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91|回复: 14

浅谈《空天猎》在军事上的不合理之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6 08: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忘情  
来自空军之翼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高强度、高密度宣传,被制片方自称为“中国空军的形象宣传片”、“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空战大片”、“绝对是广大军迷的饕餮盛宴”的《空天猎》,终于在国庆档期与广大翘首以盼的影迷、军迷们见面了。
  不过,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这部得到了中国空军不遗余力支持的影片,公映后却在票房、口碑上均惨遭“滑铁卢”。票房业绩甚至还不如《缝纫机乐队》这类公认的烂片。此前制片方摩拳擦掌欲与《战狼2》一较高下的“雄心壮志”,变成了个冷笑话。
20180203114340.jpg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08: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致《空天猎》商业失败的原因或许很多,细究起来恐怕足以写出厚厚一本书了。在笔者看来,若制片方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不过是部军旅言情片,一众高精尖武器和若干“惊险刺激”的情节不过是道具、布景和点缀,并且按这个口径去造势,吸引范爷的粉丝、跑男的拥趸进影院捧场的话,票房和口碑肯定要比现在强很多。而且诸如片头动画中,子弹竟然带着弹壳从92式手枪枪管中飞出;诸如字幕将“补盲雷达”错打成“捕盲雷达”;诸如“马布国”的空军将领,却戴着炮兵领花;诸如飞行员居然和特种兵在一块练格斗;诸如女飞飞居然能在发动机轰鸣的机舱里,在戴着头盔的情况下,居然能听到地面房间里受困群众的呼叫声;诸如空军搜救直升机上居然不配搜救人员,还要劳烦飞行员亲自跑到地面踹门救人;诸如一个普通的基地警卫居然站着笔挺高声向新来的空军精英们吼嗵着《保密条令》;诸如米-17直升机仿佛安装了消声器般,都临空了还能让特种兵毫无察觉。诸如结尾高潮部分,男主角驾驶歼-10C升空,却驾着歼-10A落地等等这类的明显错误,也不会被非军迷粉丝们看破。
  不过,现如今业余军迷的整体水平,也远超影片编导们的想像。除去上述那些小儿科,即便是在军事顾问们指导下拍出空战场景,亦被军迷们找出了诸多不合理之处。诚然,商业片和记录片、军教片是有相当差异的。但这并不构成该片军事顾问们尸位素餐,坐看影片出丑的理由。诚然,世界上的军事影片,恐怕很难找出一部完全没有BUG的。但是,千不该万不该,该片军事顾问们真不该在饱受军迷吐槽的情况下,非但不虚心认错,反而打肿脸撰写洗地文,硬生生将起码的军事常识错误,说成是“非常专业”,是“拍给内行人看的”,这就是在侮辱军迷的智商了。
4e4f-fymmiwm5014699.jpg
  好吧,既然军事顾问们嘴硬,那军迷们就来打打脸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08: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合理的情节
  在《空天猎》中,生造了一个所谓的“霸天狼”基地。基地内机型装备之复杂,恐怕远超现实中的空军试训中心,而堪与阎良试飞基地比肩。这不仅是给后勤保障出难题,也让基地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作战单位。
  事实上,观众在影片中没能领略到“霸天狼”基地展开战术训练和空中对抗的精彩场景,看到的是基地成员不停地跑来跑去,再有就是给予了颇多镜头的逃生训练细节。按理说,没有多余的情节,前期铺垫是为关键时刻出彩埋伏笔,是电影艺术的基本要求。但在这方面,《空天猎》显然是让大家失望了。之前浓墨重彩的逃生训练最终并未见派上用场,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缺憾。尤其扯淡的是,男主角在逃生训练时居然用自身运动轨迹来向接应人员传递信息,这么儿戏的情况甭说现实中不可能存在,而且恐怕科幻片也不至于编出这么离奇的剧本。
  恐怖组织“光辉阵线”劫持了人质,占据了“马布国”一座空军基地,拥有2座边境预警雷达站,1个萨姆6防空导弹发射单元,1架幻影2000战斗机,甚至还控制了中程弹道导弹。搞笑的是,中程导弹虽然被安置在加固的发射井里。全世界的导弹家族中,只有洲际弹道导弹才能“享受”如此待遇。即便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独立后也无一例外地将境内这种“大杀器”悉数销毁。而真正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大国,叛乱分子即便通过内外勾结控制了1枚洲际弹道导弹,也绝无可能弄到发射所必需的密钥。全世界中程弹道导弹型号相对繁杂,但无一采用发射井发射,这是起码的军事常识。如果仅仅把中程导弹弹体塞进比弹径宽大得多的发射井中,倒也不难。但相关设备和控制系统的适应性改装工作,却是恐怖组织或叛军根本无力完成的。所以这显然是一大BUG。
