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万磁王

呼啸的天空——纳粹德国V-1飞弹系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梅花”战斗机实际上在设计阶段就宣告中止了,没有进入生产阶段。但从留下来的设计图纸和资料分析当时的设计师们提出了两种方案进行比较:空射型号,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下方;地面发射型号,可以像普通战斗机一样滑跑起飞,但无需 V-1 飞弹发射时需要的导轨。关于新的“梅花”战斗机的情报报告中的一些内容后来被误传了,有人把“梅花”和后来日本研制的火箭动力自杀式战斗机——Yokosuka(日文翻译过来这个词意思是横须贺)MXY-7 Ohka 战斗机(就是著名的“樱花”战斗机,又名“樱花弹”)混为一谈了,因为后者常被人称为“BakaBomb”,其中“Baka”发音和“Baika”很接近,但意思不同,后者在日语中是愚蠢、白痴的意思。日本军方给与后者代号为“Ohka”(但这个词真正的含义也不是很清楚)。MXY-7 战斗机通常由三菱 G4M 一式陆攻(G4M2 型)轰炸机携带起飞,到达目标上空后战斗机与轰炸机分离,封闭在弹体内的飞行员点燃固体火箭发动机并驾驶战斗机撞击敌舰,与敌舰同归于尽。
927b747b2bde46d51c08381feb187cde.jpg
樱花结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版 Fi 103 的最后一个版本是 Mizuno Shinryu(美津农“神龙”)战斗机——一种计划研制的火箭动力自杀飞行器,但最后也没有付诸生产。
4ea5c4ce44b14c54531a10c16c14fbd5.jpg
神龙战斗机四面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后
  战争结束后,V-1 飞弹的相关技术分别被美、苏、英、法甚至瑞典等国瓜分,成为日后各国独立研制各自巡航导弹的基础或者参照物。
  法国在缴获的 V-1 飞弹基础上研制了 CT-10(又名 Arsenal 5501)靶弹,体积略小于 V-1 飞弹,但是装有两个垂尾。地面发射时借助火箭助推器,当然也可以空射。其中部分 CT-10 靶弹被出售给了美国和英国。
8589a2f659602ec3ac45ba1115afa405.gif
CT-10 线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军在占领了德国设在波兰东南部 Blizna 的火箭试验基地后,缴获了存放在那里的 V-1 飞弹,并在其基础上仿制了 10Kh 飞弹,后来改名为 Izdeliye10 飞弹。后者于 1945 年 3 月在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首府塔什干进行了初始的发射试验,而后在上世纪 40 年代末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地面和空中发射试验。其制导系统和早期 V-1 飞弹相比应该没有本质变化,因而和上世纪 50 年代兴起的无线电指令制导技术和电视制导技术相比精度很差。此外战争后期苏联人在缴获的 Argus 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基础上也尝试过研制载人喷气式战斗机,研制基础恰恰是在德国人对应的战斗机研制项目——Junkers EF126 战斗机项目上进行的,但是这种尝试最后还是于 1946 年伴随着一次机毁人亡的事故而终止了。
699e8c0bd4f130ecd212c75f8e291aea.jpg
10Kh 飞弹
19bfd958dd13b72f2830cb736d918608.gif
d2dc75d19aceb0bfc79e0fa86024731f.gif
Junkers EF126 战斗机的两种构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44 年 6 月起,美国根据其在英国得到的 V-1 飞弹残骸开始逆向设计自己的喷气式飞弹系统。到了当年 9 月 8 日,第一批 13 枚美版 V-1 飞弹——共和-福特 JB-2(其中 JB 是英语 jetbomb 的缩写,意为喷气式炸弹,这是美军在二战期间进行的一个制导武器研发项目,前后共研制了十种武器,编号从 JB-1 到 JB-10)飞弹开始在美国共和飞机制造公司组装。与德国版 V-1 飞弹相比,JB-2 外形、结构都大同小异,只是尺寸略小。
f969506bfb369d33b3fd83a722163d25.jpg
JB-2 飞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海军也在 V-1 飞弹基础上研制了属于自己的舰载飞弹系统——KGW-1 系统。该系统计划可以在 LST 坦克登陆舰、护航航母、PB4Y-2 型远程轰炸/巡逻机上发射,此外美军还计划使用潜艇发射该型飞弹(具体做法是使用潜艇携带飞弹到敌方近海,然后浮上水面发射飞弹),为此专门研制了装载飞弹的潜用密封发射装具。
