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3-12-30 00:25:52

苏-7BMK
  1965年苏-7BKL的出口型苏-7BMK投产。该机与BKL并行生产,更换了苏-7BM的起落架、修改了敌我识别系统,取消了上仰轰炸计算机,不能投掷核弹。1971年停产时总产量是441架。
全新出厂的苏-7BMK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12-30 00:26:26

苏-7U“农奴”
  苏-7大量进入苏联空军服役时,当时的标准高教是米格-15UTI“侏儒”,但该机的性能无法和超音速的苏-7相提并论,需要研制苏-7的同型教练机。苏霍伊设计局在1962年开始教练机的初步研究,1964年获得研制苏-7串列双座改型的授权,该方案的设计局编号是U-22,“U”表示教练机。
  苏霍伊设计局制造了两架U-22原型机,1965年10月25日Y·E·库库雪夫驾驶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66年U-22投产,编号苏-7U,北约代号“农奴”。1971年该机停产时总产量367架。除苏联空军外国土防空军也装备了一些苏-7U,但是防空军没装备苏-7,列装苏-7U只是因为缺少高性能超音速教练机的缘故。
U-22原型机之一,后座教官的视野实在糟糕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12-30 00:26:45

  苏-7U的基本设计基于苏-7BM,沿用了苏-7BKL的航电、双减速伞和火箭助推器,安装AL-7F-1-200发动机,前机身加长20厘米以容纳第二个座位。苏-7U的座舱和垂尾之间有明显的背脊,用于容纳增加的线路和管道,额外的好处是使线路和管道避开了炽热的发动机。
一架生产型苏-7U,机腹挂载FAB-100炸弹,机翼挂载16管57毫米火箭巢  苏-7U前后座舱是隔开的,学员在前教官在后,只能通过内部对讲机通话。两个座舱分别增压,都有独立的蛤壳式座舱盖和KS-4弹射座椅,后座并没有提升高度,教官的视野很差,为此在座舱盖顶部安装了一个随动于起落架的前视潜望镜,这也是苏联双座喷气战斗机的一贯特色。
  苏-7U的起落架刹车增加了液冷系统,以适应训练飞行中频繁的起降。苏-7U原则上具有作战能力,该机保留了两门NR-30机炮和单座型的航电,但由于增加了第二个座位导致内油减少、空重增加,航程和载弹量都都能满足实战要求。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12-30 00:27:10

苏-7UMK
  1968年起苏-7U的出口型苏-7UMK投产,总产量44架。该机仅有一些细节变化,如修改了敌我识别器等。
这架崭新的苏-7UMK正在进行出厂试飞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12-30 00:27:36

  苏霍伊设计局使用各型苏-7进行多种测试和试飞任务,一直持续到80年代。除几架被用于武器测试的单座“装配匠”-A外,还有3架苏-7U被改装成弹射座椅测试机,后舱经过改装后可以安装多种弹射座椅进行空中弹射测试。80年代末一架苏-7被用于“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宇航员的飞行训练。
有3架苏-7U被改装成弹射座椅测试机,后舱经过改装后可以安装多种弹射座椅进行空中弹射测试这是一架苏-7U改装的CCV变稳测试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12-30 00:28:07

“装配匠”-A的服役经历
  “装配匠”-A作为苏联早期超音速战斗机存在诸多的缺陷,特别是续航力不足,航程有限,载弹量仅有1吨。苏-7的典型挂载方案有:两枚FAB-500 500千克通用炸弹,或两个16发57毫米火箭巢,或两个7发160毫米火箭巢(因阻力过大而不常用),或两枚240毫米火箭弹。在增加了两个额外的翼下挂架后,苏-7的典型挂载方案为:4枚FAB-100 100千克通用炸弹,或4枚FAB-250 250千克通用炸弹,或4个8管或16管57毫米火箭巢,或两个16管和两个32管57毫米火箭巢。由于会干涉主起落架收放,所以32管火箭巢只能挂载机翼外侧挂架上。“装配匠”-A一般都会挂两个机腹副油箱,否则会大大缩减作战半径。
苏-7BMK摆地摊:该机能挂载的所有武器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12-30 00:28:30

  苏-7的起降距离过长,降落速度过高,如果飞行员操作不小心的话,降落中就会用完所有长度然后冲出跑道,这也是后期安装两幅减速伞的原因。尽管苏-7在起飞时可以使用火箭助推器来缩短滑跑距离,但助推器太过昂贵仅能重要任务中使用。此外该机的操纵杆力过于沉重,这也是为什么安装自动驾驶仪的原因。
苏-7BKL的座舱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12-30 00:28:53

  当然苏-7也有好的方面,该机是非常稳定的机炮平台,两门NR-30机炮威力强大,30x155毫米炮弹的动能高于西方阿登/德发30x113毫米弹药。苏-7机身极其坚固,全机上下没有任何“禁止踩踏”的警告标记,地勤甚至能用空速管做引体向上,该机可在低空稳定地高速飞行,机腹迫降的苏-7一般经过快速维修后就能重新服役,AL-7F发动机吞咽外来异物的能力远超娇嫩的西方发动机。
  苏-7在成为苏联空军战术打击力量中坚的同时也大量出口,不仅装备华约国家,还出口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古巴、埃及、印度、伊拉克、利比亚、朝鲜、叙利亚、越南,其中印度一气购买了230架苏-7BMK和苏-7UMK。
苏-7在成为苏联空军战术打击力量中坚的同时也大量出口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12-30 00:29:15

  苏联空军的苏-7从未参加过实战。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时埃及已经装备了64架苏-7BMK,在战争部分被摧毁于地面,其余的也无所作为。战后苏联迅速重新武装了埃及,埃及的苏-7在接下来的地区冲突中成为了有用的武器,对西奈半岛的以色列目标进行了有效打击,而且经常在以色列战斗机赶来拦截之前就全身而退。埃及的苏-7还通过挂载英国“云顿”侦察吊舱执行了战术侦察任务。苏-7在1973年11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表现出色,以至于埃及人在80年代还对该机翻新升级后继续使用。
埃及的苏-7BMK在中东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印度的苏-7参加了1971年的印巴战争,号称出击1500架次无一被击落,有两架被巴基斯坦的“响尾蛇”导弹命中后还是飞回了基地。
印度的苏-7BMK鲨鱼嘴涂装  总体上来说,苏-7是称职的战斗轰炸机,但过高的起降速度,过小的航程和载弹量大大限制了该机作战能力的发挥。苏-7在80年代从苏联空军退役,让位于下一代“装配匠”——苏-17。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12-30 00:29:44

苏-17“装配匠-C”的诞生
  60年代初苏联空军开始发展战斗机的短距起降技术。在核战争背景下,把战斗机分散到各地的小机场能提高在遭受核打击时的生存力,而苏联空军现有的苏-7战斗轰炸机不能短场起降,火箭助推器和双减速伞的效果也有限。
  米格和苏霍伊两家设计局提交了各种短距起降方案,这些方案总体上可分成两类:一种是升力发动机,就是在机身内垂直安装小型大推力涡喷发动机,用于在起降时增加总体升力;另一种是可变翼技术,机翼可以围绕根部转轴改变后掠角,后掠角最小时的升力最大。
米格-21PD升力发动机垂直起降验证机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飞行烟囱”——苏霍伊苏-7/17/20/22“装配匠”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