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磁王 于 2014-10-17 19:01 编辑
“鱼鹰”项目背后的因素
在V-22“鱼鹰”研制之初,四军种原本计划携手发展和装备这一机型。后来陆军因为自己提出的一些需求无法获得其它军种的同意,以及其它因素而退出了这一项目。空军、海军虽然也有自己的特定需求(例如海军强调新飞机必须有着出众的悬停性能),最后都向“鱼鹰”最大的用户陆战队做出了妥协,这一项目至此成为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主导的项目。最终海军也退出了这一项目,剩下陆战队和空军特种作战部队仍然留在项目内。其它军种的退出给“鱼鹰”项目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是,陆战队对“鱼鹰”的特殊要求对项目产生的影响被最大化了。例如陆战队要求“鱼鹰”能放进现有的舰艇机库里面,结果“鱼鹰”不得不比原来计划中的整体尺寸缩小了,这也造成倾斜转翼结构的设计难度直线上升。为了挤进机库,还需要异常复杂的旋翼、机翼折叠机构。又比如整体尺寸缩小导致旋翼也变小了,于是罗罗公司就要改进发动机以使其输出更大的功率,以解决旋翼变小的问题。另外,假如陆军仍然在这个项目里的话,“鱼鹰”家族里应该会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型号,这是因为陆军旋翼机顾虑机库的尺寸限制,不需要折叠机构。假如陆军型“鱼鹰”获得了成功,虽然不会使得陆战队的“鱼鹰”型号研制变得容易一些,但是可以在舆论上为整个项目提供很大的支持。而且两种“鱼鹰”仍会有不少相通之处,可以降低研制过程中的经费和技术压力。 “鱼鹰”项目的定位也出现了问题,该项目从启动开始,研制进程越拖越长,而美国军事思想和作战手段的发展演变却非常迅速,这使得“鱼鹰”最初的设计构思开始不适应目前的需求。海湾战争和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仅仅相隔一个年代,美军主要作战对象和相应的作战方式已有了本质的区别。陆战队原本最重要的作战任务——夺取敌方占领的岸滩以及一定纵深的地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变成了不太可能遇到的任务。所以陆战队原本认定“鱼鹰”拥有的最大优点——从海平线外出发、高速运送士兵去直接占据敌纵深地域,已没有了用武之地。 取而代之的,是与零散的反美武装人员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交战,这种非常规的作战方式抵消了“鱼鹰”的部分优势。支持“鱼鹰”的组织也提出了相应的说法,那就是“鱼鹰”在阿富汗、北非、中东等机场道路基础设施不健全的地区作战时,会更能发挥出远航程、高时速的优点,比普通直升机更能适应恶劣的条件。当然,部署到冲绳岛等亚太基地的“鱼鹰”,显然会把两栖登陆以及纵深渗透作战作为其作战训练的重点。这也使得陆战队的“鱼鹰”重新回到了它最擅长的作战场合里。
在近十来年里,“鱼鹰”项目变成了陆战队只能捧在自己手里的热山芋。假如这一项目不成功,陆战队将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对旋翼机型青黄不接的困难局面。因此哪怕试飞事故再惨重,反对的声音再强大,陆战队也只能硬着头皮搞下去。要知道“鱼鹰”这个“又长又臭”的项目招来了很多层面的反对,不止一位国防部长提出要砍掉这个项目,陆战队当时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MV-22的单价原本是4100万美元,2002年实际采购价格高达1.15亿美元,在解决各种问题后,2012年终于降至9000万美元左右,很快将降低至6500美元甚至更低。应该说6500万美元的单价,对于一架全新设计的先进作战飞机来说是合理的价格。但是,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收紧军费开支,特别是经济危机之后砍掉不少军费支出的前提之下。而陆战队其它一些关键项目也需要相继铺开,例如列装更多的新型M1系列坦克,换装全新的两栖突击车,现有直升机的升级延寿,以及预计会更加昂贵的F-35战斗机项目。上面提到的项目的经费,都必然受到已经无法放弃的“鱼鹰”项目的影响。眼下两栖突击车项目已经被取消了,主要原因不是因为“鱼鹰”占据了太多经费,但显然受到了一定影响。
无论如何,“鱼鹰”的技术难题事实上已获得逐一解决,实战也验证了该机具有合理的安全性,美国政府和军方唯一的顾虑就是“鱼鹰”的价格。该机的研制经费总额预计将高达560亿美元,比项目启动时上升了将近一半。这令“鱼鹰”的单价达到了1亿美元,所以每次经费紧张时,很多决策者就会把削减开支的大斧指向“鱼鹰”项目。最近美国政府公布的2012年财政预算里,已经把五年采购122架“鱼鹰”的计划改成了只买98架。当然,由于美国预算方面的各种复杂因素,最终数字可能会有一定出入。反过来,继续批量购买“鱼鹰”的决定也证明了政府和军方对“鱼鹰”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信任。
站在当下来看,至少“鱼鹰”项目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美陆战队终于熬过了这段艰难的日子。一旦其它军种决定增购“鱼鹰”,情况还会进一步改善。美空军特种部队已经在使用这一飞机,而陆军本身还未有研制全新的直升机的计划。因为任何传统布局的直升机都不可能具备接近于“鱼鹰”的飞行性能,很可能在军费宽松的时候,空军会增购“鱼鹰”,而陆军可能会开始订购。海军目前正在研究下一代航空母舰舰载运输机的选型方案,根据纽约时报9月的报道,目前已经确定两个可能的方案,一个是先现有C-2运输机的改进型,另一个是V-22“鱼鹰”。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美国国内强大的军工企业利益团体,在“鱼鹰”最困难的日子里,能够在这个项目中分到研制经费、工作职位的利益团体,例如制造工厂所在州的政府和议员,均不遗余力的支持着“鱼鹰”项目,这是该项目历尽磨难却未被砍掉的根本原因。当“鱼鹰”走向成熟时,他们必然会更为努力的促成为“鱼鹰”项目投入更多的经费和资源,从而使该项目变得更为健康,或者直白的说,更为有利可图。除了游说美国国内决策层支持“鱼鹰”,波音和贝尔正在积极的联系外国客户,以色列、加拿大都表示了一定的兴趣,美军方也在协助两家公司进行推销。日本出于国内近期强烈的反对声音,暂时没有提出购买“鱼鹰”的意向,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强调两栖作战的国家,“鱼鹰”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合理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