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3-5-20 11:30:48

休伊眼镜蛇——贝尔AH-1武装直升机简史

作者:Armstrong

  贝尔AH-1“眼镜蛇”是世界上第一种专门研制的武装直升机,该机研制于60年代中期,起初只是作为美国陆军的越战临时解决方案。但是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临时解决方案”会不断进化,直到21世纪还在生产。
  直升机在越战中第一次直接参加战斗,美国陆军给贝尔UH-1“休伊”运输直升机安装上武器后用于攻击任务,但“休伊”并不是被设计来执行此类任务的,生存能力明显不足。作为临时解决方案,贝尔公司在“休伊”基础上研制的专用武装直升机——AH-1“眼镜蛇”,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装备后投入作战,该机在越南表现优秀。
  陆军的长期目标是研制一种专用的反坦克直升机,“眼镜蛇”只是过渡方案。之后贝尔应陆军的要求提交了两个方案:一是AH-1加强版——Model 309“眼镜王蛇”,二是全新设计的Model 409,这两个方案最后全部败于休斯AH-64,但“眼镜王蛇”对AH-1演化影响很大。
易洛魁武士
  美国陆军在60年代初向越南增兵后,1956年首飞的贝尔UH-1“易洛魁”(或“休伊”)涡轴动力直升机成为陆军直升机作战思想的驮马。当1962年UH-1A部署在东南亚时,该机成为陆军历史上第一种直接参加战斗的直升机。UH-1A随后被功率加大的UH-1B和UH-1C取代,但是从“休伊”的作战表现看该机并不适合作为武直使用,速度较慢且生存力不足。
这架UH-1C炮艇机安装有XM3武器系统,可装48枚2.75英寸火箭,机头安装M5武器系统,具有一个40毫米榴弹发射器炮塔  1958年贝尔公司开始研究专用武直概念,在1962年推出了一个被称为D255“易洛魁武士”的全尺寸模型。“易洛魁武士”沿用了“休伊”的发动机和传动西东,但具有鲨鱼般的苗条机身,看起来就像是一架战斗机。“易洛魁武士”是串列双座布局,炮手在前飞行员在后,后座略高以保证飞行员的前方视野。机头安装一个榴弹发射器自动炮塔,机腹鼓包内还装2门20毫米前射机炮,机身中部短翼可外挂武器,例如6枚SS-11线控导弹。
D255“易洛魁武士”的全尺寸模型,翼下挂载SS-11线控导弹D255“易洛魁武士”三面图,开创专用武直的经典外形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5-20 11:33:20

  陆军很欣赏这个概念并在1962年12月授予贝尔制造一架概念演示机的合同。贝尔的工程师立即着手改装一架Model 47/OH-13“苏”活塞动力直升机,于1963年8月完成了Model 207“苏族侦察兵”概念演示机。“苏族侦察兵”具有串列双座的流线形机身,颚部炮塔内安装2挺7.62毫米M60机枪。当然该机只是“易洛魁武士”概念的演示机,真正用于作战的话过于轻型。陆军用这架“玩具”武直验证了“易洛魁武士”的可行性。
Model 207“苏族侦察兵”概念演示机串列双座布局,炮塔装两挺7.62毫米M60机枪  陆军最终决定上马专用武直项目,于1964年8月启动先进空中火力支援系统(AAFSS)招标,数家公司提交了方案,最后陆军选中洛克希德的AH-56“夏延”。
贝尔参加AAFSS招标的Model D262,最后败于洛克希德AH-56高速直升机最终也被取消  但按照进度“夏延”直到1970年才能服役,越战的压力迫使陆军需要尽快装备武直,所以在1965年又开始了过渡武直招标。陆军要求新机的设计基于现有直升机以保证能尽快投产。波音-伏托尔提交了“支奴干”的改型,西科斯基提交了“海王”的改型,卡曼提交了“海妖”的改型,贝尔提交了改进自UH-1的Model 209。
波音的ACH-47A在越南进行了实战测试西科斯基在测试“海王”炮艇机卡曼的“海妖”炮艇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5-20 11:36:01

