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455|回复: 2

歼-21/歼-31战斗机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8 11: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 springfield1903
沈飞的四代不出意外的亮相了,虽然早就为宣传做足了铺垫,但是沈飞四代这一次的突然亮相还是给即将来访的帕内塔送上了一份厚厚的见面礼,继盖茨校长之后, 连续两任国防部长面对土鳖送上的厚礼,心中应该如同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吧……不过相比中国国防部长这么多年来心头的一亿头奔腾而过的草泥马,老帕也算不 上冤枉了,淡定吧……

  沈飞四代的亮相,预示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同时研制两款四代战机的国家,当然也只有这两国家了,别无分店,毛子都要靠边站,日本韩国三哥之类的请无视……
20120924173324.jpg


  从这一点来看,沈飞四代的亮相,是可以振奋一下的,无论这个四代未来前途如何,都能够说明现在中国国力之强大,和航空工业的巨大成就。

沈 飞四代亮相之后,大家普遍有一个感觉,尼玛苹果又要告三星了…… ……尼玛土鳖山寨无底线啊,没错,沈飞看起来就像是F35的前机身加上F22的后机身,尤其是垂尾和进气道设计,几乎就是YF22和F35的翻版。沈飞继 获得“沈霍伊”荣誉称号之后,看来又要获得“沈洛马”的光荣称号了

  看到沈飞四代亮相,可能很多人会期待它的早日服役,但是让你失望的 是,也许沈飞四代并不会出现在中国军队的装备序列当中,因为沈飞四代并没有国家立项,换而言之,这是沈飞和中航集团自己内部的项目,类似枭龙,国家没有立 项,没有投资,自然也没有必然性去采购,而所有的风险,自然也是沈飞和中航自己承担。

  假如你看过601所李天院士的传记,那么上面有 一段已经把沈飞四代的来历说得非常明白了:“……2007年10月底,总装备部正式发文宣布611所的方案胜出,并以611所为主,601所参加,共同组 成国家队进行新一代战机的联合研制”“……当时所领导考虑不能由此就停止对新机的研究工作,考虑所未来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锻炼队伍和培养人才必须下 决心掌握新技术。所里决定自筹资金开发一个新的项目……李天全面负责技术工作”

  很明白了,2007年在空军下一代战机方案竞标中,沈 飞再一次败北,失去了以自身为主体研制重型四代战机的资格,但是601所领导考虑到,第四代战机的研发事关601所的未来,无论竞标失败与否,四代战机这 个槛是一定要迈过去的,不突破第四代战机的整体技术,就只能在苏27上打转转,601在未来只能被其他竞争单位越拉越远。所以,即使没有国家投资,601 也决定自担风险,自筹资金进行下一代战机的研制。

而这个考虑得到了中航工业总部的大力支持,一方面,中航工业对601这个共和国航空业长 子一直爱护有加,对他们积极进取的态度持肯定态度;另一方面,中航工业也不愿意看到611所一家独大,611入21世纪后风头极盛,歼10,枭龙,歼20 等项目接连成功,赚足了眼球和风头,而611所作风桀骜不驯,令中航总部颇为头疼,此次601有意继续这场竞争,无论于公于私,中航都应该对其鼎力支持, 多一款先进战机面世,对中国航空工业和国防也都是一件大好事。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使这种“计划外”的项目投资成为可 能,在以往,由于国力有限,能够挤出资金保证已立项的项目已经颇为不易了,更不用说“编制外”项目了。战斗机,尤其是四代战机研制费用极高,美国研制 F22和F35的经费都是动辄数百亿美元的天价,没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光凭601的决心,恐怕挡了裤头都凑不齐一个零头。而中国目前强大的国力,则提供了 这种可能,中航工业通过这些年的资产运作,积累了大量资金,尤其是一航二航合并之后,将二航汽车板块打包出售,并将资产用于金融、房地产等多行业投资,获 取了相当的利润,这些利润,为601的项目,提供了资金保证。可以说,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玩不起四代机的。

