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蝰蛇”飞行员们在460-600米离地高度就开始“战术初始进场”,双机彼此间隔2.4公里,当然这是一种更保守的战术起降模式,是为了避免被敌人同时击落两架飞机,但观赏性比不上航母转弯。
在恶劣天气或低空,“大黄蜂”表现出的品质有好有坏。在性能方面,该机在雨中飞得很好,能飞出完美的进近。“大黄蜂”的环控系统有个防雨开关,可以通过从发动机引气清除风挡上的雨水。自动驾驶仪的确减少了飞行员很大一部分工作量,前面提到的自动油门可以帮助飞机定速飞行,进一步减少了工作量。
“大黄蜂”可以从发动机引气清除风挡上的雨水 “大黄蜂”的问题在于没有任何使用民用仪表降落系统的能力,这意味着该机无法自行完成精密进近。该机在恶劣天气中只能使用不是很精密的塔康进近,或精密进近雷达(机场雷达使用两套天线,一套天线的窄波束在水平面内20°的扇形区扫描;另一套天线以窄波束在垂直平面内7°的扇形区扫描,从而获得飞机的角度和距离并在两个显示器上显示出来。方位-距离显示器显示飞机相对于跑道中心线的位置;仰角-距离显示器显示所需下滑角的位置。地面操纵员根据显示器提供的信号向驾驶员指出飞机相对于最佳下滑航线的位置,或者直接发出引导飞机进入下滑航线的操纵指令),或进场监视雷达(进场监视雷达与精密进场雷达不同的是不能提供高度数据。飞行员必须根据地面操纵员发出的建议高度指令来控制高度。将飞机引导到离机场边界1.5公里左右处,进场监视雷达的作用即行停止。精密进场雷达随即开始引导飞机下滑和着陆)。这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意味着“大黄蜂”已无法在大多数机场实现精密进近。如今安装精密进近雷达的机场已是凤毛麟角,一般都是海军的岸上机场,所以飞行员最后只能使用塔康系统。
其次,这意味着“大黄蜂”只有在天气允许时才能降落民用机场,必须能满足进近管制的最低引导高度(460米或更高)。大多数民用机场没有塔康,一切都依靠GPS/区域导航(这也是“大黄蜂”所欠缺的),以及仪表降落系统。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大黄蜂”飞行员会发现自己在恶劣天气中只能找到非常少(或根本就没有)的备降机场。这个问题在海军中已经存在许多年头了,但由于“大黄蜂”的改装耗资昂贵所以军方无动于衷,坐视这些优秀的专业飞行员在危险中飞行,这几乎是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