Model 209
  尽管在AAFSS竞争的早期贝尔方案就被淘汰,但公司还是自筹资金继续专用武直的研制,一步步地完善Model 209“UH-1改进型”的设计。该机虽然和“休伊”共享许多子系统,但外观上却完全不同。贝尔游说陆军官员Model 209就是他们想要的,陆军最终被说服了。
早期的Model 209设计,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主起落架就是可以下翻的外段机翼。  Model 209沿用了D255“易洛魁武士”概念,同样具有鲨鱼形机身、串列双座布局、机身短翼。当时贝尔的招牌——双叶跷跷板式旋翼都有一个十字交叉的稳定杆,而Model 209为了减重取消了稳定杆,改用电动机械式稳定控制增稳系统(SCAS)。Model 209直接沿用的UH-1C“休伊”的发动机和旋翼系统(取消稳定杆),以及整个尾梁,安装1台阿弗科-莱康明T53-L-11涡轴发动机,最大功率表820千瓦(1100轴马力)。
稳定杆结构简单,增稳效果好  Model 209安装了一个艾默生电气生产的颚部炮塔,内装1挺通用电气的7.62毫米GAU-2B/A 6管加特林“迷你炮”。机身短翼下有4个挂架,可挂载火箭巢、机枪吊舱或其他武器。Model 209的滑撬式起落架可以收入机腹,用于增加炮塔射界并改善气动外形。机前机身的蒙皮采用平头铆钉以减小阻力,天线也尽可能内置以确保机身的光滑外形。
Model 209与UH-1的通用组件  1965年8月贝尔正式向陆军提交了Model 209方案,一个月后的9月7日Model 209原型机就首飞了。10月该机创造了同级别直升机的速度纪录——320千米/时,11月陆军启动了过渡武直的竞争试飞。尽管陆军此时已在越南对“支奴干”武直进行了测试,但与其相比Model 209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1966年4月7日陆军授予贝尔一份制造2架Model 209预生产型机的合同,4月13日又签订了110架生产型直升机的合同。
外形优美的Model 209原型机,因为该机是贝尔公司自行出资制造的,所有只有民用序列号N209J,该机在后期取消了腹鳍  一开始Model 209的编号被定为UH-1H,以表明该机仅仅是UH-1的改进型方便讨要预算。但在1966年7月还是改成了AH-1。
狭窄的正面可以减小中弹概率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5-20 11:37:33

  传统上美国陆军的飞机都以美国印第安原住民部落来命名,如“莫霍克”、“易洛魁”、“苏”、“夏延”等等,以至于当时也使用印第安部落名来命名自己产品的派珀飞机公司为此与陆军打了一场奇怪的官司,此后陆军就不再强求印第安命名了。UH-1“休伊”在越南服役中被大兵们冠以各种奇怪的俚语,在执行无武装运输任务时被称为“滑头”,安装XM-3武器系统后被称为“野猪”,挂载火箭巢并安装机枪后被称为“眼镜蛇”。所以源自于“休伊”的AH-1按照该传统被称为“休伊眼镜蛇”了,但在实际使用中因“休伊眼镜蛇”一点也不简洁,所以绰号最终定为“眼镜蛇”。
N209J的可收放滑撬与弹药箱  Model 209原型机在陆军服役近6年,对不同的武器和设备进行了测试,最后升级至非常接近AH-1生产型。该机退役后改回验证机状态,在肯塔基州诺克斯堡的巴顿博物馆展出。有传言说贝尔还制造了第2架Model 209,但无法确定具体细节。
肯塔基州诺克斯堡的巴顿博物馆的Model 209原型机AH-1G
  “眼镜蛇”的第一个生产型号是AH-1G,所以两架Model 209预生产型也被称为YAH-1G。第一架在1966年10月15日首飞,第二架在1967年3月首飞。
第一架Model 209预生产型,挂载了XM-18机炮吊舱和火箭巢进行测试  AH-1G相比Model 209有了一些细微改动,该机换装1045千瓦(1400轴马力)的T53-L-13发动机,并使用固定滑撬取代了可收放滑撬。因为可收放滑撬带来的好处不大,并且有潜在的可靠性问题,并且强度不足以支持硬着陆。新的固定滑撬上有机轮安装点,装上轮子后的“眼镜蛇”可在地面被灵活拖动。Model 209为了增强方向稳定性在垂尾下方安装了一小块腹鳍,但试飞表明“眼镜蛇”已经足够稳定,所以AH-1G也就取消了腹鳍。
N209J(前)、预生产型(中)、AH-1G编队飞行  AH-1G确立了“眼镜蛇”家族后续型号的基本构型,高度流线的机身使用蜂窝铝制造,并开设大量口盖方便维护。机身内安装一个936升的自封闭油箱,发动机区域、燃油系统、液压系统都有装甲保护。两名乘员配备有装甲座椅,座椅的侧装甲板可以拉起以提供更佳的防护,炮手前方还装有机鼻装甲。尽管Model 209验证机装有防弹玻璃,但因重量过大而在生产型上被取消。
AH-1的地面移动轮  AH-1G一开始安装一座艾默生电气TAT-102A炮塔,内安装1挺备弹8000发的GE GAU-2B/A“迷你炮”,不过只是TAT-141炮塔批生产前的过渡配置。TAT-141安装了2挺“迷你炮”,每挺备弹4000发,或者一挺“迷你炮”和一门备弹300发的M129 40毫米榴弹发射器(一说231发)。理论上TAT-141也可安装2门榴弹发射器,但这种配置非常罕见。
TAT-102A炮塔TAT-141炮塔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5-20 11:40:01