  上述两种飞弹系统都投入了生产,而且产量还不小:JB-2 飞弹第一批计划生产 1,000 枚,总计划生产 75,000 枚。为了达到这个产能要求,共和公司甚至计划将一条原本生产 P-47 战斗机的生产线转产 JB-2 飞弹;福特汽车公司和威利斯公司则计划生产仿制 V-1 飞弹引擎的 IJ-15-1 脉冲式喷气发动机。本来美国军方计划在进攻日本本土的战役中使用它们,可是伴随着美军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告吹。战后在美国研制更先进的地对地战术导弹系统的进程中,JB-2/KWG-1 飞弹系统又扮演了重要角色:JB-2 飞弹分别由 B-17、B-29 和 B-36 轰炸机携带进行了空射试验;KWG-1 飞弹则在 1951 年在美国海军“Cusk”潜艇上进行了发射试验。战后美国研制的第一代地对地巡航导弹:MGM-1“斗牛士”和 MGM-13“锤”巡航导弹都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研制的。
a4484503d66d10427c0dbf86699ee313.jpg
JB-2 舰载型,1951 年在“Cusk”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
393086ee3ce4e4f17a460c1b2263f828.jpg
40f7b0698f8111487b356224fc69fabd.jpg
B-17 投放 JB-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V-1 家族的幸存者
  战争结束后,残存的 V-1 飞弹、生产模具多数被销毁,发射阵地被拆除。少量 V-1 实弹被当成战利品分别被一些国家博物馆保存下来:
  澳大利亚堪培拉的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Australian War Memorial);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大西洋加拿大航空博物馆(Atlantic Canada Aviation Museum);
  丹麦防务博物馆(Tøjhusmuseet);
  法国 Le Blockhaus 博物馆,该馆位于法国加莱附近的 Eperlecques 地区,该馆原址是一个 V-2 火箭发射点,但还是专门辟出展区展览 V-1 飞弹,并且保留了包括弹射导轨在内的全套发射装置供游人参观;
  新西兰奥克兰的交通和科技博物馆(Museum of Transport and Technology);
  英国和美国缴获 V-1 飞弹数量较多,因此这两个国家展览的 V-1 飞弹数量也比较多:
  英国
   伦敦的科学博物馆展览一枚编号为 442795 的 Fi 103 飞弹,该弹是 1945 年由战时内阁赠送给该馆的;
   达克斯福德的帝国战争博物馆也展览了一枚 V-1 飞弹,而且还有导轨和发射装置,只是限于展厅面积,大部分导轨被切除;
   位于伦敦北郊的亨顿(Hendon)的皇家空军博物馆,V-1 和 V-2 共同展出;
   位于科斯福德(Cosford,位于 Telford 和 Wolverhampton 之间)的皇家空军博物馆也有一枚 V-1 飞弹展出;
   位于东米德兰德机场的航空主题公园也有一枚 V-1 飞弹展示。
7da45b3d43e3c26eb14e15b177398764.jpg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展览的 V-1 飞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
   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的国立美国空军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该馆拥有的 JB-2 飞弹是美国大陆汽车公司于 1957 年捐赠的;
   位于弗吉尼亚州 Chantilly 市的 Steven F. Udvar-Hazy 中心(Steven F. Udvar-Hazy Center)陈列着 JB-2 飞弹;
   位于印第安纳州绿堡(Greencastle)的战争纪念馆陈列着 FZG 76(V-1 早期型号)飞弹;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立航空航天博物馆(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位于美国加州朱诺市机场的飞机名人堂(Planes of Fame air museum)博物馆陈列着一个 JB-2 引擎,已经修复到可以正常使用的状态;
   位于阿拉斯加的瓦斯卡(Wasilla)的阿拉斯加交通与工业博物馆(Museum of Alaska Transportation and Industry)也露天陈列着一枚 JB-2 飞弹弹体;
   位于加州木古角的美国海军航空站的木古角导弹公园(Point Mugu Missile Park)也露天陈列着一枚 JB-2 飞弹弹体;
   位于密歇根州波蒂奇(Portage)的航空动物园(Air Zoo)内也陈列着一枚 V-1 飞弹;