75fe58ef63ce4fe395d0d40ba8a850f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08: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如此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事件,理应由中央出面组织危机应对小组,统筹协调军队、外交部、国家安全部等各职能部门的行动。就军事方面而言,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海外行动处,理应担负起统筹海外军事行动之责,整合陆、海、空、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力量,在体系作战中充分发挥各军兵种的优势。而绝不能像《空天猎》中所展示的那样,一切皆由空军一手包办。这绝非小瞧中国空军,而是诸如情报、技术侦察、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心理战、通讯、敌后地面特种作战等方面,其他军兵种比空军更加专业,经验也更加丰富。如此看来,影片主创和军事顾问们远未跳出军种利益的桎梏,为“宣传”空军,连起码的常识也不顾了。格局和眼界皆不敢恭维。
  既然已经下决心武力解决问题,那就应该义无反顾,并且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只考虑军事需求,不必顾忌所谓“外交交涉”和“国际影响”。再说了,求援的小国哪里还有资格、能力去限制、约束干涉国的行动规模?您见过海湾战争时科威特流亡政府约束多国联军干涉行动吗?
  鉴于“马布国”合法政府已经对自己的武装力量失去控制,那么解救行动就必须立足于最坏的情况,作各方面的打算,作最充分的准备,力争做到如猛虎扑兔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毕其功于一役。而作茧自缚的后果,便是像影片所描述的那样,第一次行动铩羽而归。和电影不同的是,在现实中敌方绝无给你卷土重来机会的可能性。
  像影片所描述的这类特种作战,情报是关键。而收集情报,不但要将卫星、侦察机、电子战飞机、无人机搜集到的航空航天情报,技侦部门搜集到的无线电情报、国家安全局掌握的人力情报,以及外交部通过特定渠道获得的外交情报进行汇总对比,做到“孤证不举”,而且尽可能要做到实时更新。纵观世界各国反恐怖战例,恐怖组织将人质画面、语音公布出去,给对方施加压力的事并不鲜见。但公布前,画面背景和人质语音必将受到严格审查,作必要的处理,以防泄露相关信息。这是最基层,最初级的恐怖分子都知道的常识。像《空天猎》这样,由恐怖分子假扮人质在电视直播中直接告之外界,人质们被关押在导弹发射井中,是个头脑正常的人都会觉得蹊跷。而这等小孩子过家家般的伎俩,居然把拥有完善侦察手段的中国耍得团团转,着实让人无语。试问,这样的“中国空军宣传片”,是会让观众对中国军队充满信心呢?还是起到了截然相反的作用?
  男主角吴迪无论是开场在东海上空与敌周旋,还是在第一次出境军事行动中,驾驶的都是歼-11系列战机,但在片尾决战时,座驾却换成了歼-10C,明显有违起码的常识。如果说女主角亚莉能同时熟练操纵直-9、直-8两种直升机,还可以用不同型号直升机驾驶区别不明显,这两型运输直升机都没有太多机动科目来搪塞的话,那么歼-11系列双发重型战斗机和歼-10系列单发中型战斗机无论是自身性能、操作要领还是座舱设计风格都大相径庭,飞行员跨机种改装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p2498956314.jpg
  也许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空军试飞员能驾驭多种机型并不是新闻。但请不要忘记,试飞员主要任务是掌握新飞机飞行要领,飞出极限性能,为编写飞行手册提供依据。他们虽然飞行技术高超,但并不涉及战斗科目。而作战部队的飞行员们,训练方向是针对敌我飞机的技战术特点,扬长避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克敌制胜战术,并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打磨战术运用各环节,拿捏好火候和分寸,并形成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空中战场上克敌致胜。显然,作战部队飞行员如果频繁地在两种差异颇大的战斗机之间来回改装,其结果必然是“样样通,样样松”。这也是为什么我军军改前有一些歼击航空兵师同时装备了歼-10和歼-11系列战斗机,但都以团为单位列装,且分驻于不同的场站的主要原因。
  影片后半部分的反恐行动,前后持续时间也就30多个小时。吴迪第一次空中行动中是僚机,在决战时变成了长机。两次空中行动间隙,满打满算也就十几个小时。要知道,飞行是项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在领受完任务,做完战术规划,与战友研究完战术细节后,他应当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能,养足精神才对。可他却在和同样要在决战中驾机出征的亚莉见缝插针地谈起了恋爱。如此狗血的情节,军迷们本以为只是那些低成本“神剧”的专利。
  以上还只是影片在宏观把控方面的疏失,至于细节,尤其是那几场被该片军事顾问们吹得天花乱坠、专业无比的空战中的细节,就更有必要说道说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08: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而不实的战术
  《空天猎》中,吴迪和刘浩辰驾驶歼-11双机驱离抵近侦察的EP-3后,与随后赶到的F-15双机缠斗,使出“棉花糖战术”反败为胜,迫使对方落荒而逃。要分析这个情节是否合理,首先就要分清吴迪和刘浩辰驾驶的到底是歼-11家族中的哪个型号?