  “迷你炮”的射速可选2000或4000发/分,榴弹发射器射速为450发/分。炮塔射界为上方25度、下方60度,可做230度旋转。一般情况下炮手操纵炮塔,紧急状态下飞行员也可以把炮塔固定在前向进行射击。AH-1G的炮手配备有简单的操纵系统,在万不得已时可驾驶飞机。
  1967年8月AH-1G开始部署在南越边和空军基地,并立即投入了激烈的战斗。“眼镜蛇”为运输直升机提供护航,并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还与快速的休斯OH-6A“小马”侦察直升机编队组成极为有效的“猎-杀”或“粉色”小队(在美国陆军俚语中,侦察直升机编队被称为“白色小队”、武直编队是“红色小队”、运输直升机编队是“蓝色小队”)。“眼镜蛇”也能执行其他任务,包括武装侦察、目标弹着观察、甚至是搜救任务。到1968年底已有337架“眼镜蛇”来到越南。
在越南参战的AH-1G,挂载7管和19管70毫米火箭巢的“重型野猪”  大多数飞行员都很喜欢“眼镜蛇”的速度、敏捷性、难以被击中的狭窄机身,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怀念老式的“休伊”武直,因为机舱内的机枪手不仅能提供额外的一双眼睛和耳朵,还能向后方射击进行火力压制。在整个越战中这两派就此一直争论不休。
  “眼镜蛇”的主要外挂武器是7管或19管70毫米火箭巢,火箭可选高爆、人员杀伤箭头(“钉子”)、白磷燃烧、发烟标记战斗部。该机还可挂载4管127mm“祖尼”火箭巢,但很少在实战中使用。因为火箭巢的陆军俚语是“野猪吊舱”,所以挂满4个“野猪”的“眼镜蛇”也被叫做“重型野猪”。
安装SUU-11/A“迷你炮”吊舱的AH-1G  具有单机枪炮塔的早期“眼镜蛇”有时也挂载1~2个SUU-11/A“迷你炮”吊舱以加强火力,每个吊舱备弹1500发。“迷你炮”的射程和杀伤力有限,尽管70毫米火箭的射程和威力更大,但精度较差只能用齐射来覆盖目标。为了提供更强的打击火力,1969年起许多AH-1G安装了XM-35机炮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固定在短翼挂架下的通用电气M61A1“火神”20毫米机炮,弹药存放在机身左侧滑撬上方的流线型整流罩内。为了抵御机炮冲击波,一开始“眼镜蛇”在座舱两侧安装了线拉防护板,机炮射击时乘员需要把防护板拉翻展开。后来改为在座舱两侧安装装甲板。
M61A1“火神”20毫米机炮AH-1G在测试XM-35时用的是简陋的线拉防护板AH-1G安装XM-35机炮系统时在座舱两侧增加了装甲板,弹药存放在机身左侧滑撬上方的流线型整流罩内  根据AH-1G在越南服役的经验,贝尔对AH-1G进行了一些改进。早期AH-1G的着陆灯安装在机鼻顶端,后期型改为安装在炮塔前部的可收放支架上。“眼镜蛇”的大型花房式座舱视野很好,但会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一开始AH-1G的座舱降温手段只有通风风扇,这在越南完全不管用,为此在“眼镜蛇”后期型上安装了被称为环境控制单元(ECU)的空调系统,早期型在外场也进行了加装。但最大的改进是把“眼镜蛇”的尾桨从垂尾左侧移到了右侧,旨在改善方向控制。为此早期型AH-1G在外场更换了整个新尾梁。
AH-1G后期型尾桨从垂尾左侧移到了右侧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5-20 11:41:01

