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万磁王

从“龙之颚”到“宝石路”,揭秘激光制导炸弹的诞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3: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美国空军负责采购的官员对德州仪器公司提出的上述理念持怀疑态度,他们还咨询了来自北美公司自动化分部的竞争性报价。北美公司的设计更加复杂,其设计包含有一个陀螺仪,这可以让炸弹以一条比“砰砰”炸弹更平滑的飞行轨迹飞向目标。然而,北美公司这款设计的成本是德州仪器公司产品的三倍,而且它在测试中并没有表现得很出色。于是,在1967年,研发合同最终被授予了德州仪器公司。
gbu-1.jpg
德州仪器的第一代GBU-1激光制导炸弹,战斗部是M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3: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Zot”到“铺路刀”
  美国空军将初始版本的激光制导炸弹称为“宝石路”(Paveway),并于1968年5至8月间在越南对其进行了战斗测试,测试单位为驻扎在泰国乌汶空军基地(Ubon  Air Base)的第8战术战斗机联队。
  最初的用于瞄准和制导的激光束发生装置是由埃格林空军基地的两名空军军官制造的,并安装在了一架F-4战斗机驾驶舱后座左侧的座舱盖上。这套设备被称为“Zot”,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该设备在高速气流中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这种声音类似连环漫画《公元前》(B.C.)中的食蚁兽以闪电般的速度迅速伸出其舌头时发出的声音(Zot)。
20170322102337.jpg
“Zot”激光指示器的得名即来源于此:上图中的这只食蚁兽是美国漫画大师约翰尼•哈特(Johnny  Hart)那广受欢迎的连环漫画《公元前》中的角色,它那像闪电一样迅速的舌头在伸出时就会发出类似“Zot”的声音
lgbvietzot.jpg
最初的用于瞄准和制导的激光束发生装置是由埃格林空军基地的两名空军军官制造的,并安装在了一架F-4战斗机驾驶舱后座左侧的座舱盖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3: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担任指示机的F-4战斗机会围绕着目标做“铁塔盘旋”(pylon  turn,译者注:“铁塔盘旋”这个术语来自早期航空竞技时代,在当时的比赛中,飞机都是围着一个铁塔进行绕圈竞速的),飞行高度为12000英尺(约3660米),机身朝左侧倾斜约40度,同时让激光波束稳定地照射在目标上。即使在5英里(约8千米)开外,激光波束仍然会保持锐利和精确。在轰炸高度上,向外反射的激光能量的锥体直径几乎达到了1英里(约1.6千米)。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有多少架投弹的飞机都可以把它们的炸弹扔进“篮子”里。担任指示机的F-4战斗机必须持续对目标进行照射,直到炸弹在投下约30秒钟后击中目标为止。
lgbvietnazottatica.jpg
paveknifetopdown.gif
F-4的双机投掷激光制导炸弹战术

20170322113354.jpg
Mk 84战斗部的2000磅激光制导炸弹后来被命名为GBU-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3: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战斗测试中,美国空军总共使用了两款“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其中一款是将激光套件用螺栓固定到Mk  117型750磅(约340千克)重的炸弹上,由于炸弹的外观呈球状,所以将控制翼面安置在了后方。另一款是在Mk  84型2000磅(约908千克)重的炸弹上改装的,这款炸弹的外观要更加“流线型”一些,所以可以把控制翼面安置在前方。
1435900412218015220.jpg
托马斯•梅塞特上尉(Capt. Thomas  Messett)正在对他的F-4战机上挂载的一枚2000磅的激光制导炸弹进行检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3: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Mk 117型改装的炸弹在战斗测试中的精度令人失望──高达75英尺(约23米),但Mk  84型改装的炸弹的战斗测试结果却令人颇受鼓舞──平均精度高达20英尺(约6.1米),而且每四枚炸弹中就有一枚能够直接命中目标──这足足比戴维斯和埃格林空军基地的研究者们所期望的要好上三分之一。
  而且,每枚“宝石路”炸弹的价格是3000美元,这比“白星眼”炸弹那35000 美元的单价要便宜不少。
  尽管如此,在“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可以投入实战之前,白宫方面已经下令停止轰炸北越了。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新式的灵巧炸弹只在南越和老挝使用过。南越和老挝这两处战场上并没有太多高价值的目标,但美国空军在战术的训练、测试和发展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在某些情况下,命中精度甚至优于10英尺(约3米)!在防空威胁不是太严重的地区,AC-130“夜空炮艇”和OV-10观测机也被用于为激光制导炸弹指示目标。
lgbvietblindbat.jpg
操作激光指示器的C-130乘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3: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轰炸中断期间,美国空军在激光制导炸弹方面取得了可观的进展。一款名为“铺路刀”(Pave  Knife)的激光指示吊舱被研发出来并挂在了F-4战斗机的翼下,而且开始在激光指示方面逐步替代“Zot”设备。“铺路刀”吊舱安装在一个万向节上并可以自由旋转,从而能够在飞机自由机动飞行的同时保持激光束始终照射在目标上。这就不再需要让飞机沿着固定的轨迹飞行了。更有甚者,目标指示机现在甚至可以在照射目标的同时向目标投弹了。