此外,另一个原因则是,当 年重型四代竞标,总装备部头一次采用了“全程全要素竞标”模式,也就是大到整体方案,小到一个子系统部件,都需要进行竞标,通过竞标,谁好谁上。而这种竞 标,也不仅仅限于航空工业口,事实上,电子工业,兵器工业,航天工业的诸多企业这一次也参加到竞标当中。611所打破行业内潜规则,坚持使用大量航空口之 外的子系统部件,保证了方案的性能和价格优势,而601所,则没能这么做,依然依靠航空口内部企业,肥水不流外人田。结果方案竞标601落败,随着601 败北的,还有一大帮中航内部的子系统厂所,他们的未来,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而此次中航大力支持601自筹资金的方案,不仅仅是为了601的未来着想,也 是为了诸多子系统厂商考虑。

  这样一个内部项目,注定了它得不到歼20那样的全国性资源,其地位就如同嫡子和庶子一般,不可同日而语。沈飞能够拿到的资金和技术资源相当有限,所以项目必须大量利用成熟技术,技术上少冒险,成本上要廉价。

   在总体设计上,沈飞四代的针对性还是比较强的,首先它不能是重型机,否则和歼20一比它只有死路一条,而且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搞一款重型战机,成本上也 受不了,第二它必须和以制空型为主的歼20划清界限,否则依然是死路一条。也就是说,沈飞四代必须谨记差异化营销,要钻歼20的空子,利用国内甚至全世界 都尚无中型多用途隐身战机的机会(F35已经是重型了),做这个市场的先行者。而中型多用途四代,在未来,不仅大量第三世界国家会有四代机的换装需求,更 重要的是,中型多用途也许会成为海军航母舰载机的标配,或者假如歼20进展不顺利,或者价格过高数量过少……这都是沈飞四代的机会。

  沈飞四代机的定位,是非常精准的。不得不说,作为中航的掌舵人,林左鸣还是有点水平的。

  这样,沈飞四代的定位也就明了了,一款601所自筹资金,未经过国家立项和肯定的项目,着眼于外贸为主,兼顾国内需求。是沈飞在两次主力歼击机竞标落败之后的绝地反击之作!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为沈飞鼓掌,有竞争,有斗志,就比万年啃歼8强!

好了,让我们来看一看沈飞这次的绝地反击之作吧……
  一个奇葩的编号:31001,相比歼10的1001,歼20的2001,31001这个不符合军队规范的编号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反正也无所谓,是中 航自己的项目,爱刷什么编号刷什么编号,在机尾上画上了一个类似“雕牌透明皂”的老鹰,和沈飞四代的名字:鹘鹰。唯独没有八一军徽,这也代表了它的身份, 一个内部自筹资金研制的研制项目。

  总体看,沈飞四代与激进个性的歼20不同,采用了和F22/F35相似的常规布局,中规中矩,应当来说,常规布局符合低风险思想,是沈飞四代这款练手和外贸机相对正确的选择。

不 出所料的是,中四采用了双中推发动机,既不是F22/歼20的双大推,也不是F35的单大推。这个设计实属无奈,中国不像美国,可以为F35配备推力高达 19.5吨的单发发动机,只有和米格29一样使用双中推设计。但是作为双发的中型四代,要实现全面的性能,是极其困难的。

  典型的隐身 机的菱形机头,隐身性能没话说,但是机头直径相比歼20小了一圈,意味着无法像歼20那样装上大口径机载雷达,但是毫无疑问沈四将配备代表目前最高水准的 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中国机载雷达技术已经基本完成了技术突破,未来5~7年将是中国AESA雷达大泛滥的时代。

  进气道上, 看样子应该是采用了S形进气道,能够从正面一定程度屏蔽发动机叶片,保证隐身性能,这年头不管是大S还是小S,没有S身材,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和 歼20一样,沈飞四代也采用最近红遍半边天的DSI进气道,而没有采用了沈飞浸淫多年的和F22类似的双斜切加莱特进气道,从歼10B开始,DSI已经彻 底被TG白菜化了,洛马心中此时一定有如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但是沈飞研究加莱特进气道多年,颇有研究,这次却没有使用颇有心得的设计,也是正常,令人 有些不解。也许是加莱特进气道重量大,影响隐身,而且设计复杂吧。不如DSI更加适合本土化战机。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1: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磁王 于 2012-9-28 11:39 编辑

