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万磁王

德哈维兰的双尾撑战斗机小传——“吸血鬼”家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9: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吸血鬼”FB.52也是FB.5的派生型,1949年~53年间英国共生产了193架,并出口到10个国家,此外印度还按照许可证制造了247架FB.52。
1380_DH.100_Vampire_FB.52_%288643638154%29.jpg
南非的“吸血鬼”FB.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9: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大利购买了经过小幅改进的“吸血鬼”FB.52A,前51架是英国制造的,后195架由意大利马基和菲亚特公司制造。
De_Havilland_Vampire_FB.52,_Italy_-_Air_Force_JP6366859.jpg
这是意大利的“吸血鬼”FB.52A,已经被做成雕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9: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吸血鬼”——SE.530/532/535“西北风”
  法国在购买了“吸血鬼”许可证自行制造FB.51后,法国空军也要求法国国营东南飞机厂在该机的基础上研制一种安装“尼恩”发动机的“吸血鬼”。法国“吸血鬼”安装西斯潘诺按许可证制造的“尼恩”102发动机,最大推力增加到2270千克。由于F.2的“象耳”进气口并不好用,所以该机加大进气口以确保为发动机提供足够的空气流量。其他方面的改进还有增加内油和配备增压座舱等。东南飞机厂共制造了4架原型机,命名为SE.530“西北风”,德哈维兰把该机定义为“吸血鬼”Mk.53。1951年4月1日第一架SE.530原型机首飞,试飞员是雅克•勒坎。
  “西北风”于同年12月投产,生产型编号改为SE.532,换装“尼恩”102B发动机,总产量93架。SE.532在外观上与“吸血鬼”FB.5很相似,只不过进气口更宽且没有附面层凸缘,早期的SE.532测试机还加装了翼刀。
SNCASE-Mistral.jpg
带翼刀的“西北风”SE.5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9: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法国空军又购买了150架SE.535,该机换装推力和“尼恩”102相同的“尼恩”104发动机,在耐用性方面有所改进。值得一提的是SE.535配备了弹射座椅,SE.532后来也进行加装。1954年3月最后一架SE.535交付,“西北风”仅于1952~1961年期间在法国空军服役,时间很短暂。
Mistral-Vampire.jpg
博物馆中的“西北风”SE.535,加大的进气口取消了附面层凸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9: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吸血鬼”FB.8/“毒液”
  继“吸血鬼”FB.5后的下一个重大改进型是FB.8,换装了新型“幽灵”发动机和全新的薄机翼。1949年两架FB.5被改装为FB.8原型机进行试飞,但由于该机的改动幅度太大,所以被改名为“毒液”,并发展出“毒液/海毒液”系列战斗机,所以先不予讨论。
D.H.112%20Venom%20FB.1.jpg
0133-01-1-2.jpg
“吸血鬼”FB.8/“毒液”原型机VV612,外观上最大的改变是机翼后缘平直前缘后掠,并增加了翼尖副油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9: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吸血鬼”FB.9
  单座“吸血鬼”的下一个改型是FB.9,该机可被视为FB.5的热带型。由于“吸血鬼”FB.5没有空调,所以在热带的“吸血鬼”飞行员们就苦不堪言了,在阳光的直射下,FB.5的座舱直接变烤箱。FB.9在右翼根部增加了戈弗雷公司的空调单元,为此右侧进气口附面层凸缘向前延伸。
1929474.jpg
为了容纳空调组件,FB.9右侧进气口附面层凸缘向前延伸
De_Havilland_DH.100_Vampire_FB.9_RSideFront_EASM_4Feb2010_%2814611150243%29.jpg
对比一下FB.5的进气口
  1952年“吸血鬼”FB.9开始替换部署在中东和亚洲的FB.5,该机在服役期间参加了镇压肯尼亚矛矛革命党的战斗。FB.9是最后的“吸血鬼”单座型,在1951~53年共制造了348架,其中332架装备皇家空军,16架卖给了罗德西亚(现津巴布韦)。罗德西亚的FB.9换装“小妖”3发动机,小幅提高了高温环境性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9: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吸血鬼”F.20