F-4D_435th_TFS_with_Pave_Knife_laser_pod_1973.jpg
“铺路刀”激光指示吊舱
lgbsinusoide.jpg
激光制导炸弹沿“铺路刀”激光指示吊舱的激光束飞向目标
  在越南战争前期,F-4战斗机一直是由两名飞行员操纵的。最终,后座飞行员被武器系统军官代替了,后者一般被认为在用激光照射目标方面更加熟练。他们此时已经开始用安装在仪表板上的一个小电视屏幕来引导激光束,而不再使用安装在座舱盖滑轨上的“Zot”设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3: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之颚”的末日
  1972年,“越南化”的战争正在全面展开。几乎所有的美国地面部队都已从东南亚撤出,同时第7航空队的飞机中有一半也已经撤离。
  北越方面看到这是一个通过常规进攻而赢得战争的机会,1972年3月30日,北越方面出动庞大的步兵和装甲部队穿过非军事区,发起了所谓的“复活节攻势”。
  美国空军迅速返回战区,恢复了对北越的轰炸。北越方面的补给线被切断,进攻的兵力无法承受美军的空中打击,遂在当年6月穿过非军事区撤退。这场空中战役被称作“后卫”(Linebacker)作战,后来又演变出了“后卫Ⅱ”作战。
  美国对北越的轰炸直到年底才停止,双方于1973年1月达成了和平协议并停火。
  在“后卫”作战中,战斗机和B-52轰炸机投下的大多数弹药是普通的“铁炸弹”,但也有灵巧炸弹,包括“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和电视制导的“流浪者”炸弹,它们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空军具备使用“宝石路”炸弹能力的飞机集中在泰国乌汶空军基地,该基地中只有7架F-4战斗机携带有“铺路刀”吊舱,另外还有12架F-4配备有“Zot”设备。对轰炸河内和海防附近的目标而言,“铺路刀”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河内和海防对配备“Zot”系统、连续飞“铁塔盘旋”的飞机来说太危险了。手头可用的能投放灵巧炸弹的飞机都被明智地分配去轰炸最重要的目标,它们轰炸这些目标能大有作为,即使这些飞机的数目很少也是如此。
f4f08a579e7261d0376b00485fa2d70e.jpg
挂载两枚GBU-10的F-4战斗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3: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更高的命中精度使得轰炸地域可以比以前更加靠近平民生活地区。因此,美国空军可以轰炸海防港内的设施,而不对港内的第三国船只造成威胁。在轰炸北越最大的发电厂时,却没有对附近的支棱(Chi  Lang)水库大坝造成附带损害。灵巧炸弹成倍地放大了每个空袭架次的效能,并不太费力地消灭了以前那些很难被摧毁的目标──其中就包括清化省的“龙之颚”大桥。
  从泰国乌汶空军基地起飞的F-4战斗机于1972年4月27日轰炸了“龙之颚”大桥,但是天上覆盖着的云层阻碍了激光照射器的使用。因此,空袭部队不得不使用电视制导炸弹来代替激光制导炸弹发起轰炸。他们毁伤了桥梁上的高速公路部分,但却没能摧毁桥梁的任何主体部分。天气在5月13日好转,“龙之颚”的不灭传奇终于要宣告结束了。
lgbviet.jpg
一架F-4战机正在投放一枚Mk  84激光制导炸弹。正是像这架F-4战机一样的一些挂载着精确制导武器的飞机最终炸毁了“龙之颚”大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3: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F-4战斗机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中有26颗命中了“龙之颚”大桥,其中一些炸弹是重达3000磅(约1360千克)的大家伙,而且这么高的命中率在所有之前发起的攻击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根据美国空军对这次行动的评价,“桥梁西半部的主体结构完全从40英尺高的混凝土墩台上塌了下来,桥梁的上部结构被严重破坏并扭曲变形,铁路运输将停顿至少几个月。”
26330194052_5a84008a99_b.jpg
1972年5月13日,美军对“龙之颚”进行的猛烈轰炸终于摧毁了这座大桥
Thanh_Hoa_Bridge_bombed.jpg
被炸毁的清化大桥的特写镜头,可见桥梁西半部的主体结构完全从混凝土墩台上被炸得塌了下来
6514699583_4a2dfea41f_o.jpg
1973年“龙之颚”大桥仍然处于断裂失修的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3: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后卫”作战于1972年12月结束时,“龙之颚”大桥仍然处于断裂失修的状态。除此之外,激光制导炸弹还炸断了跨度有1英里(约1.6千米)长的保罗•杜梅(Paul  Doumer)大桥,这座桥位于河内市郊,横跨红河两岸。
  保罗•杜梅大桥比“龙之颚”大桥还要长、还要出名,但轰炸难度却要低于“龙之颚”大桥。保罗•杜梅大桥经常遭到轰炸,有时会在短时间内关闭,但关闭时间一般都不会太长。轰炸保罗•杜梅大桥对灵巧炸弹而言是一件合适的工作。在这一次(1972年5月8日)用灵巧炸弹轰炸后,保罗•杜梅大桥直到1973年3月才重新开放,换句话说,在大桥被炸断10个月之后才又有火车从桥上穿过。
cefc831d397bd4584b6cb1237322c40d.jpg
F-105多次轰炸杜梅大桥无果
986ab45de934bac1b74cd416e28e6dba.jpg
被激光制导炸弹彻底摧毁的杜梅大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4-12-22 01: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