  整体机身设计中规中矩,没有亮点,机身光滑,虽然不像F22那样线条流畅,但至少比F35这个胖墩好看得多。同为中型四代机,沈四相比F35更加苗条 顺滑,这是和沈四的定位相符的,多为一款多用途四代机,沈四必需将对地打击和制空能力相平衡,更加轻薄顺滑的机身意味着更低的重量,更小的阻力,当然也就 有更快的速度和机动性了。
垂尾,沈四这货的垂尾像极了YF22,高耸入云的垂尾,提供了高速条件下的飞行稳定性和气动效率,没有采用歼20的全动 垂尾,当然也就去掉了歼20身上那个被万人唾骂的腹鳍,沈飞这次算是割掉了腹鳍这个TG航空业设计的盲肠了……但是高耸的垂尾也付出了重量、阻力和隐身的 代价,当然这个问题F22也有,但是F22有强力发动机,增加一点重量阻力无所谓,但是对沈飞而言,就不是无所谓的了。

20120924173527.jpg

  机翼,机翼目 前还看不到全整的翼型,但是看上去机翼较薄,这一点和F22与歼20一样,薄的机翼,就意味着更低的飞行阻力,有利于高速飞行,F22和歼20是为了速度 而生的,但作为多用途的沈四居然也使用了薄机翼,让人有些费解。看来沈四还是想追求高速,但是薄机翼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就是升力不足,会影响亚音速机动性 和武器载重能力,而且薄机翼难以布置大的机翼油箱,载油量大大缩水。对于F22和歼20而言,武器载重能力并不重要,他们是专业制空机,而机翼油箱小也不 重要,他们有巨大的机身可以放油。但是沈四没有这个条件,作为多用途战机,武器载荷能力至关重要,而中型机机身空间本来就不大,机翼容积又无法有效利用, 外加两台发动机耗油,沈四的航程实在是不令人乐观。搞得不好就像米格29一样腿短……F35相反采用了较厚的机翼,虽然牺牲了速度,但是提升了机翼升力和 油量,这对一款对地攻击为主的战机而言是恰当的。可以说,要在中型机这个不大的平台上实现全面均衡的性能,是不现实的,必须有所取舍。

不 仅仅采用薄翼面,更重要的是沈四采用了大后掠角机翼,和F22和F35的钻石翼型不同,沈四的翼型可能更接近于三角翼,这种翼型搭配薄机翼面,毫无疑问是 为了高速而生。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翼型对一个常规布局的多用途中型机可能并不合适。沈四的机翼,实在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传说中的隐身八爷……这种翼型 虽然在高速性能上有所增分,但是翼面积太小,可能比F35的还要小,这么小的翼面积,外加薄翼型,沈四的整体升力特性不容乐观(没有升力就没有机动性), 另外考虑到发动机这个万年短板,沈四的机动性可能也就比F35A略好一些,总体优于绝大部分三代机,也就只是这样了。而武器载荷方面,沈四也肯定不如 F35。

  从目前亮相的图看,沈四拥有一个较大的腹部弹仓,内部弹仓已经是隐身机的标配,处于多用途考虑,沈四的弹仓容积一定会尽可能 的大,以利搭配对地攻击武器。网上有人分析这个弹仓长度大致在4.4米左右,不管这个数字对不对,反正也应该差不离,这个长度搭载现有空空导弹没有问题, 但是假如要搭载大型对地对海导弹,还有困难,事实上F35也只能搭配一批最新研制的新型对地攻击导弹,这一点并没有问题,未来中国一定会配套研制一批先进 对地对海攻击武器,沈四和歼20都可以使用。但是限于中型的机体,所以不要指望这个弹仓能做到多大,沈四机体要比F35薄,其弹仓深度很难超过F35。而 且沈四和F35一样没有侧弹仓,意味着无法方便的挂载近距空空导弹,F35目前就只能外挂AIM-9X空空导弹,内置AIM-9X还要等到至少2014 年,而且由于没有专门的侧面格斗弹仓,所以假如要挂载近距空空弹,那么就要在机腹中挤占其他武器的位置,这是相当尴尬的事情。对F35而言,其主要任务是 对地攻击,对空尽可能使用远程空空导弹进行超视距空战,尽量避免进入近距格斗。而沈四作为一款全用途战机,需要执行相当的制空任务,没有专门的格斗弹仓, 是一件非常蛋疼的事情,未来可能只有在腹部弹仓中挂载2中2近了,这远比不上F22和歼20的6中2近,不过也许未来中国有了弹径和翼展更小巧的空空导 弹,或许可以努力塞进去4中2近,可以期待一下。