  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航空兵很早就开始关注“吸血鬼”,为了评估该机上舰的可行性,1945年5月第二架“吸血鬼”原型机改装了大型襟翼和减速板后开始进行初步舰载适应性评估。初步测试一切顺利,然后原型机在尾部加上了V形拦阻钩,拦阻钩比较奇特,固定在喷管上方的海狸尾中,放下时要穿过喷流。此外还换装了生产型“吸血鬼”的“小妖”2发动机和泪滴形座舱盖。1945年12月3日这架被重新命名为“海吸血鬼”的原型机实现世界首次喷气式飞机的航母降落,著名试飞员埃里克•布朗少校驾驶“海吸血鬼”原型机从怀特岛起飞后成功降落在“海洋”号航母上,然后又从航母起降多个架次。
DeHavilland_Vampire_HMS_Ocean_Dec1945_NAN1_47.jpg
埃里克•布朗驾驶“海吸血鬼”原型机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喷气式飞机的航母降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9: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吸血鬼”的舰载测试很成功,但其性能并不能满足舰队航空兵对一线舰载战斗机的要求,不过作为低成本训练和评估机还是很合适,可以加快皇家海军迈入喷气时代的步伐,于是在1947年初舰队航空兵订购了20架“海吸血鬼”F.20。
  “海吸血鬼”F.20除大型襟翼和减速板、拦阻钩外,还加长加固了起落架,以及类似于FB.5的短机翼。F.20最终交付了18架,都是用F.3或F.5改装的。1948年10月F.20开始服役,飞行员们发现驾驶F.20着舰进场时的操纵很容易,飞机姿态稳定响应迅速,前方视野极佳。但由于发动机推力不足,F.20在无弹射舰载起飞时总让人提心吊胆。舰队航空兵的飞行员们通过“海吸血鬼”F.20积累了操作喷气式战斗机的经验,1956~57年F.20功成身退,于1960年全数报废。
De-Havilland-D.H.100-Sea-Vampire-F.20.jpg
“海吸血鬼”F.20的V形尾钩收在尾喷管上方的海狸尾中
Sea_Vampire_landing_on_HMS_Vengeance_%28R71%29_1951.jpg
除了尾钩外,“海吸血鬼”的襟翼也连成了一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9: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床垫”上着舰的“海吸血鬼”F.21
  皇家海军使用“海吸血鬼”进行过异想天开的无起落架着舰测试。由于第一代喷气式舰载战斗机的性能不足,所以皇家海军就设想能否取消舰载战斗机沉重的起落架,直接用机腹降落在一种柔性甲板上,起飞则使用弹射方式,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舰载机的性能。
  铺设在航母甲板上的柔性甲板也被称为“床垫”,实际上就是在充满水的水管阵列上铺了多层橡胶。1947年12月29日埃里克•布朗驾驶一架经过改装的“吸血鬼”F.1进行了首次机腹着舰测试,降落过程非常粗暴,直接导致飞机报废,幸好布朗无碍。
sea_vampire_f_mk21-01.jpg
r31-2.jpg
de_Havilland_Sea_Vampire_F_Mk_21.jpg
英国人对航母技术的贡献举世公认,不过不包括“床垫”着舰技术
  皇家海军并没有死心,在1948年又订购了两架专用于“床垫”测试的“海吸血鬼”F.21。F.21与F.20相似但加强了机腹结构,其他方面也有细微改进,当然也保留了起落架。1948~49年间F.21在“勇士”号航母上成功进行了“床垫”测试,飞机和“床垫”都经受住了机腹着舰时的冲击,看起来柔性甲板概念已达到实用阶段了。但50年代初皇家海军最终放弃了柔性甲板计划,一方面因为通用性差,另一方面因为喷气式舰载战斗机性能的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9: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座型
“吸血鬼”NF.10/ NF(T).10/ NF.54
  在研制“吸血鬼”FB.5的同时,德哈维兰公司自筹资金开始研制“吸血鬼”双座夜间战斗机,项目编号DH.113。夜战型沿用了FB.5的机翼和尾翼,重新设计了宽体中央机身,机身加长1.17米以在机鼻安装一部AI.X雷达(即美制SCR-720B)。DH.113的座舱采用并列双座布局,飞行员在左,导航员/雷达操作员在右,仍没有弹射座椅。座椅受限于机身宽度只能前后稍稍错开,飞行员座椅靠前一点。DH.113改用向后打开的蛤壳式隔框座舱盖,座舱盖在逃生时可以抛掉。
De-Havilland-D.H.113-Vampire-NF-prototype-early-version.jpg
首飞中的DH.113原型机G-5-2
De-Havilland-D.H.113-Vampire-NF-prototype-late-version.jpg
经过涂装并增大垂尾后的G-5-2原型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4-6-3 21: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