Ud278FyKmH.jpg
《空天猎》中的歼-11A装了衍视平显,应该是2003年下线的最后一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08: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影片中的歼-11翼尖挂有电子干扰吊舱,仅凭这一点,就可以断定它是歼-11B之前的型号。因为从歼-11B开始,该型机的电子干扰设备都改成了内置式。从机头雷达罩上无防雷条,机头下方有一块浅色剑型涂条延伸至雷达罩内,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吴迪、刘浩辰双机机舱内装的却是衍射平显。要知道,引进的苏-27SK装备的是笨重的俄式折射平显。歼-11A后期批次换装了轻便的国产折射平显。但2003年下线的最后一批歼-11A则换装了衍射平显,可挂载霹雳-8和霹雳-12导弹。不过该批次的歼-11A雷达罩上首次出现了防雷条,这与影片中不符。应该说,这又是制片方的疏漏。不过,总体而言,还是能确定片中展示的是歼-11A。
16006fb557678486302421.jpg
歼-11的机头涂装,可见下方明显的白色剑型,而且雷达罩上无防雷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08: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海上空无论是例行巡逻,还是对外机查证、警告或驱离,都是和平时期的战斗行动,是必须要在体系支持下才能完成的。由于歼-11A的原型苏-27SK采用的机载数据总线是单向代速数据总线,传输速率极低,机载TS100系列火控计算机在运算速度、内存容量等方面也难以支持国产全军综合数据链。因此歼-11A只能为全军综合数据链终端加装一条GBJ289A数据总线(相当于美军标1553B),配备专门的数据处理、显示系统来显示相关信息。
  在与外军F-15双机角力的过程中,双方均尝试用雷达锁定对方。实战中摆脱雷达锁定的通常做法,是实施剧烈机动并辅以发射箔条干扰弹。箔条干扰弹在空中炸开,肉眼是很难看得出来的。片中火花四射的绚丽场景,明显是发射了红外干扰弹的场面。而这种弹是用来干扰红外制导对空导弹的,对摆脱雷达锁定毫无作用。战斗机上空间极为宝贵,所携带的箔条、红外干扰弹对飞行员来说,永远都不会嫌多。临阵大乱,病急乱投医,甭管啥干扰弹都乱发射一通,这不符合吴迪双料“金头盔”的身份。这样的飞行员也断然不可能在接下来的行动中镇定自若地使出极为理想化、使用难度颇高的“棉花糖战术”。
  所谓“棉花糖战术”,就是歼-11A双机被对方咬尾后,迅速钻入云层中。F-15飞行员与歼-11A双机失去目视接触,只能依赖机载雷达跟踪。由于在近距离空中格斗时,对手的角速度变化率很大,雷达采用“边扫描边跟踪”模式容易丢失目标,因此飞行员为求保险,会把雷达切换到“单目标跟踪”模式。此时歼-11A进行密集编队飞行,因此在雷达显示屏上只显示为一个目标。长机吴迪突然来个大角度爬升,而处于单目标跟踪模式的F-15雷达,会根据“追踪最合理目标”原则,继续跟踪保持原先飞行轨迹的歼-11僚机。吴迪由此摆脱了敌机雷达的跟踪,轻松切到F-15双机6点钟方向,用雷达对其双双锁定,由此实现完美翻盘。
  应该说,对军事完全外行的人,是想不出“棉花糖战术”的。但这却是个极端理想化条件的战术。要是战场上万里无云该怎么办?影片中的大反派拉赫曼将军也指出:“对手怎么会让你们飞到云里去呢?