  在战争末期的1972年北越春季攻势中,2架“眼镜蛇”被SA-7肩扛式红外制导地空导弹击落,为此一些AH-1加装了被称为“糖碗”的上排气尾喷管以降低红外信号,为此稍稍损失了一点动力。此外还在尾喷管前的发动机罩上加装了一个AN/ALQ-144红外对抗干扰机(IRCM)。
安装了“糖碗”的上排气尾喷管的AH-1G,利用旋翼的下洗气流可降低红外辐射  AN/ALQ-144也被称为“热砖”或“迪斯科灯”干扰机,就是一个安装有陶瓷发热核心的圆柱体。核心通电后可发出强烈红外辐射,通过环绕的旋转快门控制红外辐射输出的开与关。热寻的萨姆导弹会锁定红外辐射强度比尾喷管更大的AN/ALQ-144,当干扰机关闭红外辐射输出时,引导头就会失去锁定导致导弹偏离目标。
AN/ALQ-144红外干扰机AN/ALQ-144红外对抗干扰机安装在尾喷管前的发动机罩上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5-20 11:42:00

  AH-1G“眼镜蛇”基本上只能在白天作战,当然在万不得已时依靠照明弹和探照灯也能在夜间作战。为此陆军开展了2个实验性的项目以发展夜战型“眼镜蛇”。
  第一个是“休伊眼镜蛇”东南亚多传感器武器子系统(SMASH)项目。SMASH在一架AH-1G的机鼻上安装了航空喷气电子系统公司的AN/AAQ-5红外被动瞄准系统(SSPI)转塔,内置一部前视红外(FLIR)成像仪。在右翼下挂载了一个艾默生电气的AN/APQ-137B移动目标指示器(MIT)雷达吊舱。顺便说一下,SMASH实验是在非标准急需设备促进(ENSURE)项目下进行的,当时军方非常喜欢这种矫揉造作的缩写。
AH-1G SMASH,机鼻的电饭锅就是AN/AAQ-5红外被动瞄准系统(SSPI)转塔,短翼下还有AN/APQ-137B移动目标指示器(MIT)雷达吊舱  第二个是“眼镜蛇”夜间火控系统(CONFIGS)项目,在AH-1G的机鼻安装了一部微光电视(LLTV)成像仪。微光电视组件呈“U”形管状,使“眼镜蛇”看起来像是长了小胡子。CONFIGS成像仪可随动于炮塔。在越战时期上述传感器技术尚不成熟,SMASH和CONFIGS都未获得成功,但夜战型“眼镜蛇”的概念在后续型号上得到了实现。
外形更加离谱的 AH-1G CONFIGS微光夜视组件  最终贝尔制造了1116架AH-1G,1973年2月最后一架交付。该机在越南损失了约300架,其中约1/3是非战斗损失。AH-1G精确的损失数量难以统计,因为富有进取精神的陆军维修人员回收并修复了一些战损的“眼镜蛇”,甚至还用残骸拼出了一些堪用飞机。
被越军击毁于地面的AH-1G  80年代NASA兰利飞行中心从陆军获得了一架AH-1G,涂上了漂亮的NASA白蓝相间涂装后被用于多种实验,例如降噪。该机后来被移交给NASA埃姆斯飞行中心,被用作伴飞机,后归还陆军并升级成AH-1S。
NASA漂亮的AH-1G  1981~1996年间美国海关装备了几架AH-1G,协助快艇和轻型飞机追捕毒贩。这些飞机没有武器,颚部炮塔被更换成探照灯,昵称为“蛇”。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5-20 11:43:07

