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5 19:07:22

欧陆台风——欧洲战斗机

本帖最后由 万磁王 于 2015-1-10 11:10 编辑

原作者:Armstrong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在竞相研制第四代空中优势战斗机,而冷战前沿的一些北约欧洲国家负担不起新一代战斗机的高昂研制费用,于是决定合作研制一种““欧洲战斗机”,最终导致了“台风”的诞生。随着冷战的结束,项目各成员国削减了第四代战机的需求数量,欧洲战斗机计划也遭遇延误和降低技术要求。但不管怎样,“台风”已经渡过难关,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威力的第4代战斗机之一。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5 19:07:52

“台风”研发史
破产的ECA计划
  20世纪70年代末,许多欧洲国家尴尬地发现,他们的战斗机机队在美国F-15、F-16面前已显过时,更重要的苏联也在研制全新一代战斗机,欧洲人不得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了。
  1977年,西德正考虑更换他们的洛克希德F-104“星际战斗机”,法国想淘汰SEPECAT“美洲虎”攻击机,而英国则在寻找“美洲虎”和BAE“鹞”垂直起降攻击机的后继机。英国希望后继机不仅要成本低,并且空空作战能力要比现有的“美洲虎”和“鹞”好得多。此外,英国还希望该机能具有“鹞”的垂直起降能力,或者至少是不错的短距/未铺装跑道起降能力。英国人习惯于国际合作来降低新军机研制成本,于是开始到处寻找合作伙伴。同时,英国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小规模技术演示项目,以辅助开发能用在新飞机上的子系统。
  英国人很快就发现先前的计划过于雄心勃勃,于是重新考虑了这些要求的优先级,结果发现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于是把原计划拆分为两种不同的飞机:第一种是具有良好空空作战性能,用于取代“美洲虎”的“空军参谋部目标403”(AST 403);第二种是具有良好短距起降能力,用于取代“鹞”的AST 409。结果AST 409后来直接催生出了BAE和麦道合作研制的“鹞II”/AV-8B。为了满足AST 403规范的要求,BAE进行了一些概念设计,最后冻结在P.106B上——一种和后来瑞典SAAB JAS-39“鹰狮”很相似的轻型战斗机。

AST 403垂直起降战斗机想象图


BAE为AST 409设计的P.106B方案,的确和JAS-39很像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5 19:08:06

  在此期间,德国梅塞施米特-博尔科-布洛姆(MBB)公司也为德国空军提出的TKF-90(1990年战术战斗机)计划设计了多种不同的概念。TKF-90是一种空中优势战斗机,其性能要求与英国的AST 403有诸多相同之处,于是BAE和MBB一拍即合展开合作,于1979年提出了欧洲合作战斗机(ECF)计划。很快法国也加入进来,计划更名为欧洲作战飞机(ECA)。

MBB的TKF-90概念设计分成鸭式布局和常规布局两种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5 19:08:50

  但是三个国家都坚持以自己的设计(法国的ACX、英国的P.110、西德的TFK-90)为设计基础:法国坚持ECF要采用斯奈克玛的M88发动机,同时维持较小尺寸以便在法国航母上操作;英国则称RB.199改进型是更好的选择;西德则在一边埋头研究自己的方案。由于不断变化的需求和不同的设计方向,三国在1981年谈崩。1981年英国取消了AST 403,西德政府也表示无意投资研制TKF-90。

1981年,BAE的P.110全尺寸模型

P.110的玻璃座舱

MBB也制造了一个TKF-90的全尺寸模型,与BAE的P.110在布局上非常相似

TKF-90的风洞测试

达索ACX模型,和现在的“阵风”比,进气口还有“幻影”式的进气锥

P.110、ACX、TKF-90三种战斗机的尺寸对比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5 19:09:30

  一般来说,事情就到此结束,没有以后“台风”什么事了。但BAE高层意识到,欧洲国家的空军迟早需要一种新型战斗机,所以没有放弃新战斗机研究。BAE公司一直致力于P.110出口型战斗轰炸机的研究,该机基本上就是P.106B设计的后续演进,同时受到ECF设计的影响,但最后没有找到买家。
  BAE随后联合其在帕纳维亚公司(“狂风”战斗机的制造商)的伙伴MBB和意大利飞机公司继续研究新型战斗机,推出了融入TKF-90和P.110特点的“敏捷战斗机”(ACA)。意大利对ACA很感兴趣,因为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取代F-104的新一代战斗机。ACA的全尺寸模型出现在1982年的范堡罗航展和1983年的巴黎航展上。