  其实问题还远不仅于此。F-15双机在近距离咬住歼-11A双机机尾后,其雷达从稳定跟踪转至锁定,仅需1至2秒。此时歼-11A双机钻入云层中飞密集编队,不但不能作剧烈运动,而且绝对不可能做到像影片中那样贴近。高速飞行的战机贴得太近,操纵稍有不慎,就会撞机。再者F-15双机在吴迪作大角度爬升前,极有可能已经完成了对歼-11A双机的锁定。按非战争状态下的空中对抗中,事情到了这一步就意味着胜负已分,失败方没有必要、亦无勇气继续死缠烂打下去。其二,对歼-11A双机失去目视跟踪后,对方只要不是初出航校的菜鸟,对方没必要两架战机雷达均转入“单目标跟踪”模式。最合理的做法,是F-15长机转入“单目标跟踪”模式,而僚机雷达仍保持“边扫描边跟踪”模式,这样才最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吴迪驾机大角度爬升,即便F-15长机雷达没反应,F-15僚机一定会发现,并会紧追歼-11A长机,在空中形成一对一捉对尾追态势,从而让“棉花粮战术”失效。第三,截至2010年,美空军半数以上的F-15战机,已将雷达升级为APG-63(v)2或APG-63(v)3有源相控阵雷达。相较原先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不仅作用距离更远,分辨率更高,而且多目标跟踪能力大大提升。如果吴迪遇上的是这样的F-15,入云后的大角度爬升仍有极大可能被对手察觉。第四,歼-11A装备的NO01E雷达,仍采用老式的倒置卡塞格伦天线,旁瓣抑制、天线增益、天馈系统内部噪声抑制等方面的性能都较为落后。理论上该雷达拥有同时跟踪2个目标的能力,但实际使用中限制颇多。吴迪在打开雷达,使用“边扫描边跟踪”模式前,必须非常小心地控制与其他3架飞机的距离及方位角。距离远了,方位角小了,NO01E雷达很可能无法区分3个目标,甚至“看”成1个目标。距离近了,方位角大了,2架F-15战机又可能无法被NO01E雷达同时锁定。开机若过早,F-15机载雷达报警器接收到雷达波后,机载电子威胁分析显示器会立即分析出目标类型和威胁程度,飞行员完全可以在NO01E雷达完成锁定前作出战术反应,破坏对方雷达稳定跟踪,并力求反制。第五,如果是实战,长机吴迪在爬升过程中,僚机刘浩辰恐怕已被击落。“棉花糖战术”的前提——僚机诱敌已不复存在。
112728.41625204_1280.jpg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空战早非二战时期了。二战结束后至今,伴随着技战术飞速发展的是,是战斗机长、僚机之间的间距越拉越大。典型的三代后期战机长、僚机间距在实战中拉开到了5千米左右。你还怎么使“棉花糖战术”?
  综上所述,吹得天花乱坠的“棉花糖战术”其实是个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08: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匪夷所思的伏击
  在人质危机发生后,空军奉命派出战机出境执行“肃清空域”任务。鉴于“马布国”局势已近失控,诸多不确定因素决定了,必须要由留空时间长、挂架多、能同时挂载空对空、空对地和反辐射导弹的多用途战斗机,并且在执行任务前,对机载任务计算机加载诸如敌方战机、传感器、武器、通信信号特征、地形气象数据、本机挂载数据、规划航线等诸多数据。
ed7098a4f698a9ea7313c3afaa41d13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08: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虑到影片中出现的歼-20可能尚未形成初始作战能力,那么最适合执行这种任务的,当属歼-16。其次是苏-30MKK,再次是歼-11B。但片中派出的歼-11,翼尖仍挂着电子干扰吊舱,翼下挂载的居然是2枚老旧的R-73近距格斗弹和2枚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中距空空导弹,充其量只是歼-11A的早期型号。在知道恐怖分子可能拥有幻影-2000战斗机和“米卡”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情况下,放着诸多更合适的机型不用,采用的是不足以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挂载方案,真不知道是轻敌还是业务水平不足,着实让人无语。
