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万磁王

帝国闪电——阿拉多Ar 234A喷气侦察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0: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7月26日,Ar 234V1左侧发动机在转速达到3000转/分钟时因燃油喷嘴泄漏失火,这台发动机立即被拆除,但容克斯的工程师们很快将其修复,两天后又被重新装上飞机。7月30日夜晚,Ar 234V1在阿拉多试飞员霍斯特•泽勒(Horst Selle)的驾驶下完成首次试飞,飞机的总重在首飞中被限制在5695公斤,因而没有动用起飞助推火箭。泽勒在600米高度成功与起飞滑车分离,但滑车的降落伞却因缠绕在滑车的车轴上而未能打开,导致滑车坠毁。除此之外,持续14分钟的十分进行的十分顺利。
3070f47f78a303c041fce254e2f6fb91.jpg
架在滑车上的 Ar 234V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0: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8月7日的静态测试中,Ar 234V1左侧发动机再次出现漏油现象,工程师们第二天用即将完工的V3上的发动机将之替换。两天后,泽勒驾驶V1进行了第二次试飞,在54分钟的飞行中,飞机的速度达到了650公里/小时。为避免滑车再次在坠毁,滑车的降落伞舱位置稍稍前移,但这次滑车却重蹈覆折,再次因降落伞未能打开而坠毁。这次事故后,设计人员对滑车设计再次进行修改,将降落伞舱挪到主轮后方,此外,滑车将在飞机升空的瞬间脱离,这种起飞方式在V1的第三次试飞中得到了验证,并取得了成功,虽被后来A型机原型机沿用。
  第三次试飞在1943年8月26日进行,试飞结束时,泽勒在降落时操作失误,致使飞机越过了草地跑道160米后才在一片土豆田里停下来,V1损毁严重,此后再未进行过试飞。包括后机身在内的部分残骸被回收,用于新型雷达天线安装试验。
  稍后不久,Ar 234V2宣告完工,它与1号原型机几乎完全一样。在9月7日进行的静态测试中,V2的两台发动机出现故障,被双双更换。6天后,泽勒驾驶V2从勃兰登堡起飞,转场至阿尔特隆讷维茨。V2接下来又在16和23日各进行一次试飞,总飞行时间达1小时30分,这两次试飞主要进行发动机测试。
3eb0d131398746cd0ecfe05007a40b2f.jpg
Ar 234V2 在做飞行前的准备工作,侧面机身的插头是在为电池充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0: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人员此时已将主要精力集中在Ar 234V3身上,专门为它设计了增压座舱和弹射座椅,但最后并未装机。起飞滑车做了进一步改进,两侧加装支架,用来支撑发动机下方的辅助滑撬。V3于1943年9月29日完成首飞,泽勒当时驾机从勃兰登堡飞至阿尔特隆讷维茨。次日进行的第二次试飞持续了51分钟,起飞滑车因在飞机升空两米时才被抛下而受损。
956380d1c5500074e97943753279174f.jpg
降落中的 Ar 234V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0: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43年10月1日,泽勒驾驶Ar 234V2进行他在该机上的第5次试飞,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飞行。事故起初原因众说纷纭,不过真相还是在5天后的空中武器办公室会议上被披露出来。泽勒当天驾机爬升至9000米高度,准备检验飞机的爬升能力,直到最后一刻,他一直与地面保持着无线电联络。尽管他竭尽全力想保住飞机,但未能成功,直到最后一刻才决定跳伞逃生,但为时已晚。
  V2因发动机起火造成的事故坠毁后,航空部于1943年10月19日下发通知,要求为V3加装自动灭火装置和弹射座椅,为V4、V5、V6、V8、V9、V10、V11、V15、V16和V17也加装弹射座椅。这种压缩空气动力弹射座椅原为亨克尔为He 280战斗机所开发,专为在Ar 234上使用做了改进。尽管有关方面要求安装弹射座椅,但这些飞机后来并未安装。但实际使用表明,在紧急情况下爬出Ar 234座舱顶部那个狭小的座舱盖并非易事。
  Ar 234V3在1943年11月11日恢复试飞,负责这次飞行任务的是来自阿拉多公司的瓦尔特•克勒格尔(Walter Kröger)。第二天,9月13日才加入阿拉多的约翰•乌伯•杨森(Johann Ubbo Janssen)驾驶Ar 234V3从阿尔特隆讷维茨飞至于特博格(Jüterbog),左侧发动机在飞行中出现故障,飞机直到11月15日才返回阿尔特隆讷维茨。
  6天后,V3被拆解通过铁路运往东普鲁士的因斯特堡(Insterburg),与其他几种新式飞机一道接收希特勒的检阅。与Ar 234V3同台展出的还有Me 262V1和V6、Me 163B V22、V-1导弹及几种实验性导弹。Me 262V6和Me 163在现场向元首做了飞行表演。Ar 234虽未升空,但仍给希特勒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当即下令在1944年年底前至少生产200架。
