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前期FLIR技术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开发,用以辅助识别和定位敌方目标。这些早期系统既粗大笨重、又耗费资金。将现代FLIR引入军用飞机是受到技术进步(例如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和费用降低;以及性能改进)与战斗需要的双重影响。在1965年,美国军方现实的战斗需要就是赢得越南战争。战事进行到当时的阶段,作为敌方的越共在夜间占了上风。南越军队的前哨基地经常遭受越共夜袭骚扰。尽管美国拥有一支包括149架直升机在内的非常干练的空中力量,越共却几乎总是能够听到飞机的噪音,当直升机飞临时迅速撤退。为了扭转越南夜战的局面,有人建议采用一种低噪音的侦察机,在夜间从近乎危险的低空飞临越共头上,使用当时流行的夜视装置技术来监视敌军。该项使命的结果就是开发出“静星”型(Y0-3A Quiet Star)侦察机。“静星”于1968年1月抵达战区,很快就开始执行战斗飞行任务并大获成功。坐在该飞机前部的观察员能够识别许多目标,特别是湄公河上自柬埔寨顺流而下的越共补给船。观察员最初是手持“星光”(Starlight)手提式观测镜来帮助他们捕获目标。“星光”观测镜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最早开发、基于图像增强的一项技术发展而来。
在滑翔机基础上研制的Y0-3A Quiet Star AN/PVS-2“星光”夜视镜,可安装在轻武器上作为瞄准镜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