   位于堪萨斯州 Hutchinson 的堪萨斯宇航中心(Kansas Cosmosphere and Space Center)陈列着 V-1 飞弹和 V-2 火箭;
   位于佛罗里达州波克市,名为“梦幻飞行”(Fantasy of Flight)的航空博物馆也陈列着 V-1 飞弹;
   位于阿拉巴马州亨茨威尔(Huntsville)的美国航天与火箭中心(U.S. Space & Rocket Center)下属的火箭公园也陈列着 V-1 飞弹;
   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的皮马航空航天博物馆(Pima Air & Space Museum)陈列着一枚编号为 #121536 的 V-1 飞弹,不同的是该弹还保持着原始状态,配有一套模拟的发射导轨和发射控制台模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1: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
  作为纳粹德国在战争中研制的很多所谓“复仇武器”中的一种,V-1 飞弹是为数不多的几种最终生产出来并投入大规模实战应用的武器之一,其产量也是 V-2 火箭、Me 262 喷气战斗机、Me 163 火箭战斗机不能比的。撇开当时德国限于战略物资的匮乏最大程度的降低 V-1 飞弹的生产成本,简化其生产流程外,还有一条原因就是较多的采用了当时比较成熟可靠的技术,尽可能少地采用那些性能过于超前但不够稳定的技术:脉冲式喷气发动机的构造简单,成本低,方便大量生产;飞弹没有采用无线电波束制导等当时比较先进的制导技术,而是采用了简陋的陀螺仪+计数器的方式通过计算航程来控制飞弹何时俯冲,一方面降低了技术难度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使盟军电子干扰技术没有用武之地;原先的设计方案采用的是双垂尾,经过精简变成了单垂尾构造,整个外形也变得十分紧凑。上述这些设计理念也成为日后巡航导弹设计的基本原则:外形设计结构紧凑,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发动机必须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对制导系统的要求是可靠性胜过高性能。毕竟导弹是耗材,所有元器件都是一次性使用,没必要搞得太复杂,太复杂的产品只会增加研发和生产成本。更何况在战争年代里如何维持武器的数量优势是任何武器设计师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但是这样做的消极面也不可否认:过于简化的结果就是性能不高:可靠性差,命中精度低。由于主翼是胶合板制成,结构强度低,在试射时发生过一弹射出去就自动脱落的事故;脉冲发动机工作不稳定,经常由于进气量不稳定导致空中熄火;陀螺仪抗干扰能力差,被盟军飞行员发觉后成为 V-1 飞弹的致命软肋——盟军战斗机在追上飞弹后用机翼轻轻一挑就会让飞弹失去平衡坠毁;最大的问题还是命中精度低:由于没有真正意义的制导系统,而是完全依靠计数器来测量飞弹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误差精度差得惊人:发射出去的飞弹经过层层拦截只有 25%“击中”目标,很少有飞弹能真正击中目标。
  围绕着 V-1 飞弹的使用,德国人的经验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作为空军主导下研制的“复仇武器”(V-2 火箭是陆军主导下研制的,这背后也有军种之间争夺资源的斗争),撇开部署重点有问题外(多数部署到加莱地区,诺曼底地区的阵地只有 8 处),在盟军登陆后用飞弹攻击伦敦效果很有限,除了激怒敌国军民外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既没有牵制对方太多的空中力量,也没有给在前线作战的德军减轻任何压力。这种时候如果用飞弹集中攻击诺曼底滩头的盟军登陆场甚至用增程型飞弹攻击在朴次茅斯集结的盟军船队或许能收到更直接的效果。
  最后,回顾 V-1 飞弹的研发历程,我们看到很多著名设计师和试飞员的名字:鲁泽尔、汉娜......不可否认二战中德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战争中研制的众多“新式武器”涉及到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方方面面:喷气技术、火箭、可变翼、导弹、垂直起降......战后这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又被各战胜国瓜分,成为战后航空航天技术大飞跃的基础。那些创造这些技术成果的德国专家们:冯.布劳恩、鲁泽尔、谭克博士、梅塞施密特......或者流亡到美国,或者被押送到苏联,或者漂泊到南美洲、印度甚至中东成为这些国家发展本国航空航天工业的顾问。当然创造这些成果是建立在对其他民族的屠杀、掠夺和压迫之上的,这点不能不承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5-1-15 08: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