  但有利的是,作为常规布局的沈四,使用翼下外挂点会比鸭式布局的歼20方便得多,这样固然会牺牲隐身,但是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弥补沈四由于机体小而造成的内部武器载荷弱的缺陷。

   发动机,恐怕是最没有争议的问题了,从图片上看,沈四装配两台俄制RD-33或者国内仿制的涡扇-13型号,考虑到沈飞的习惯,个人认为是国内仿制型号 的涡扇-13的可能性略大一些,但不管是RD-33还是涡扇-13,反正都是完全的杯具。(有说发动机是太行改型的,可以洗洗睡了,眼神差也不能差到这种 程度)

作为一个四代中型战斗机,使用两台三代发动机倒数水平的发动机,无论如何都是杯具,但是考虑到国内发动机的实际水平,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和歼20一样,先用手头的发动机把飞机飞起来再说,等国产发动机跟上了,再换。沈四也是这样。

   RD-33原产自大家熟悉的毛国,是前苏联在80年代研制成功的配套米格29的一款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继承了苏联发动机一贯推力大,作风猛,特性泼辣的 优点,但毛病就是寿命短,可靠性差,重量大,工业设计水准低下。RD-33最大推力8.3吨,苏联人号称推重比达到8,但是这个数字水份非常大,苏联人发 动机净重标准极松,很多必要配件和滑油都不算进重量,号称1050KG的发动机总重量其实只是个纯理论重量,等到所有配件全部装上后,实际重量要达到 1220千克,所以RD-33号称8的推重比,实际上仅有6.7。

中国在90年代引进RD-33的改进版RD-93发动机,用于外贸机型枭龙,同时进行了RD-33的国产化工作,仿制的RD-33编号涡扇-13,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试飞,距离最后成熟装机已经很近了,但是无论如何,涡扇-13仿制自RD-33,性能上不用指望太多。

  使用这两种发动机,沈四的性能是不用指望了,什么超巡,什么超机动,都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且更蛋疼的问题是:航程!

   米格29之所以声名狼藉一大原因就是其航程实在太短,上天就没油了,而之所以航程太短,一大原因就是其中型双发结构,米格29和沈四这样中型机体不像苏 27,歼20那样有庞大的机体可以放大量内油,而且用于双发设计,两个发动机要占用非常多的内部空间,使得油箱布置更加困难,像米格29这样的飞机,机内 燃油仅有3.4吨,而身材比米格29小了一大圈的F16采用单发设计,机内燃油都有3.1吨,双发设计给机内油箱布置带来麻烦。油载的少,耗油量反而更 大,两台发动机运转的耗油量相当惊人,尤其是RD-33这种苏联油老虎,烧油如烧水一般……此外,双发设计机身会更加宽大,飞行阻力也会更大,飞行油耗自 然看涨。几个因素综合下来,米格29航程杯具也就不足为奇。

  米格29挂副油箱最大航程才2100公里,而同样挂载副油箱,同样的中型战机,单发设计的F16C/D最大航程居然高达3900公里!设计上的带来差异可见一斑。

沈飞四代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不仅双发小尺寸机身难以容纳大量燃油,而且RD-33耗油量巨大,更重要的是沈飞四代作为隐身战机还不能经常使用副油箱,航程问题要解决起来恐怕比米格29更困难(米格29后期型就改用一个超大型机腹副油箱)。

  假如继续使用RD-33或者涡扇-13,沈四的命运只有一个:一个隐身版米格29,又一个机场保卫者,这种飞机在现代是不会有任何机会的……

当 然,你会说沈四又不可能永远用RD-33,对的,没错,RD-33只是现阶段无奈的选择,未来还会换装新一代国产先进中推力发动机。和歼20一样,虽然现 在无奈使用AL-31FN这种落后一代的发动机,但是未来等国产的涡扇15定型,歼20就会有质的飞跃了!而沈四在未来,将配备新一代国产先进的 9500KG级中等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这款9500KG级发动机可以堪比目前世界上顶尖的F414和EJ200发动机。