  歼-11A双机被埋伏在山谷中的“萨姆”-6导弹伏击,更是破绽百出。要想打歼-11A编队一个措手不及,“萨姆-6”的照射雷达就不能过早开机,要等歼-11A编队接近“萨姆”-6导弹飞行包线中心区域时,才最有把握。但这种分寸的拿捏,不仅需要决策人员技术精湛,更需要掌握目标位置实时信息。但在片中,恐怖分子手中的“萨姆”-6是不完整的:只有1辆发射车和1辆照射雷达车,既没有搜索雷达,又没有指挥车和电源车。也许有人会说,恐怖分子不是控制了2座边境预警雷达站吗?可以用这些雷达为“萨姆”-6照射雷达提供目标指示信息。用其他外接电源,临时替代电源车。前者在当年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与U-2斗法时,曾有成功的运用。但不要忘记,中国能这么做的前提是全国一盘棋。而影片中恐怖分子并未能控制整个“马布国”的军事系统,他们占有的军事资源是不完整和缺乏体系的。更何况在实战中执行出境“肃清空域”任务,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的配合必不可少。中方既然已经察觉到边境预警雷达站的不正常,为确保已方机群的安全,一定会对其进行电子干扰、欺骗或压制。这2座边境预警雷达站即便能与不完整的“萨姆”-6作战单元间进行数据传输,也一定会失效。如果通过有线电话这种原始方式传递信息,数据的实时更新率又满足不了地空导弹决策要求。
  其次,只要“萨姆-6”导弹照射雷达一开机,歼-11A上的机载电子战术威胁显示器就会有反应,在语音报警的同时,显示器还会告之这是“主要威胁”,飞行员立即会施放电子干扰、投箔条干扰弹并进行大坡度机动。影片中,凌伟峰和吴迪直至“萨姆-6”发射后才开始手忙脚乱的反制,明显有违常理。
  有人说,“马布国”此前是友好国家,中国对友邦的情报收集向来不很上心。苏-27SK出口中国时,俄方一定不会写入俄式防空导弹相关数据,以免被“反噬”。其实这都是站不住脚的。防空导弹数据录入,是可以随时添加的。且不说印度大量装备了“萨姆”-6,中方不可能对此毫无准备,就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曾从埃及等国获得过几套完整的“萨姆”-6导弹系统。《解放军画报》曾登过身穿85式军服的解放军官兵对该型导弹进行测试的照片,证明测试时间应为80年代中后期。因此中方完全掌握“萨姆”-6技术细节,是板上钉钉的事。怎么可能在行动前,仍不将相关数据输入机载数据库呢?
sam6.jpg
《解放军画报》上刊载的测试“萨姆”6照片,从服装看,拍于1985至1988年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08: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接下来的机动摆脱过程中,歼-11A双机又施放了对雷达半主动制导导弹毫无作用的红外干扰弹。虽说相同的错误犯了两次,但俯冲加速和利用地形掩护的策略是正确的。因为飞机速度越快,越有充沛的能量作高G机动,而防空导弹飞行包线就被压缩得越小。不过,片中“萨姆”-6导弹如同红外点源制导导弹般追尾,这是不对的。该型半主动雷达制导的防空导弹采用的是比例导引法,简单地说就是对目标预计航线的前置点走捷径。这也是歼-11A双机要利用山区地形的原因。果不其然,飞机突然横拐,飞到山峰背面时,1枚“萨姆”-6照射雷达丢失目标,导弹撞山自毁。
  不过,另1枚“萨姆”-6导弹的机动性,就好得有些匪夷所思了。其实地空导弹在中低空的大过载机动,是极其消耗能量的。而该型导弹弹体外4条凸起的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飞行阻力极大,在中低空机动时极大抵消了冲压发动机推力大的优点。而越往高空,冲压发动机的效率越低。这就是当年中国为什么中止仿制“萨姆”-6的原因。因此在影片中那种情况下,“萨姆”-6做1至2次大过载机动,能量就应该衰竭得构不成威胁了。怎么可能如影片展示的那样,疯狂追击2分多钟呢?要知道,该型导弹发射后作直线飞行,达到最大射程时也就耗时20余秒。
  还有个最大的问题,影片中的“萨姆”-6照射雷达并没被集成到发射车上,而是独立安装在雷达车上的。这属于“萨姆”-6的早期型号,其照射雷达没采用间歇连续波,不能像后期型那样同时引导6枚导弹攻击2个目标。因此恐怖分子在只有1辆照射雷达车的情况下,是没办法同时攻击歼-11A双机编队的。
112725.19152920_128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4-12-4 16: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