AH-1J“海眼镜蛇”
  美国海军陆战队对“眼镜蛇”也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倾向于双发构型以保证在海面飞行的安全性,还希望有更强的炮塔武器。一开始国防部拒绝向陆战队提供“眼镜蛇”双发型,因为双发型降低了与AH-1G的通用性,但在陆战队的坚持下还是妥协了。1968年5月贝尔获得一份49架双发AH-1J“海眼镜蛇”的订单,同时作为过渡,1969年美国陆军向陆战队移交了38架AH-1G。
在装备AH-1J前,陆战队先用38架AH-1G作为过渡  1969年11月AH-1J首飞,该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安装了普惠加拿大T400-CP-400“双发包”发动机,并在颚部的通用炮塔内安装了通用电气M197 20毫米机炮。
T400-CP-400“双发包”发动机首架AH-1J,发动机罩和双排气管与AH-1G明显不同  当时该双发系统才刚刚研制成功,原本是一个为贝尔Model 212“双休伊”研制双发发动机的美加联合项目,于是“双发包”顺理成章地成为陆战队“眼镜蛇”的首选。T400-CP-400发动机系统基本上由2台普惠PT6涡轴发动机和一个共用变速箱组成,也被称为PT6T-4。“双发包”总输出功率1140千瓦(1530轴马力),大于莱康明T53-L-13的1045千瓦(1400轴马力)。单发失效时,“双发包”系统也能提供足以维持正常飞行的功率。实际上“双发包”可提供1340千瓦(1800轴马力)的最大输出功率,但因传动系统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功率而作罢,结果T400-CP-400在正常运转时两台发动机都在限制功率模式下运行,单发失效时另一台发动机会自动输出最大功率。
第4架AH-1J在进行舰载试飞  M197基本上就是“火神”炮的三管版本,并最终成为陆战队和陆军“眼镜蛇”的标准炮塔武器。M197射速750发/分,但只能进行16发连射。AH-1J备弹量750发,机炮射界为上方20.5度,下方50度,旋转240度。AH-1J稍稍增大了机身油箱,从AH-1J的936升增加到1023升,并增加了陆战队的一些专用设备。
成为陆战队和陆军“眼镜蛇”的标准炮塔武器的M197机炮  AH-1J于1969年10月开始交付,1970年7月开始服役评估。1971年2月4架AH-1J来到越南进行为期2个月的作战评估。这4架飞机参加了南越入侵老挝的行动,直到4月撤离越南。在1972年的北越攻势中,陆战队在冲绳部署了AH-1J。
1983年部署在朝鲜的AH-1J  陆战队后又订购了第二批AH-1J,使该机的总数量增加到69架,最后1架在1975年2月交付。AH-1J和后来的双发型“眼镜蛇”有时也被叫做“双眼镜蛇”。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5-20 11:44:30

MODEL 309“眼镜王蛇”
  在美国陆军眼中,AH-1G只是越南丛林战的过渡装备,陆军真正需要的是能对抗华约装甲洪流的武直。
  陆军此前已经启动了AAFSS项目,发展洛克希德AH-56“夏延”反坦克武直,但“夏延”的研制过程却一波三折。一位记者写道:“秃鹫们开始聚集了”,西科斯基和贝尔不请自来地向陆军推荐“夏延”的替代机型。西科斯基提交了S-67“黑鹰”方案,这是一种外形光滑的武直,但与后来的S-70“黑鹰”通用运输直升机没有关系。贝尔提交了“眼镜蛇”的加强版——Model 309“眼镜王蛇”。
S-67“黑鹰”  贝尔是在1971年1月启动“眼镜王蛇”项目的,接下来制造了2架原型机。一架原型机安装与AH-1J相同的T400-CP-400双发系统,并加强了传动系统,使发动机可以输出1340千瓦(1800轴马力)的最大功率。另一架原型机安装1台莱康明T55-L-7C涡轴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490千瓦(2000轴马力)。
试飞中的双发“眼镜王蛇”  1972年9月10日双发“眼镜王蛇”首飞,该机看起来和AH-1J很相似,只不过机鼻更长呈独特的鹰嘴形,垂尾下方增加了类似Model 209那样的尾鳍,但在内部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眼镜王蛇”加强了机身,延长了尾梁,长度比AH-1G增加了1.1米。此外还安装了新型旋翼,旋翼直径从AH-1G的13.4米增加到14.6米,并有后掠翼尖。新旋翼增加了升力,降低了噪音。该机在机身内安装了来自通用动力F-111“土豚”战斗轰炸机的大型20毫米炮弹弹鼓,为此增加了机腹的深度。
新旋翼的凸胶后掠翼尖  “眼镜王蛇”在加长的机鼻下安装了夜间和恶劣天气传感器系统。这套稳像式多传感器瞄准具(SMS)利用了为AH-56“夏延”开发的技术,包含一套前视红外成像仪、一套微光电视成像仪、一个激光测距器、以及一套导弹引导系统。SMS的图像可显示在炮手显示器和飞行员的平显上。飞行员有有一套独立的微光夜视仪,安装在旋翼传动系统整流罩前部,这样在炮手瞄准目标时就不会影响飞行员驾驶飞机。“眼镜王蛇”引入新航电系统,包括一套可储存16个不同的预设导航点的利顿惯导系统,一个有防撞告警功能的雷达高度表,以及其他改进型导航和通讯设备。
“眼镜王蛇”单发型相对于AH-1G的改进部位  “眼镜王蛇”的主要武器是全新的线导BGM-71“陶”反坦克导弹,该导弹已经由“休伊”武装直升机在越南进行了实战测试,效果显著。导弹以4联装的方式安装在挂架上,“眼镜王蛇”可挂载8枚。发射时“陶”拖着导线飞出,导弹尾部有2个红外发光点使SMS可追踪导弹,炮手所需做的就是用SMS瞄准具对准目标,导弹火控系统会通过导线调整导弹的飞行轨迹直到击中目标。炮手和飞行员都佩戴有斯佩里UNIVAC公司制造的头盔瞄准具,可用该瞄准具为机炮和导弹获取目标。
BGM-71“陶”反坦克导弹的4联发射管弹药种类  贝尔还为“眼镜王蛇”设计了翼展为4米的大机翼,但只出现在了实体模型上。大机翼可提供额外的油箱和武器挂载位置。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5-20 11:46:04