  但是沈四的 这个飞跃,还要等上更长的时间……目前,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的重中之重是歼20的涡扇15,这是天字第一号工程,会集中一切力量攻关,就目前中国的实力而 言,是没有能力同时并行两个先进发动机项目的。集中精力于涡扇15,也就意味着9500KG级中推项目无法快速推进,虽然先进中推项目在国内开始预言非常 早,比涡扇15还要早得多,但是由于现在涡扇15是首要任务,所以其他项目都要让路。假如一切顺利,涡扇15发动机有望在2018年左右服役,而相应 的,9500KG级先进中推项目的定型,可能至少要等到2020年了。而作为一款以成熟,快速,性价比为亮点的外贸型沈四,恐怕这个时间是无论如何也等不 起的。

  在2020年之前,顶着两台RD-33发动机的沈飞四代,很难打动任何客户的心。

  沈飞四代的设计其实充满了各种矛盾和无奈,一个在只有重型机才能生存的年代,被迫设计一款中型机,一款本应取舍性能的战机,却试图造的面面俱到,一款本应该迅速投放市场的“私生子”项目,却由于各种束缚还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沈四未来的路其实很难走。

  沈飞四代是一个没有国家承认的项目,它必须风险自担,所以它的生存关键就是:成熟、性价比、和能够快速装备部队,这也是作为一款外贸机型想要成功的先提条件。

  沈四的生存,必须依靠出口,而项目自身的定位就是“以国际市场为主,兼顾国内市场”,很简单,能够开拓国际市场把中四卖出去,项目就活了。问题是,出口需要一款怎么样的战机呢?

   先不去考虑F35,美帝一轮跑马圈地已经把身边盟友所有下一代战机订单拿到了手,这些国家我们可以不用去考虑了,指望中四抢F35饭碗的,那是痴人说梦 话。我们的传统市场,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巴基斯坦、埃及这些了……未来10~20年,随着F35的泛滥,第三代战机将逐渐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隐身第四 代战机,对于巴基斯坦这种国家,四代机是必须的,否则无法抗衡印度的威胁,但是像歼20这样的重型四代机我们的传统客户恐怕挡了裤子也买不起几架,所以中 型四代机是不错的选择。在性能上,中型四代机并不需要超巡这个华而不实的能力,超巡只是为中美俄这种大国量身定制的绝技,像巴基斯坦这种国家,国土面积有 限,不需要四代机拥有超巡能力,不然刚进入超巡就出了国境线可就尴尬了……相对应的,是要强调多用途,要一机多能,用尽可能少的数量干尽可能的多的活。

但 是沈四的设计却让人有些费解,作为一个多用途战机,本不需要过分强调高速,然而沈四的设计却处处体现出高速特征,尤其是翼型的选择,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在 发动机落后的情况下使用高速构型提升整体的高速性能,甚至在换装9500级先进中推后可以像超巡性能做一个冲击,这显然并不需要。而这个翼型带来的是翼载 荷过高,升力特性差的问题,随之而来就是亚音速机动性差,载荷能力弱,航程短的弱点。这些弱点显然是巴基斯坦空军不可能接受的,巴基斯坦空军不可能装备一 款隐身化的歼8或者米格29,况且这款飞机的发动机很长时间内都毫无着落。

  明知如此,为何还要如此设计?可能的原因就是沈飞对出口的信心或者专注度并不高,其虽然名曰是一款外贸战机,但其实际还是要抓住机会装备本国军队,正因为将目光投向了本国军队,才会如此注重高速性能。

如 今我国空军的装备建设思路已经大大变化了,从歼7这种小型国土防空战机,变成了歼11,歼20这种远程攻击性战机,中国空军将越来越成为一支进攻性的空 军,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主力战机的要求变成了大航程,高速度,高载荷,也就是歼20这种重型战斗机,只有航程大,才能超越国土进行进攻,只有速度高,才能 御敌于国门之外,只有载荷高,才能担负起攻势空军的重任。早在20年前,中国空军就已经认识到了米格29的落伍和苏27的前途,而歼20和沈四的区别正如 苏27和米格29一般。