1982年的ACA想象图,进气口从P.110的两侧移到了机腹

ACA全尺寸模型

ACA三面图

其实,意大利飞机公司也是有自己设计的……一种垂直起降战斗机

  法国也在独立发展自己的新战斗机,最终成为达索“阵风”。英国人乐见法国人的特立独行,因为在之前与法国合作的飞机项目中,法国政府的资金经常不及时到位。不过西德政府非常支持法国的政治路线,他们认为英国过于倒向美国,游离在欧洲大陆之外,于是对ACA计划心存疑虑。
  不管怎样,英国人继续推进ACA计划,并展开“实验飞机项目”(EAP)来制造两架验证机。1983年5月26日英国国防部授予BAE和其合作伙伴意大利飞机公司制造第一架EAP验证机的合同,他们希望德国很快能注资制造第二架验证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5 19:10:17

EAP验证机
  尽管MBB想参加验证机的制造,但西德政府并没兴趣投资。德国不希望完全倒向英国和意大利,同样也不希望倒向法国,他们持币待估,等待对自己最有利的时机。虽然西德政府一毛不拔,MBB还是自筹资金参加了项目。
  经过大量风洞测试后,EAP验证机确定为双三角翼+鸭翼布局,垂尾也改为大尺寸单垂尾而不是ACA模型的双垂尾。其实垂尾的改动只因为缺乏资金,负责制造EAP垂尾和后机身的是MBB,由于没有获得西德政府的投资,所以为了降低成本改成了单垂尾。BAE干脆提出直接沿用“狂风”后机身的设计,包括其巨大的单垂尾和RB.199涡扇发动机。EAP采用了机腹进气口,铰接下唇可向下张开以确保大迎角时的进气量。

EAP三面图,后机身完全沿用了“狂风”的设计,并且使用了该机的RB.199发动机

EAP的矩形进气口

拆去机翼的EAP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5 19:10:32

  EAP的后机身主要采用铝合金制造(同样是为了降低成本),其余部分主要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造,以至于人们把该机称为塑料飞机。EAP是静不稳定设计,意味着如果没有电脑飞控的辅助,该机根本就没法飞行。EAP具有四余度电传线控(FBW)飞行控制系统(FCS),静不稳定设计提高了飞机的敏捷性,但在当时来说,飞控软件控制律的编写难度很大。

EAP的风洞模型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5 19:10:49

  EAP验证机的“玻璃座舱”配备了三台史密斯工业公司的彩色CRT多功能显示器(MFD)、一个GEC-马可尼公司的广角平显(HUD)、以及“手不离杆”操纵杆和油门杆(HOTAS)。BAE公司还为该机设计了一套语音报警系统和直接语音输入(DVI)指挥系统。EAP的试飞员作为设计团队的成员参加了座舱设计,最后的成果令人满意。

当时的MFD还都是CRT的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5 19:11:01

  1986年8月8日EAP验证机首飞,到1991年5月1日退役时共进行了259次试飞。试飞员们都非常喜欢这架飞机,其中一人说:“这架飞机飞起来就像是一只屁股着火的鼬鼠!”的确,EAP快速而敏捷,飞起来富有乐趣。
  当时有人说英国应该直接投产EAP验证机,事实上BAE公司也一直在向英国皇家空军(RAF)推销以EAP为基础的战斗机。但是英国政府明确表示不会独自承担新战斗机的研发费用,EAP想要投产只能走国际合作之路。

EAP奠定了“台风”的设计基础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5 19:11:36

欧洲战斗机的诞生
  1983年下半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五国终于开始共同制定第四代战斗机的规格,预定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服役。1985年年初,英德意西一致同意以EAP验证机为基础研制新机,而法国人坚持以“阵风”A验证机为基础研制。法国人的立场很强硬,他们想占据主导地位,想要一种法国设计的飞机,想让达索公司获得最多的工作份额。
  实际上法国人想要的是自主研制并邀请一些共担风险的合作伙伴,现代国际合作飞机项目也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如F-35。但其他欧洲几个国家都是骨子里心高气傲的,想在合作中获得多少平等的发言权,而是法国所不能容忍的。一名英国官员评论说:“法国并没有合作的兴趣,只是在敷衍我们。”1985年下半年,法国和其他国家谈崩,只有西德对其他国家踢开法国表示了不愉快。
  在剩下四国中,英国和西班牙需要的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西德和意大利要的是空优战斗机,不过四国成功融合了各自的需求,在1985年12月达成通用规格协议。1987年9月,四国发布了欧洲战斗机(EFA)的正式规格,预计在1992年开始生产。

1984年,MBB公司在范保罗航展上展出了自己的欧洲战斗机模型,念念不忘双垂尾设计



BAE在EAP基础上研究的EFA P.120方案,对垂尾、进气口、机翼前缘的设计进行了优化

同时也对其他布局进行了探索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欧陆台风——欧洲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