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国与意大利签订协议,购买85枚“阿斯派德”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作为历经十几年无果而终的霹雳-4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替代品,于1990-1996年陆续接装,军内称为“A弹”。歼-8II系列作为当时国内唯一有能力挂载“A弹”的飞机,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实验任务。
05架挂载“A弹”
05架与01,03架在一起 05架目前的状态不可考,似乎还在试飞院。
1988年3月18日,歼-8II设计定型并在沈阳召开隆重的庆功大会。当时的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刘华清上将和国防科工委,空、海军领导均参加了大会,可见军方各方面期望之高。同年10月15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歼-8II设计定型。 虽然歼-8II顺利定型,然而空军却提出不要歼-8II,结果出现了定型即停产的局面。而空军不要的重要原因就是为歼-8II配套研制的208雷达性能和可靠性太差且霹雳-4甲中程空空导弹因种种原因中途停止研制,这就导致歼-8II的作战效能大大降低。因此,定型状态的歼-8II仅仅生产了十几架装备空军试验训练中心进行训练,并且由于航电系统和配套武器长期不到位而得到了一个“和平鸽”的绰号。
此后,歼-8II早期的改进分为以下三支,一为继续改进208雷达并为之配套“A弹”,这支的改进成果最早显现。1995年,歼-8II飞机挂载“A弹”升空进行打靶。由于机载雷达突然出现异常,飞机在距离15公里处才发现靶机,但仍然成功完成了国产战机首次超视距空空导弹攻击(曾经的官方报道将此称颂为把“和平鸽”打造成 “战鹰”,使新型战机形成战斗力)。是年,这批称为歼-8II02批的飞机设计定型,并改称歼-8B,上述4架歼-8II的原型机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飞机平台进行了新设备和新系统的定型试验工作。第二支在80年代末歼-8II还未定型时就已实施,名为“八二工程”,第三支在90年代初开始启动,却以悲剧收场,名为“八三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