆炸威力的毁伤,那么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发动一次打击就摧毁目标的概率是80%至90%。”
在“后卫”作战最初的三个月中,美国空军使用精确制导弹药摧毁了100多座桥梁。美国空军的一项研究发现,激光制导炸弹对于非常“硬”的目标的有效性是传统炸弹的100到200倍,对“软”和区域目标的有效性是传统炸弹的20到40倍。在攻击敌人坦克的战斗中,使用激光制导炸弹的次数约为总攻击次数的10%,但其战果却囊括了被摧毁坦克总数的22%。
美国空军还使用了“白星眼”和“流浪者”电子光学制导炸弹,但这些炸弹的花费更高──与激光制导炸弹4000美元的单价相比,“白星眼”和“流浪者”的平均价格是17000美元。而且,“白星眼”和“流浪者”的打击效果还不如激光制导炸弹那样好。
在1972年7月向太平洋地区的美国空军部队拍发的一条电报中,第7航空队的指挥官约翰•沃格特将军(Gen. John W. Vogt)声称:“我们将继续尽一切努力去优化对电子光学制导炸弹的使用。然而,很明显,在当前的技术状态下,激光制导炸弹是一款非常优越的武器系统。”
尽管在越南战争中有出色的表现,但美国空军还是没有全力支持发展激光制导炸弹。批评者们要求研发“防区外发射”和“发射后不管”的武器,于是研发活动继续在多条线上并排推进。在不久之后推出的武器中,就包括优秀的GBU-15,这款炸弹是“流浪者”炸弹的继任者,它是在Mk 84炸弹上加装了电视制导系统而成的。
F-4E投掷GBU-15激光制导炸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