  4号原型机Ar 234V4与前述几架飞机大同小异,它与1943年10月24日完工,但因要接收严格的发动机测试,首飞日期被一再推迟。V4最终在11月26日完成首飞,起飞过程中首度使用了起飞助推火箭。
bea23b938e9704cd0aee9b7a180fac6c.jpg
Ar 234V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因斯特堡返回后,V3换上了带锯齿的新型滑撬,期望能缩短滑跑距离。装新滑撬的V3于12月26日在被大雪覆盖的阿尔特隆讷维茨机场进行了降落试验,结果非常成功。1944年2月24日,V3又实验了减速伞,证明它能在降落时有效缩短飞机的滑跑距离。
d359722bb4a879d5820526214ffb55d5.jpg
Ar 234 进行火箭助推起飞
a6034b8eff099eb589705c68106cb638.jpg
2c338221dd541b61b0a8f68ee0e88933.jpg
上图展示了 HWK 109-500 的主要构造。压缩空气罐(1)(共5个),阀门(2),减压阀(3),装过氧化氢溶液(T 剂)的T罐(4),装高锰酸盐溶液(Z 剂)的 Z 罐(5),燃烧室(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0: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Ar 234V5也告完工,与早期的几架原型机不同的是,V5装上了经过改进的滑撬和Jumo 004发动机,新发动机的推力比A型略有增加,重量降低了100公斤。1943年12月22日,杨森在助推火箭的帮助下,驾驶V5完成首飞,当他准备在阿尔特隆讷维茨降落时,却发现无法降低发动机推力,只得以极高的速度进场,飞机擦过混凝土跑道,滑撬当场折断,左侧翼尖受损。尽管出现了降落事故,飞行员还是对V5的飞行品质给予肯定,修复完毕后,V5在1944年1月20日进行了第二次试飞,处于安全的考虑,滑撬再这次试飞中被锁定在放下位置。
bfc02eecf6b5ad1a4d5a03d02738eb49.jpg
Ar 234V5 GK+IV正在脱离滑车,起飞升空
  1944年1、2月间,杨森驾驶Ar 234V3、V4和V5进行了数次试飞。期间,杨森曾驾驶V4飞往勃兰登堡-哈弗尔等待接受埃哈德•米尔希和卡尔-奥托•绍尔(Karl-Otto Saur)的视察,两人当时正乘坐专列在德国各地视察,检查Ar 234、Me 262及Do 335的生产安排情况。两位官员在1月21日视察了阿拉多工厂,杨森驾驶Ar 234V5为他们进行了25分钟的飞行演示,然后返回阿尔特隆讷维茨。
  在由杨森操纵完成了四次试飞后,西格弗里德•科奈迈尔(Siegfried Knemeyer)上校在2月9日亲自试飞了Ar 234V5。科奈迈尔自1943年11月开始担任航空部技术处发展主管,这是航空部内最重要的职位之一,掌管着德国空军装备发展的大权。作为职权范围内的一部分,科奈迈尔还负责制导当时德国全部的喷气机发展计划,并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在2月22日的试飞中,杨森驾驶V5实验了雪地滑撬,但新滑撬在落地滑跑时陷入它自身所划出的沟痕中而折断,进而造成全透明座舱损坏,这种滑撬随即被放弃。至此,Ar 234已多次在着陆过程中出现滑撬折断事故,为解决这个难题,汉斯•雷贝斯基(Hans Rebeski)提出飞行员在着陆前先重复进行2-3次滑撬收放动作,以使液压系统压力达到最大值。新的滑跑方式在V3身上率先进行了检验,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
  修复完毕、恢复试飞后,V5在4月2日的试飞中再次受损。当天杨森驾机从阿尔特隆讷维茨起飞,但他在升空后却发现无法释放起飞滑车。无奈之下,他只得吊挂着滑车飞往勃兰登堡迫降,此时滑车的制动装置已与飞机脱离连接无法使用,飞机在着陆时与跑道发生猛烈碰撞,最后抖动着停下来。飞机最后在慢速滑行时,从滑车上滑落,造成机身下部受伤。
  鉴于Ar 234的试飞任务日益繁重,另一名试飞员京特•埃海姆(Günther Eheim)也加入进来协助杨森。埃海姆于1944年3月加入阿拉多,在此之前是第40轰炸机联队(KG40)的一名轰炸机飞行员,他在4月24日首次试飞了Ar 234V5。
  如前所述,在最初的E370方案中,阿拉多打算为其配备BMW P3302发动机,它的设计思想比Jumo 004更为先进,但因在研发中遭遇很多问题而使交付时间一再推迟。不过到了1943年夏季,科辛设计组还是开始考虑发展一种以四台BMW发动机为动力的Ar 234改型。科辛后来解释说:
  “为了安装四台尺寸校小、重量较轻及推力稍小的发动机,我们考虑过两种布局方案。第一种是将两台发动机并为一组装在原来装Jumo 004的位置;另一种是在原先的发动机安装位各装一台发动机,剩下两台装在挂装起飞助推火箭的位置。任何对机翼的改动的都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从结构角度讲,独立安装发动机的布局更具优势;但从稳定性、控制和操纵性方面看,它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试飞的结果也充分证明了我们的计算结果。”
