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旋转爆震发动机
旋转爆震发动机与脉冲爆震发动机最大的区别是环形旋转爆震燃烧室(Rotating Detonation Chamber,简称RDC)中爆震波是连续传播的。有关旋转爆震燃烧的概念最早是在1960年由前苏联Voitsekhovskii等人[22]提出的,随后,美国Adamson和Nicholls等人[24,25]从理论和试验角度分析了将旋转爆震燃烧应用于火箭推进系统的可行性,然而由于早期测量手段和数值计算能力的局限性,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未见更多的有关旋转爆震的研究工作报道。直到本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研究机构开始涉及研究旋转爆震燃烧室,如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流体力学研究所,波兰华沙工业大学和航空学院,法国MBDA公司,美国的空军实验室、普惠公司、海军研究实验室、GHKN公司、Aerojet公司,日本名古屋大学以及中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26,27]。
典型的旋转爆震燃烧室结构形式如图1.3所示的环形燃烧室,当前对RDC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所使用的燃料由气态燃料拓展到了液体燃料[26,28],如煤油;已可实现RDC较长时间的工作[26,27];基于可爆混合物的胞格尺寸,提出了燃烧室关键参数的设计准则[29,30]。RDC后接各种喷管就可构成火箭式旋转爆震发动机(Rotating DetonationRocket Engine,简称RDRE),如图1.4所示,当前大量的文献[26,27]对该发动机进行了理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获得了该发动机的推进性能。
脉冲爆震推进 or 旋转爆震推进?
图1.3 典型RDC结构 图1.4 火箭式RDE
近几年,相关研究机构又提出以RDC替换现有冲压发动机和涡轮发动机燃烧室的吸气式旋转爆震发动机(Air-breathing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简称ARDE)方案。冲压式RDE研究目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法国MBDA公司2011年公布了基于该动力的英仙座超声速导弹系统概念[31],Braun等人[32]理论分析了该类型发动机的推进性能,最大飞行马赫数可达到5。在旋转爆震涡轮发动机研究方面,当前仍处于探索性试验研究阶段,如波兰航空学院的Kalina[33]针对GTD-350涡轴发动机,通过模拟压气机出口来流及下游涡轮背压实现了旋转爆震燃烧室4s的工作时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Rankin等人[34]基于T-63涡轴发动机建立了RDC+涡轮试验器,如图1.5所示,其中RDC进口为模拟压气机出口条件,试验对比了相似工况下采用RDC和原T-63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发现两者涡轮进口平均压力和输出功相当,为进一步提升性能需减少RDC进气损失。
脉冲爆震推进 or 旋转爆震推进?
图1.5 吸气式R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