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82|回复: 12

珍珠港上的“福克斯空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4 19: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珍珠港上的“福克斯空军”—电影《虎!虎!虎!》的幕后故事
原作者:Crazy Ivan

  整整73年前的12月7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夺取太平洋地区的控制权,日本海军机动舰队的大批舰载机突然袭击夏威夷的珍珠港,重创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被激怒的美国随后正式宣战,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日军这次战术上的胜利反而变成驱使自己走向最终覆灭的祸端。
0608006_2.jpg
当年《虎!虎!虎!》的宣传海报,作者是Robert McCall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早已为人所熟知的史实不止一次成为电影主题,2001年的好莱坞大片《珍珠港》虽然采用大量电脑特效营造出火爆的场面,但情节编排偏重娱乐性,历史细节也不够严谨,颇受军事迷们的诟病。相比之下,早在1970年上映的《虎!虎!虎!》则像是一部历史纪录片,全景式地忠实重现了日方谋划、准备和实施偷袭行动的始末,以及美方因懈怠麻痹导致措手不及惨遭打击的过程。经典自然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但在历久弥新的画面背后还有不少渐被遗忘的故事。
Tora_Tora_Tora.jpg
《虎!虎!虎!》的DVD封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日敌手终联手
  美国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在1962年推出以诺曼底登陆为题材的《最长的一日》(The Longest Day),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因此想趁热打铁把“珍珠港事件”也搬上银幕。为保证影片的真实和全面,福克斯公司还向日本电影界寻求合作,在日本组织拍摄有关日方的剧情部分。经过一番协调,曾经势不两立的敌对双方就此联手重演当年兵戎相见的惨烈一幕。
  英文片名定为《Tora! Tora! Tora!》,日文则为《トラ·トラ·トラ·》,这源自日军在偷袭行动中使用的无线电暗语。1941年12月7日早晨,日军第一攻击波机群飞近珍珠港,带队指挥官渊田美津雄发现港内目标后,在当地时间7时49分让无线电员连续发出代表“全军发起突击”的暗语“ト、ト、ト”(ト是日文“突击”的第一个字符)。接着他又确认美军毫无防备,就在7时53分向己方舰队发回代表“奇袭成功”的暗语“トラ、トラ、トラ”(ラ是日文“鱼雷攻击”的第一个字符)。实际上在两分钟后日本轰炸机才开始向美军机场投弹,鱼雷攻击还要再晚两分钟。而“トラ”(发音为To-Ra)又与日文的“虎”相同,因此片名被翻译成颇有气势的《虎!虎!虎!》。
ToraJFleet2.jpg
用于影片拍摄的模型舰队

Tora-battleship%20row%20SFX.jpg
在没有计算机特效的年代,这种场面只能靠模型来拍摄

Tora-miniature%20filming%20in%20tank.jpg
手工发射的压缩空气动力线导鱼雷

ToraToraTora00051.jpg
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ToraAkagi.jpg
ToraAkagi2.jpg
甚至还建造了1:1的“赤城”号航母甲板用于拍摄近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该片的制作成本约为2500万美元,不亚于如今的超级大作。制片方从1966年开始着手长达3年多的筹备工作,包括大量的资料搜集和考证、编写剧本、确定演职人员、制作各种道具、选择拍摄场地等。美日双方都请到当年的参战人员担任顾问以确保细节的真实性,比如负责制定偷袭计划的原日本海军舰队航空参谋源田实。在8个月的实际拍摄中,难度最大的就是要再现交战双方的海空力量。此刻距离二战结束已超过20年,日本作为战败国曾拥有的武器都被拆毁殆尽,美国能保留下来的战时装备也所剩不多。当时还没有电脑处理技术,只能采取传统的模型仿造和拍摄手法。特效人员共制作了29艘按比例缩小的美日舰船模型,另外还有用于近景的全尺寸实体模型。而演示空中打击的威力,则是依靠一支特别组建的飞行队。
001WKg6Kgy6O7ymXgYGfa&690.jpg
技术娴熟、组织高效的“福克斯空军”,这可都是真飞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假乱真的“福克斯空军”
  “珍珠港事件”标志着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成为海战的主角,日军当时一共出动了354架飞机实施空袭。要重现这么庞大的空中力量,起码得组织几十架能飞的真家伙来回穿梭才行。起初,福克斯公司希望能从太平洋各地找到残存的日军飞机再进行复原,但发现成本实在太高,最终决定采用体型相仿的美制AT-6“得克萨斯人”和BT-13“勇士”教练机加以改装。选择这两种机型的原因除了容易获得、方便改装外,熟悉它们的飞行员也比较好找。
  在加州的长滩机场,共有25架AT-6被改装为“零”式战斗机,9架BT-13变身成“九九”式俯冲轰炸机,而机身较长的“九七”式鱼雷轰炸机就由AT-6的前半部和BT-13的尾部拼成,也是9架。改动的主要有座舱、发动机罩、翼尖和方向舵等部位,再加上舰载机必备的尾钩,使之尽可能符合原型的外观。这些飞机完成改装并经过试飞后都漆上了日军涂装,日本方面也从使用美式装备的航空自卫队那里找到同类机型,如法炮制了20多架这样的“零”式和“九七”式,用于在本国拍摄相关场景。
T6texantotero_convert.jpg
用AT-6改装的零式

