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万磁王

单门前钩——国产军机减速伞舱小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0: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再说歼七。众所周知,歼七的原型机是前苏联的米格-21F-13型。这是米格-21的早期型号,它的减速伞舱的位置和米格-19也大至相同,都在机身内。运作方式也是一样——带来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前苏联一直到米格-21PFS时才将减速伞舱上移。下面这张图是十年前,一个国内模型高手的REVELL  1/72  米格-21-F13作品。作者名字记不住了。真实的再现了装伞后的情形,箭头1所指的是位于机身内的减速伞舱,箭头2是在尾鳍上为固定伞绳开出的凹槽,箭头3是最精彩的部分,再现了伞绳的挂扣挂在了固定钩上。这个细节实在找不到照片了。
24.jpg
这个细节是作者自己加上去的。我很惊奇他能做出这个很不为人关注的细节
25.jpg
本人拍摄自沈飞航空博物园院内的歼七I。带有“单门前钩”伞舱,注意同时它还有机内减速伞舱。说明这是一架早期型歼七后加装上去的,或者是试验机。该馆的飞机状态相对完好,只是被乱喷过多次,涂装信息早已变得不可考
26.jpg
减速伞舱门、尾鳍上的固定伞绳的凹槽,尾鳍末端的减速伞绳固定锁钩。当减速伞舱上移后,这些结节都不见了
27.jpg
减速伞绳固定锁钩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0: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歼七先由“沈飞”试制成功,之后全部转到“成飞”开始了漫长的改进生产。“单门前钩”减带速伞舱研制成功之后,成了歼七家族的制式装备。除少数歼七基本型以外,1975年之后的所有型号歼七都装有“单门前钩”速伞舱。这也是国产歼七家族,区别于更为繁杂的米格-21系列飞机最明显的标志。国产歼七要么没有上移减速伞舱,要么就是“单门前钩”。而所有型号的米格-21,要么没有上移减速伞舱,要么就是类似“双门后钩”的减速伞舱。
28.jpg
全世界的米格-21的减速伞舱都是这个样子的
30.jpg
记住“单门前钩”这个特征时,就不会被涂装迷惑了。这是伊朗的歼教七
31.jpg
地勤小哥正在给歼教七装减速伞。减整伞舱上移后,再也不用钻到飞机底下装伞了,效率明显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0: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歼-8飞机的减速伞舱设计最开始是在机身内的,这在当时明显是受了歼-6飞机设计的影响。虽然歼-8飞机1980年才开始服役,但项目立项是在1964年,1969年首飞。这个项目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东风113”项目。而1958年我国刚开始仿制歼-6,歼-6作为当时国内唯一一款双发战斗机,其设计对歼-8的设计影响深远。所以从时间上看,歼-8在设计之初没有将减速伞舱上移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歼-8飞机和有减速伞相关的照片非常少。其实歼-8飞机着陆时是很依赖减速伞的,歼-8和歼-8II的前轮是没有刹车的。歼-8的减速伞仓位于机身内,位置更为“隐蔽”,在机身后部两台发动机中间。平时的视角根本看不见。
32.jpg
歼-8的减速伞舱大约在这个位置
33.jpg
笔者在沈飞航空博物园院拍摄的歼-8,同样被COSPLAY成现在的空优灰色
34.jpg
歼-8的减速伞舱门,镜头方向是飞行方向。箭头是舱门上伞绳的出口
35.jpg
歼-8的伞绳固定锁钩。伞绳从伞舱出来后,沿两排铁扣到达固定锁钩,防止随意摆动。由此推断歼-8应该同时使用2具减速伞
36.jpg
歼-8和歼-8II的前轮结构非常简洁,没有刹车机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0: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歼-8的后期型把减速伞舱上移了。装有“单门前钩”减速伞舱。
37.jpg
摄于辽宁省锦州市塔山战役纪念馆中的歼-8E,是国内少有的收藏型号。涂装是非常有时代特征的经典白色,只是抹去了机号
38.jpg
尾部特写,注意“单门前钩”减速伞舱。垂尾上的这个编号是入馆的年月。除了机号,其他涂装信息完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0: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沈飞”的明星产品歼-8II时,这个减速伞舱又变成了“双门后钩”。其中的原因不明。据公开资料,歼-8II在设计时大量参考了米格-23的技术,最明显的是进气道口和可折叠的尾鳍。下图中就是1978年我国从埃及得到米格-23。如果说歼-8II的减速伞舱受到了米格-23的影响,但其外型又和米格-23有较大不同,米格-23的减速伞舱的外型直接借鉴了米格-21。有意思的是,歼-8II的减速伞舱和其在苏联的远房兄弟——苏-15的非常相似。虽然可以证明歼-8II和苏-15,是航空界并不少见的“相同需求下产生的相似产物”。但这个有趣的相似细节,还会引发一些联想。
39.jpg
三者侧视图,由上到下:米格-23、歼-8II、苏-15。苏-15在设计之初也考虑了米格-23的可折叠腹鳍,原型机上也有歼-8II的“蜂腰”气动外型。但后来苏霍伊认为可折叠的腹鳍会增加机械复杂程度而没采用,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增大垂尾面积,“蜂腰”气动外型被认为会增加制造难度,还会减会机体内空间而被取消。由此带来性能上的损失由换装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弥补,而这正是我国航空工业的短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0: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5由当时的南昌飞机制造厂参照米格-19设计生产的,所以米格-19有很多相似之处。强-5的早期型减速伞舱也在机身内,位置与歼-6差不多,但是由于强-5安装了两片腹鳍,所以减速伞舱的舱门更靠近机身中线。强-5I之后的型号开始上移了减速伞舱,所有的强-5都使用“单门前钩”减速伞舱。
40.jpg
早期型的强-5减速伞舱是没有上移的
41.jpg
辽宁省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里2009年入驻的强-5基本型,其特征是有机腹弹舱,机腹有一对挂架。机首空速管和航炮已经缺失。注意它有“单门前钩”的减速伞舱。这张照片摄于2011年夏天  ,此时这里的飞机还保持着原始的白色涂装,没有基座
42.jpg
后来飞机安装了基座,可以很方便的看到机腹的细节。这张图摄于2016年,可以看到机腹上的减速伞舱门。它并不在机身中线上,而是偏左
43.jpg
摄于沈飞航空博物园里的强-5减速伞舱特写,里面的机构有缺失
44.jpg
伞舱到底多大呢?直径正好能放下一个水瓶
45.jpg
强-5的后机身高度较低,地勤小哥不用爬梯子就能完成装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0: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束语
  比起雷达、发动机等设备来说,这个小小的上移减速伞舱显得很不起眼,但它也是我国军用飞机技术发展积累的一个成果,尤其是我国长期生产改进歼-6飞机的一个特征。如今一些飞机不使用减速伞了,比如教-8中级教练机和练-15高级教练机。除了两种飞机自身有良好的低速性能外,现在的机轮刹车的材料和性能都有长足的进步。另外象轰油-6这种大型飞机,也是使减速伞的,由于资料的缺乏没有在讨论之列。本文内容是笔者依个人爱好据公开资料整理出来的,有问题和错误也希望同好能指出探讨。信箱:J-15@QQ.COM
47.jpg
使用着陆时使用减速伞的轰油-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4-5-3 23: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