  沈四中型机体,双发设计,注定其航程和载荷难以提高,守卫国土可堪其任,而要打出国门则力有不逮,这是它天生 不如歼20的地方,只有歼20才能担负未来攻势空军建设的重任。假如,沈四能够在未来数年内迅速定型大量装备部队,并且拥有低廉的价格和充足的产能,空军 倒也可能装备以替代大批歼7成为新一代国土防御战机,但是问题是,沈四进度已经落后歼20,何况发动机还远无着落,等到沈四完成试飞,拥有标配先进发动机 达到完全战斗性能之时,歼20都已经大批服役了,此时装备这种干不了太多活的战机,又有什么意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11: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会说,美国人也拥有F22加 F35的组合,以弥补数量不足,所以我们需要装备中四,补充歼20的数量不足。这种观点其实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美军体系中,其空军是一支完全的攻势 空军,F22担负制空任务,而F35再F22保证制空之后,进行对地打击,F35是一个攻击的铁拳,所以它航程巨大(作战半径超过1000KM),武器载 荷大,而且拥有隐身性能保证突防;而对中国空军而言,面对美国空军处于守势,最重要的任务是防御美军的空中攻势,对此,我们的战机需要高速超巡(这样才能 前推拦截线),需要大航程(保证长时间国土巡航),而对于隐身性能,其实依托地面雷达网,非隐身战机也足以拦截隐身战机。本质上讲,隐身是一种进攻手段, 对于防御者来说并非必须,就像美国航母舰队即使装备了隐身的F35C,但舰队防空任务依然交给非隐身的F18E/F,就是这个道理,在防御作战中,只要能 够有效发现锁定隐身战机,其实拦截战机本身是否隐身关系都不大。况且,假如歼20都难以招架,那沈飞中四就更没戏了。

对我们来说,四代 机 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看实际需求,在拥有歼20作为反击刀尖的情况下,我们并不急需像美军那样装备海量的低端四代机补充数量,未来10~20年内,我们都 可以依靠歼20搭配大批改进型三代机,依托完善的空情指挥网络和地面防空力量,去抗衡美国的隐身机群,在国土防空战斗中,像歼10B/C这样的改进型三代 机其实和沈四并无太大差别。而沈四虽然号称比歼20便宜,但其绝对价格却不可能低到哪里去,一款性能达标的四代机,就不要想便宜,未来空军经费相当紧张, 一方面要大批装备以歼20,歼16为首的大型先进战机,另一方面还要花大钱完善辅助机种,比如运输机,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等等,这些都是烧钱的主,在经费 有限的情况下,迅速装备一款并不实用的中型四代机的可能性并不大。作为防守力量,沈四性价比不如三代改型,而作为进攻力量,沈四又限于航程和载弹量,无太 大作为,况且离最终定型还有漫长的道路,所以对沈飞中型四代,空军是看不上眼的,自然不会装备。

  至于20年后考虑空军全四代化之后,到那时必然已经有了沈飞四代之外的选择,而那时的沈飞四代,也未必就是现在这个摸样了。

空军不会装备,那么海军有可能么?也许是有可能的,这也是目前很多人认为沈飞四代其实目标暗指未来舰载机的原因,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沈飞四代在整体设计上还是比较贴合海军舰载机需求的。

   到2020年之后,国产航母将逐渐成军,那时候,美国航母舰队将全面换装F35C战斗机,此时歼15已经日显落后,装备一款新一代隐身舰载机,是极为必 要的。舰载机未来的趋势是多用途,甲板上的机型要尽可能的少,多用途中四显然符合这个要求,而国产航母在吨位上难以和美国航母相比,较小的吨位,也更加适 合搭载沈四这样的中型战机,以保证舰载机数量。因而,沈飞四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要成为航母舰载机,沈四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最大的问题,还是航程,舰载机对航程的要求很高,舰载机航程要尽可能的大,这样才有更大的打击纵深,可以在远离敌人的情况下攻击,而在日常巡航时,大 航程也能够保证长时间滞空巡逻时间,减少出动架次,节省宝贵的燃油,减轻后勤负担,意义重大。而前面说了,采用双发中型设计的沈四,其航程问题很大,不仅 内油量少,而且双发动机耗油量惊人,外加沈四令人费解的机翼设计,作为隐身战机,又不能经常使用副油箱,所以沈四的航程恐怕很难保证。美国F18舰载机同 样采用双发中型设计,就一直存在航程不足的缺陷,令人美国海军头疼不已。而相比之下,F14雄猫战机之所以倍受青睐,一大原因就是其超大航程,能够保证足 够大的攻击半径和长时间滞空。