1527139.jpg
Val_build7.jpg
用BT-13改装的“九九”式俯冲轰炸机

everystockphoto-1472017-o.jpg
Page5103.jpg
“九七”式鱼雷轰炸机则是用AT-6的前半部和BT-13的尾部拼成,此外还加长了后机身

Drawings104-1.jpg
改装后的侧面对比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当时的美军飞机,制片方倒是搜罗到一批“原装货”。当中包括5架B-17“飞行堡垒”轰炸机(它们退役后曾被用来喷洒农药)、两架P-40“小鹰”战斗机、5架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一架SBD“无畏”俯冲轰炸机和一架B-25“米切尔”轰炸机等。这些老古董也都按当年的标准重新进行了涂装,而那些将要被炸毁的飞机则使用玻璃纤维制成的1:1实体模型来替代。
ToraP40MockupsConstructionSM.jpg
为影片制造的玻璃纤维P-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让这些飞机上天,制片方又招募了47名飞行员。他们多数是退役或现役的军方飞行员,还有的是航空公司飞行员和私人飞行员,其中不乏长期参与影视拍摄的飞行特技高手和具有实战经验的“老鸟”。这些技术娴熟的飞行员跟指挥调度人员、维护机械师、装卸假鱼雷和炸弹的军械员等就组成了一支“Tora”飞行队,也被戏称为“福克斯空军”,而他们的组织规模和工作效率也确实堪比一支真正的空军。
FilmingtheMovieToraToraToraatHickamFieldin1969_zpsb0c551a4.jpg
“福克斯空军”的组织规模和工作效率堪比一支真正的空军。注意P-40后方的B-17背景板
  在珍珠港的福特岛上,美国海军的一个大型机库被包租下来作为拍摄基地,这里还残留着当年被炸过的痕迹。1969年1月20日早晨,30多架飞机从附近欧胡岛上的海军机场起飞,开始进行空袭情节的拍摄。可想而知,当这些涂着醒目红日标识的飞机编队轰鸣而至并“投弹扫射”时,目睹这一切的当地人不由得惊呼:“日本人又来了!”真机与实景配合模型加烟火,在摄制人员的镜头中就组合出一幕幕以假乱真的空袭场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难以避免的意外和失误
  细致的前期准备和精心的拍摄制作,使得《虎!虎!虎!》中的战争场面达到当时电影界的最高水准,由此获得了1971年的奥斯卡最佳特技效果奖项,片中的部分镜头还被后来的《中途岛之战》、《珍珠港》、《澳大利亚》等电影和一些电视片沿用。工作人员的付出自然功不可没,不过实地拍摄中出现的几次意外也要为此记上一笔。
  当日军展开空袭时,一队美国陆军航空队的B-17轰炸机刚好飞抵珍珠港,也遭到日本战机的攻击。其中一架B-17在降落前起落架不能完全放下,只好用单侧机轮强行着陆。这段情节其实纯属意外,该机的起落架故障和紧急迫降并不是剧本中事先安排的,毕竟能飞的B-17已寥寥可数不容有失。不过既然事故已经发生,现场人员索性拍下全过程,再补充必要情节后加以剪辑,反而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
tora3.jpg
tora2.jpg
B-17单轮着陆假戏成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惊险的还有拍摄轰炸机场时的一幕:按照原定计划,一架P-40战斗机全尺寸模型被装上发动机和螺旋桨,在停机坪上启动后通过遥控滑跑到尽头,再引爆机上的炸药。正式开拍时,这架“无人机”才滑跑到中途就失控撞向旁边停放的一列P-40模型,并提前发生爆炸,当时附近的人员四散奔逃可就真的不是在演戏了。这段情景被多部摄影机从不同角度拍下,在影片中重复使用。
ttt6.jpg
空中飞机与地面模型配合“轰炸机场”

Tora-SFX4.jpg
P-40模型失控,提前爆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该片制作相当严谨,但由于条件限制和人为疏失,还是免不了让细心的观众抓到一些“穿帮”镜头。比较明显的就是画面中冒出当时尚不存在的建筑和设施,人物的服装用具上也有不符合史实的地方。挑剔的军事迷还会指出武器装备上的不实之处,比如双方的舰船模型在细节上存在错误,所用飞机的涂装标志不完全准确,多数还缺少应有的识别编号,有的日军轰炸机上只配有一名飞行员,而美军的B-17轰炸机带有尾部炮塔是1942年以后才出产的改进型等。部分日本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的镜头,是在借用的美国海军CVS-10“约克城”号上拍摄的。尽管这是一艘二战时期下水的航母,拍摄时也做过“伪装”,但毕竟结构布局与日本航母不同,而且当时已经进行过现代化改进,因此难免暴露出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导轨等新型装置。好在瑕不掩瑜,该片整体上还是以史诗般的恢弘气势成为战争电影中的代表作。
Tora-SFX3.jpg
这就是一个穿帮镜头,P-40模型爆炸后露出了钢管骨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4-4-28 10: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