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的艰辛之路
从“飞行步战”到“飞行坦克”,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的艰辛之路作者:Armstrong
来自空翼
俄罗斯的米-24武装直升机已经问世近50年了,由于该机的外观充分继承了苏联武器的暴力美学精神,所以在服役中获得了许多诨名,比如“鳄鱼”、“酒杯”、“魔鬼战车”、“雌鹿”等。和其他武装直升机相比,“雌鹿”具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能在机舱内搭载一个步兵班样执行机降作战。俄罗斯南部军区就使用米-35M武装直升机进行了这样的一次机降演习,充分展示了“雌鹿”家族“飞行步战”的风采。
米-35M机降训练
米-35M的载人舱 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曾在2014年举办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庆祝“雌鹿”首飞的45年。目前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是俄罗斯国家技术公司(Rostec)的一部分,目前正在生产“雌鹿”的最新改型——米-35M。俄罗斯直升机公司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米赫耶夫在发布会上说“雌鹿”直升机“是在1968年开始研制的,原型机从设计到制造的速度打破了当时的纪录。米-24在服役中始终表现出了高效率、高可靠性和结构结构坚固的特点。”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米-24的服役之路却非常坎坷,第一架“雌鹿”原型机于1969年9月19日首飞后,生产型直到1976年进入苏联军队服役。为了能进入一线部队服役,米里设计局对原型机进行了大量设计修改。服役之后,由于苏军作战思想的演变,“雌鹿”的任务也从“飞行步战”变成了“飞行坦克”,在苏联设计师一步步搞清楚该如何设计武装直升机时,该机的外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花房家族
米-24最初的V-24方案只是一种突击运输直升机,看起来很像是越南战场上铺天盖地的UH-1“休伊”直升机,但该方案奠定了之后2300多架“雌鹿”生产型的“飞行步战”特点:具有两名飞行员,座舱有装甲保护,能搭载7-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机鼻有炮塔,短翼下可挂载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等。在V-24最终设计中,飞行员和武器官都坐在前机身花房式平板玻璃驾驶舱内的串列座椅上,此外驾驶舱内还安排了飞行机械师的座位。载员舱位于机身中部,士兵们坐在面对面的座椅上。
最初的V-24方案与伊尔-10攻击机的侧视图对比,黑色为装甲保护区域
V-24全尺寸模型
V-24的机舱能运输一个班8名士兵
这个“飞行步战”概念在当时来说仍太过激进,以至于苏联国防部一开始并不支持该方案。米里设计局最后说服了军方,制作了三个不同的全尺寸模型和五个迭代前机身模型,最后确定该机将是一种双涡轴发动机的10.5吨级直升机。军方在设计早期阶段要求V-24必须安装一个12.7毫米下颚机枪炮塔,并能发射先进的9K113“突击手”无线电驾束制导反坦克导弹,执行次要的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为了加快新直升机的研制进度,米里设计局在设计中大量借用现成直升机组件,如该机的主要动力部件(发动机和旋翼)都来自米-14直升机。
1967年的V-24方案,逐渐有了“雌鹿”的影子
全尺寸V-24模型
由于V-24原型机的研制进度远超配套的“突击手”导弹,所以只能先装上老式的9M17M“方阵”-M无线电驾束制导反坦克导弹作为过渡。
早期试飞显示V-24的平直短翼会对飞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设计师为直升机设计了具有明显下反角的新短翼。此外“方阵”-M反坦克导弹挂在机身两侧的方式不仅影响短翼上火箭弹的发射,还干涉了机舱门的开启,所以被挪到了短翼翼尖。由于原型机座舱过于狭窄,装不下反坦克导致制导系统,所以设计师又加长加尖了机鼻。
1969年V-24原型机的首飞
V-24武器展示,此时“方阵”反坦克导弹还是安装在机身两侧的
经过上述改进后,米-24A生产型终于在1970年做好投产准备了。米-24A在服役不久就暴露出一个严重问题,如果在悬停中遭遇侧风就可能进入不受控制的打转,由此导致多起坠机事故。最后设计师通过把尾桨从垂尾右侧移到左侧才解决该问题。此外,“方阵”-M导弹和其手动制导系统的命中率只有30%,随着苏军作战思想的转变,指挥官开始把米-24A视为一种近距空中支援直升机而不是突击运输直升机,而命中率低下的“方阵”-M导弹无法使该机有效执行该任务。
米-24A三面图,后期型改变了尾桨安装朝向
所以苏军装备的米-24A主要被用于机组人员训练和战术发展。虽然该机作为武装直升机的表现不如人意,但仍是一种皮糙肉厚生存力强的突击运输直升机,出口给了阿富汗、越南、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总产量大约240架。
米-24A机鼻的牙签机枪
越南的米-24A
接下来出现的米-24B改进型增强了火力,在下颚USPU-24动力炮塔中安装了一挺YakB-12加特林4管12.7毫米机枪,并配备了半自动制导的9M17P“方阵”-P反坦克导弹。米-24B的机鼻下方还增加了微光电视和红外传感器,提高了瞄准精度,但该机仍保留了米-24A的花房式驾驶舱。
米-24B全尺寸模型
为了解决“雌鹿”早期型的尾桨稳定性问题,一架米-24B在1975年测试了涵道尾桨
改装自一架米-24B的A-10破纪录机
向“飞行坦克”进化
苏军仍对米-24B感到不满意,该机的花房式驾驶舱严重影响了武器官的视野,制约了直升机战斗力的发挥。于是米里设计局在1971年又设计出了“雌鹿”标志性的串列式独立双座舱,并取消了飞行机械师座位。
米-24V是第一种采用全新串列座舱的改型,该机还具有改进过的起落架和短翼副油箱,准备安装9K113“突击手”-V反坦克导弹。但期待已久的“突击手”导弹再次跳票,于是米里设计师在无奈之下先推出了不太完美的,配备“方阵”-P的米-24D过渡直升机。
米-24A改装的米-24D原型机
米-24D在1973年投产,1976年进入苏军服役。米里设计局还研制了相应的米-25降档出口型,米-24D和米-25的总产量约650架。
米-24D的串列双座舱从此成为“雌鹿”的著名标志
“突击手”-V反坦克导弹最后在1973年终于投产,使米-24V做好了服役准备。凭借其优越的射程、飞行速度和精度,半自动制导的“突击手”,米-24V终于在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中脱颖而出。米-24V还装备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提高了高温高原性能,并改进了通信航电设备。该机在1976年投产,在随后10年中共生产了约1400架(其中包括米-35出口型)。
米-24V原型机,终于装上了“突击手”反坦克导弹
从米-24V开始,“雌鹿”进化成了真正的飞行坦克 根据苏联飞行员在阿富汗战场学到的血泪教训,后期型米-24V加装了雷达定向和告警系统、红外抑制排气管、红外干扰机和干扰弹发射器,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