  新机型的性能指标相当诱人:最大速度可在4000高度达到860公里/小时,12000米高度下航程1470公里。为了从科辛提出的两种布局中选出最优者,阿拉多在两架Ar 234A原型机上实施了相应的改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0: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率先完工的是Ar 234V8,它采用了两台发动机并为一组的布局,两台BMW 003A发动机并排装在一个吊舱内,吊挂在原先挂装Jumo 004发动机的位置。这同时意味着起飞滑车两侧支架需要加长,来支撑装在外侧发动机下方的辅助滑撬。V8起落架其他方面的设计与前面的几架原型机完全一样。
6b4487b028b700af421344f77a3330ab.png
fb6fc319ba30515d44bc02836215faab.png
Ar 234V1、V6、V8的发动机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0: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森于1944年2月4日首次试飞了Ar 234V8,该机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四发喷气机。此时BMW 003的稳定仍存在很大问题,V8的后续试飞受到很大影响。BMW 003发动机的早期型号曾在Me 262V1上接受测试,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不得不进行了大幅度的设计修改。新的BMW 003A发动机先由Ju 88搭载升空进行了大量测试,但交付阿拉多使用后依然问题多多,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稳压调节器和亨舍尔制造的油泵质量不过关。受发动机故障的干扰,截至1944年4月17日,Ar 234V8总共只完成了79分钟的飞行。
522d5ebca4e663d2dfb5763c44d8a852.jpg
Ar 234V6 独立四发布局
a2b98aff0ff02562bbf3be5204c065b2.jpg
Ar 234V8 并列四发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0: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架四发原型机Ar 234V6在V8出厂后就不久完成,它将四台BMW 003A发动机独立安装。V6并于1944年4月17日做好首飞准备,8天后完成首飞,其发动机很快便遭遇到曾困扰V8的问题。5月11日阿拉多对两架原型机的安全性表示担忧,并在6月1日V6发生四台发动机熄火事故后正式决定放弃两机的全部后续试飞。在这次事故中,杨森驾驶V6在托尔高-艾伦贝格(Torgau-Eilenberg)的铁道线上实施了迫降,飞机仅受轻伤。这次事故后,两架原型机再未进行过试飞。但凭借已有试飞数据,已足以证明当初科辛的预测,即两台发动机并为一组的方案更为出色,这一结果为后来的Ar 234C系列的成功扫清了道路。
  1944年5月23日,德国空军最高司令部测试单位的康宁•内尔(Conny Noell)上尉提出,出动两架Ar 234原型机对盟军登陆部队的动向进行实验性质的侦察行动。正如内尔所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侦察机。”三天后,阿拉多的利宾(Liebing)、航空部的科奈迈尔及德国空军试飞中心的彼得森(Petersen)协商后,决定批准内尔的建议。
  作出上述决定后,勃兰登堡阿拉多公司的技术人员立即开始在Ar 234V5的后机身加装两台Rb50/30相机,改装完成后,杨森在6月1日驾驶该机飞往阿尔特隆讷维茨。第二架安装相机的是还未完工的Ar 234V7,它与V5基本相同,但从一开始就在机身内安装了两台Rb50/30相机,无需再做改装。瓦尔特•克勒格尔于1944年6月22日驾驶V7完成首飞,但主滑撬的后部支柱在着陆时因液压系统故障折断。
668f9b568af04c1aaedf81d53ae35cc6.png
直到Ar 234B的出现,该机才具有了可收放起落架
e31d5a2803cc57bba659795de9f388d6.jpg
安装了起落架的 Ar 234V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0: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特点
  Ar 234的机身为半硬壳结构,内部骨架由纵梁、“Z”字型框架和桁条构成。单座全透明座舱位于机身前端,其上方装有一个向右侧打开的铰接式舱门,舱门尺寸狭小,在正常情况下虽不会对飞行员的出入产生影响,但在情况紧急时就会对飞行员的逃生造成严重阻碍。座椅头枕后方的15毫米装甲是飞行员的唯一防护措施。Ar 234A的总载油量为3800升,分别储存在三个机身油箱内,前部油箱装在座舱隔板后方,容量1800升,后部油箱设在机翼后方,容量2000升。两个油箱在机身顶部设有独立的加油口。
5ce4335b2aa771db547dc2650f487a72.jpg
Ar 234A机身油箱与照相机的布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4-5-5 08: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