  单发型“眼镜王蛇”在1972年1月首飞,除了发动机外与“双眼镜王蛇”一样。但是单发型“眼镜王蛇”在4月因事故坠毁,为了完成陆军的评估,“双眼镜王蛇”不得不被改装成单发型继续试飞。1972年春,“眼镜王蛇”、洛克希德“夏延”和西科斯基S-67之间展开了竞争试飞,直到7月结束。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8月陆军否决了全部的3种直升机。
单发Model 309“眼镜王蛇”  对于这一看似荒唐的结果最简单的解释是,陆军的需求发生了变换,需要认真重新考虑对武直的要求。此时整个AAFSS项目已经完全陷入政治困境,陆军在不久后取消了AAFSS项目,转而启动新的先进攻击直升机(AAH)项目。
  陆军规定AAH要安装2台通用电气的T700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1120千瓦(1500轴马力)与陆军新型通用直升机项目的发动机(最后的获胜者是西科斯基S-70“黑鹰”)保持一致。AAH需要安装一门30毫米机炮和16枚“陶”反坦克导弹,后被修改为16枚激光制导的AGM-114“地狱火”导弹,该弹的射程和杀伤力都比“陶”更大。
  波音-伏托尔、贝尔、休斯、洛克希德、西科斯基都参加了AAH项目并提交了方案。1973年6月贝尔和休斯入围最终竞争,每家公司获得了制造2架原型机的合同。
波音-伏托尔的Model 235,造型太富于想象力了。使用与YUH-61相同的旋翼和动力系统洛克希德的CL-1700设计基于AH-56,去掉了推进桨西科斯基的S-71,中规中矩  贝尔的Model 409编号YAH-63,尽管该机尽可能利用了“眼镜蛇”的技术,但绝不是另一种“眼镜蛇”。YAH-63具有典型的武直外形:窄机身、串列双座、武器短翼。还有许多独特的设计,如前三点式起落架、平板座舱盖、大型尾鳍、GE XM-188 30毫米3管机炮。更奇特的是飞行员在前炮手在后,与“眼镜蛇”相反。这是因为YAH-63需要在树梢高度作战(正式的说法是“贴地飞行”),飞行员需要更好的视野。
进入最终竞争的贝尔Model 409YAH-63  1975年10月1日YAH-63首飞,1976年6月坠毁,于是另一架静力测试原型机就被升级成试飞机,参加了与休斯Model 77——YAH-64的竞争试飞。
YAH-63的前机身布局  1976年12月YAH-64最终获胜,成为AH-64A“阿帕奇”。陆军认为YAH-63的双叶旋翼抗损能力不如“阿帕奇”的四叶旋翼,也不喜欢前三点式起落架,认为稳定性不如后三点式。也有观察家怀疑是因为陆军并不想贝尔从AH-1的生产中分心所致。
最后获胜的居然是休斯,让分析人士大跌眼镜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休伊眼镜蛇——贝尔AH-1武装直升机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