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万磁王

B-21来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09: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6597965868635105504.jpg
  但高超音速的技术难度非常大,尤其是推进系统。超燃冲压研发了几十年,到现在连续工作时间还是不超过分钟级,离实用很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09: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B-2_radar_reflection.jpg
  另一方面,隐身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从理论走入实践,从单纯依靠吸波涂层到以外形降低稳定、强烈的反射到新一代宽频隐身涂料,隐身设计的方法、技术手段都有了迅速提高。无尾飞翼除了俯视和仰视角度外,全向隐身达到最大化,而且整个机体结构都用于产生升力和承载,升阻比最高,因此非常适合于长航时、高隐身的飞机设计。B-2和历代无尾飞翼无人机已经解决机背进气口的设计问题,因此B-21与B-2相像不是偶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09: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4144831709_5ab3ce1c67_o.jpg
  B-2是与F-22相配套的,实际上在同一宏图中还有一种高隐身、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在使用上,这种神秘的无人机将深入苏联内地,侦察、监视机动洲际导弹的踪迹,在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B-2与F-22同时发难,B-2的目标是打掉机动洲际导弹发射系统,F-22则是打掉空中的预警机,两者一起下手,像庖丁解牛一样打垮苏联的战略和战术能力,一举夺取全面主动。打击固定的指挥、通信中心的办法反而很多,不一定需要B-2。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体系中的战略无人侦察机下马了,至今没有解密,只有零星的传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0113074034624.jpg
  B-2的隐身在突防中避免惊动敌人,在返航中确保生存,但B-2并没有在目标区长时间徘徊的要求。在新时代里,美国的不指明的头号敌人显然非中国莫属。中国奉行最低限度核力量的原则,因此不以大量的固定地下发射井为主要的陆基洲际导弹力量,而是比苏联还要重视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系统。另外,中国发展了独特的反舰弹道导弹,还另有常规弹头的战役弹道导弹适合打击远及关岛的美国在亚太的关键基地。这些准战略中远程弹道导弹高度机动,使用门槛大大低于核导弹,但对美国的战争体系的威胁巨大,将成为B-21的重要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09: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1-120S1233039-50.jpg
  由于这些目标的机动性和突发性,用高度隐身的无人侦察机深入侦察、招唤打击的模式已经不适合了,必须察打一体。考虑到目标的敏感性,无人作战飞机都不能胜任,高度隐身、具有长航时和精确打击能力的B-21才能担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09: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Boeing_B-52_dropping_bombs.jpg
  另一方面,这样的高价值、高敏感目标并不需要大吨位的弹药投放,传统的炸弹卡车概念已经过时了。炸弹卡车的功能还是需要的,但现代陆基、海基和空基远程打击手段众多,成本也日益降低,并不一定需要由轰炸机来完成大吨位弹药投放任务。相反,轰炸机应该成为深入敌后的ISR核心,作为战争体系的眼睛和耳朵,以标定目标和招唤远程打击手段为主,只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出手。这样,B-21只需要中程轰炸机的重量,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也是B-21的5.5亿美元单价的基本保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09: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b-21-lrsb.jpg
  但中型轰炸机通常意味着中等航程和续航时间。好在无尾飞翼的结构气动效率特别高。以B-52为例,B-52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20,翼展56.4米,航程为16232公里,载弹量为31.5吨。相比之下,B-2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70吨,翼展为52.4米,航程达到11100公里,载弹量达到23吨。B-21如果降低起飞重量,但大大增加翼展,提高展弦比,可以显著增加航程,有望用中型轰炸机的重量实现传统上只有重型轰炸机才能达到的航程和续航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09: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1zq8vut.jpg
  在美国空军年会上公布的想象图中,B-21确实具有比B-2更加细长的机翼。问题是,如果机翼前缘与菱形机体前缘保持平直的话,增加翼展将使得翼尖位置比菱形机体后端还要靠后,这将造成靠后的升力中心,而且将速度提高时还将进一步后移,远离靠前的重心,带来平衡和气动控制问题。如果像X-47B那样,菱形机体保持不变,但机翼后掠角大大减小,这样较大的翼展也不至于使得翼尖过度靠后,带来平衡和气动控制的问题。并非巧合的是X-47B和B-21都是诺斯罗普的。当然,这会与想象图有所不同,可谁规定最终飞机必须与想象图完全一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09: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Sixth-generationa-fighter-concept-Northrop-NGAD.jpg
  除了察打一体,B-21可能还是第一代采用定向能打击手段的轰炸机。一般认为,激光和微波武器已经到了实用化的门槛,一旦实用化,这意味着B-21只要还有足够的燃油,就拥有几乎无限的“弹药”,可以重复发射激光或微波武器。但即使定向能的实战化最终还是赶不上,进攻性信息和网络攻击是B-21的另一个用武之地。传统上,专用的电子战飞机才具有这样的能力,但本身具有强大ISR能力的B-21已经具有与专用电子战飞机相当的电子侦察和情报分析能力,进一步整合信息与网络攻击能力是自然的。具有宽大机内容积和充足电力供应的轰炸机本来就具有非常强大的电子战能力,B-1的设计要求之一就是要能够实时分析和压制一切已知和未知的战场防空雷达,最终因为技术困难和成本、进度问题而只做到实时分析而没有做到实时压制。B-21的电子战能力不是用来保障战术飞机的,而是用于直接执行进攻性电子战的,这可以看作战略电子战飞机,或者电子战轰炸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09: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fig%209%20-%2011P00520_056_LoRes.jpg
  B-21的最大挑战在于成本控制,否则真会成了B-2加1。中型、长航时、超远程在气动上提供了良好的降低成本的基础,但复杂的ISR和电子攻击要求将极大地增加软件挑战。在这里,同样以成本控制为主要考虑的F-35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点。F-35在气动上相当于简化、缩小的F-22,并无悬念,最可能造成问题的垂直-短距起落技术由DARPA的JAST计划对比试飞先行验证,即使现在事后诸葛亮,也看不出F-35的技术路线有什么明显的重大失误。F-35采用了众多看似接近现成的技术,这并不奇怪。在研发中带来的问题就单个系统来说都不是太了不起的大问题,但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众多研发偏差互相放大,最终成为研发过程中的千山万壑。在基本飞行系统之后,软件研发正在成为最大的技术问题,软件版本严重落后于进度要求弄得F-35连最终能在空中发射航炮都成了新闻。B-21的态势感知、电子战和ISR要求远远高于F-35,遇到成数量级增加的软件挑战将没有悬念,可能成为成本与进度的最大障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4-5-11 04: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