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空军》杂志的特约编辑约翰•T.科雷尔(John T. Correll)
翻译:李昭辉
原文发表在2014年6月份出版的美国《空军》杂志(AIR FORCE Magazine)
来自空军之翼
译者注:本文原文发表在2014年6月份出版的美国《空军》杂志(AIR FORCE Magazine)上,原作者是《空军》杂志的特约编辑约翰•T.科雷尔(John T. Correll)。科雷尔曾担任过18年的《空军》杂志主编。译文所配图片有改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人被解除了武装。但是,他们仍然找到了重建其空中作战力量的方法。”
总体概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在德国武装力量头上的投降条款可谓是相当苛刻,对德意志帝国陆军航空队(Imperial German Air Service)而言尤为如此。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规定了“德国陆军兵力不得超过10万人”的限制,同时将德国海军的舰艇数量削减为36艘。
尽管如此,德意志帝国的空中力量却被完全复员了,其装备的飞机也全部被收缴,并被禁止拥有或获得任何飞机。就连机库也被拆了个干净。1922年,国际联盟的检查员确认德国的空中力量已被彻底解除武装。迟至1932年底,德国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Heinrich Bruening)还在抱怨说,德国在空中仍然是不设防的。
这类“有罪条款”被硬加到了德国人的头上,无论持何种立场的德国人都相信这一合约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强加到他们头上的。军事领导层和强硬派酝酿了“德国没有真正被打败,军队是被议会制政府给出卖了”的谎言。大肆鼓吹这一谬论的人物包括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将军以及后来的阿道夫•希特勒。
协约国军队占领了莱茵河以西的所有德国领土,还要加上莱茵河东岸的若干处桥头堡。另外,在莱茵河东岸,一片“非军事区”也被建立了起来──这片“非军事区”纵深达30英里(约48千米),从荷兰南部一直延伸到瑞士。
尽管如此,协约国在草拟条约时却显得漫不经心,给德国人套上的夹子并不像它们看上去的那么紧:除了占领莱茵兰地区之外,便再无其他迫使德国人遵守条约的有效措施了,对德国领土也未进行大范围的占领。监督德国人解除军备的协约国调查团规模很小,而且他们在权威性方面也颇为受限。德国人很容易就能逃避他们的监督。
就战后欧洲事务的优先度而言,各协约国之间的分歧相当大。法国希望在军事上尽可能地削弱德国并将这一态势保持下去;英国人的兴趣在于维持各列强之间的平衡,因此不希望法国变得太过于强势;对美国──或者说对伍德罗•威尔逊而言,无论如何,最主要的议题则是创立国际联盟(the League of Nations)。
伍德罗•威尔逊的执着
在威尔逊的坚持下,《凡尔赛和约》中排名最靠前的条款──比后面的投降条款还要靠前的──是“国际联盟盟约”(Covenant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凡尔赛和约》的第十部分(Article 10)用多少显得有些尴尬的语言赋予了国际联盟以关于何时和如何应对国际侵略的决定权。
威尔逊几乎是势单力孤地一个人在干这件事。他并没有就在巴黎举行的谈判与国会进行商讨,他也无视了其国务卿给予他的建议。他希望国会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批准通过《凡尔赛和约》。
同样是在威尔逊的鼓动下,该和约的军事条款部分附带了一项全面的裁军声明:“为了启动一项使所有的国家的军备都受到限制的普遍的裁军,德国承诺严格遵守以下的军事、海军和空军条款。”
威尔逊加入这个惊人的段落是为了摆出这样一副姿态,以便使条约更容易为德国人所遵从。尽管如此,这也反映了威尔逊著名的于1918年宣布的“十四点计划”。其中,第四点计划宣称是为了“将国家军备降至与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而且在这“十四点计划”结束之后的结束语中这样写道:“我们并没有嫉妒德国的伟大……我们不希望伤害她或者以任何方式阻遏她的合法影响力或权力……我们希望她会接受处在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一个位置──在这个我们现在正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上,而不是一个征服和主宰的位置。”
威尔逊在与国会领袖讨论条约之前就向新闻界披露了条约的规定,然而,令威尔逊感到惊讶的是,国会拒绝批准该条约。主要的反对原因是国际联盟可以在不经过美国国会投票的情况下就动员美国部队参战。此外,威尔逊的傲慢风格也是国会拒绝批准的一大因素。
美国从协约国调查团中撤出了其成员,并且没有进一步参与监督德国的解除军备过程。然而,威尔逊在《凡尔赛和约》中所加入的理念和声明将在德国宣布重新武装的正当理由中占据重要地位。
德国在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拥有庞大的军事预备役力量。这支庞大的预备役队伍是这样打造的:士兵们在完成了初步的训练和服役后,便会被定期“转入”到预备役部队中,但他们仍然被列在用于军事动员的基地中。为了阻止这一切再度发生,《凡尔赛和约》规定士兵和军士的最低服役期为12年,而军官的服役期限最低也不得少于25年。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国防军(“国家安全部队”)的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少将(Maj. Gen. Hans von Seeckt)发挥自身的优势,对这一约束和“陆军兵力不超过100000人”的限制进行了成功的运用。他裁掉了所有的兵员,只留下了素质最高的那部分──这些人后来成为了那支更庞大的武装力量的骨干。每当有机会来扩张军队时,每个人都会做好承担更高一级的职务的准备。冯•塞克特将军把他们称为“部队先驱”(德语“fuhrerheer”)或一支“由领导者组成的军队”(an“army of leaders”)。这支军队的训练标准在世界上是最严格的。
在1920年签署的部队解散命令中,冯•塞克特发誓说:“我们绝不会放弃某一天再次看到飞行部队涅槃的希望。”为此,不顾军队人事局的反对,他在他那支4000人的军官团中保留了180名前德意志帝国军队的飞行军官。他还向七个步兵师中的每一个都派遣了一名飞行军官作为“特勤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