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底,麦道终于得到全尺寸发展的经费,但由于耽搁了4年之久,许多事情都已是人事全非,为后续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例如许多有经验的工程师、管理人员、技术员在这四年中陆续流失,转移到其它公司任职。1985年底突然批准的C-17发展计划和公司的民航机发展挤在同一个时期,麦道很难招募到足够多的高水平技术员。4年中,一些新的需求陆续加到飞机上,如数字式飞控系统、卫星通讯能力,增加了飞机制造成本。
1987年春,麦道公司开始制造第1副C-17机翼的同时,在没有任何预先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在全公司推行全面品管(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进行组织重整改造、管理阶层重新改组。但结果是在开始的最初6个月期间,全公司一团混乱,许多管理人员在各个职位间一再游走,管理出现空窗期。
当时麦道手上共有C-17、MD-11、MD-90、T-45四项计划同时进行,且都在关键时期,公司的新员工数量也在此时达到最高峰,有限的人力资源被四个计划瓜分的结果对C-17当然会有不利的影响。例如C-17计划所需要的近900名技术员中大约有91%未达到航空工业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在C-17最初两架原型机所耗费的工时中,大约有40%是用在修理、重新施工、非标准工作上,使这6架飞机的制造成本增加了4%。
另外,美国空军的C-17计划管理也非常没有效率,管理重点只放在划分花费细项,并和预计经费做比较上,没有全盘掌控整个计划的能力。导致计划的进行被管理专家讥为是“舍本逐末”、“见树不见林”(lost sight of the big picture)。由于C-17的计划管理不善,制造成本逐年增加,国会又指控计划办公室在1990年底提前向麦道公司支付5亿美元,而且不适当地挪移经费项目,导致国防部在1993年以“不清楚本身的职责、缺乏判断的能力、未能预见计划将有重大困难”等理由,惩处了美国空军武器采购办公室C-17计划管理高层人员,计划主持人被勒令提前退休,计划行政官、经费管理室副主任、合同室副主任分别被记过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