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无人驾驶与自主加速
第二阶段从 1964 年 1 月 13 日持续到 3 月 13 日,扩大了设计的涵盖范围,增加了包括无人寄生飞机在内的新构型。尽管该阶段的研究没有涉及“石首鱼”,却出现了一种被称为自主加速者的非寄生设计。
234B 构型在保留基本设计的同时进行了更严格的结构分析,进化为 FWF(固定翼之意)构型。FWF-2 进化成 FWF-2C,该机总重 24,720 千克,区内航程 7,200 千米,区后航程 4,740 千米。巡航速度 4.3 马赫。由于研制成本和涡扇冲压发动机的重量问题,该构型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FWF-2 进化成 FWF-2C,该机总重 24,720 千克,区内航程 7,200 千米,区后航程 4,740 千米.巡航速度 4.3 马赫。由于研制成本和涡扇冲压发动机的重量问题,该构型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HV-1 构型进化成 HV-2,这是一种总重 24,780 千克的6马赫设计,区内航程 6,890 千米,区后航程 3,100 千米,但因丙烷燃气发动机和燃料储存技术研制时间过长,所以该构型也被放弃。
HV-1 构型进化成 HV-2,这是一种总重 24,780 千克的 6 马赫设计,区内航程 6,890 千米,区后航程 3,100 千米,但因丙烷燃气发动机和燃料储存技术研制时间过长,所以该构型也被放弃 第一种无人寄生机构型被称为 UMP-1。该机无起落架,总重 7,400 千克,区内航程 9,260 千米,区后航程为零。该构型可在未经改装的 B-58 上发射,作战时可把信息传回地面站并最终坠入海中自毁。
第一种无人寄生机构型被称为 UMP-1。该机无起落架,总重 7,400 千克,区内航程 9,260 千米,区后航程为零。该构型可在未经改装的 B-58 上发射,作战时可把信息传回地面站并最终坠入海中自毁 4 马赫的可变翼构型 VSF-1 进化成 5 马赫的 VSF-4。该机总重 21,300 千克,区内航程 7,400 千米,区后航程 4,300 千米,区内高度 29,000 米。该机在座舱后安装有 3 台可在降落时伸出的涡喷发动机。
VSF-4 总重 21,300 千克,区内航程 7,400 千米,区后航程 4,300 千米,区内高度 29,000 米。该机在座舱后安装有 3 台可在降落时伸出的涡喷发动机 该阶段康维尔还研究了一种自主加速构型,被称为 SA-1。该机总重 40,300 千克,区前航程 6,260 千米,区内航程 7,450 千米,区后航程 7,950 千米。该机安装两台 TF30 涡扇冲压发动机,发动机的研制成本是该构型的一大缺点,但还是进入了第三阶段供进一步细化。
SA-1 总重 40,300 千克,区前航程 6,260 千米,区内航程 7,450 千米,区后航程 7,950 千米。该机安装两台 TF30 涡扇冲压发动机,发动机的研制成本是该构型的一大缺点,但还是进入了第三阶段供进一步细化 第二阶段还进行了四项探索性研究。首项研究就是使用 X-15 作为 B-58A 的寄生机,第二项研究探索了在 0.5 到 2 马赫的速度下进行寄生拖曳的概念,第三项研究是带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的冲压发动机,第四项是使用更高能量密度的烃燃料来增加航程。
正文中没有提到的 GAS-L 构型,该机是 8 马赫的丁烷燃料寄生机,在第二阶段由格鲁恩实验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