  要想成为舰载机,沈飞四代恐怕要在增大航程上努力下功夫才行。

第二的问题是速度,对 海 军舰载机而言,速度是很重要的,作为舰队防空战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拦截点,这样才能前推拦截线,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拦截敌机,保护航母安全。前面说 过,沈飞四代在优化高速性能上下足了功夫,但是要达到四代机的超巡要求,恐怕比较困难,一方面由于发动机推力不足,难以满足超巡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无论 RD-33还是未来的9500级先进中推,其都是大涵道比设计,并不适合超巡飞行,F22装备的F119发动机涵道比仅有0.3,天生适合高空高速飞行, 而RD-33涵道比高达0.68,这样大的涵道比,发动机叶片和机身迎风面积都太大,是不适合超巡的。也就是说,即使新发动机推力足够,也无法满足超巡的 需求,就像F35配备的F135发动机推力惊人的大,但是依然无法超巡,F35机体过大过重固然是根本原因,但是F135同样采用大涵道比设计也是症结之 一。

  在认识到发动机的不足之后,沈飞在设计上尽可能优化高速性能,但是面对超巡这个四代机的“硬指标”,沈飞四代可能有点困难。

  第三个问题则是武器载荷,这一点前面说的很多,作为主要武器需要内置的隐身机,以沈飞四代的身板,在武器载荷上很难满足海军多用途的需要,这是身板决定的,和设计水准无关。

   此外一个拦路虎,则是重量,F35曾经饱受结构超重的苦恼,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减肥成功,沈飞四代的重量也并不乐观,在机体尺寸差不多的情况下,沈四的 重量不会比F35轻到哪里去,而考虑到在材料和结构设计方面的巨大差距,可能沈四会比F35更重。而沈飞四代假如要改作舰载机,其加强结构是必须的,加强 结构就意味着增重,苏27上舰,苏33的空重就增加了2吨之多,而F35C舰载机版本也比F35A重了一吨多,这个重量加在沈飞四代上,会让其发动机推力 不足,翼载荷过高的缺点更加明显,其高速性能,机动性能和武器载荷能力会进一步恶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增大机翼面积,加厚机翼和发动机增加推力,但这又 会进一步增加重量,所以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发动机推力,但是最大问题是,连9500KG级别的中推都遥遥无期,进一步增推的10吨以上级中推又在哪里呢? (最新美国F414EPE增推版推力已经达到了12.7吨,达到了歼20目前用AL31FN的水准!)

  恐怕这也是沈飞四代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海军开始新一代舰载机项目招标,估计要到2020年前后,这个东西急不来,连第一艘训练舰都还没服役就妄论第四代舰载机显然是无本之木。2020年这 个时间并不算晚,在2020年,相信沈飞四代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增加航程和载荷方面会有很大改观,而新一代的中推发动机应该也可以期待一下,这是沈飞 四代将是角逐新一代海军舰载机的有利竞争者,但是,它不会是唯一的竞争者,此时歼20舰载版也会成为选择之一,歼20设计之初并没有过多考虑上舰要求,要 改成舰载机,其面临的困难不必沈飞四代小,但是歼20航程大,速度快,武器载荷能力强,和空军通用机体却是优势所在。所以说两家都会有机会,究竟谁能够获 胜,恐怕现在还难定论,大家拭目以待吧……

  总体而言,沈飞四代名义上是一款外贸机型,但实际上,沈飞要是挖空心思想要满足本国军队的 要求,借外贸之名把项目坚持下来,以待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但是,个人的印象,却是这款中型四代机,实在过于中规中矩,难有亮点,而实际能够达到的性能, 可能也不会像大家期待的那般。

  本质上讲,沈飞四代的设计是保守的,沈飞四代不是歼20那样的天字号工程,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金 和技术力量,一切都要沈飞自己承担风险,所以整体设计趋近保守是必然,毕竟万一玩砸了,麻烦就大了。资金有限,所以要尽量使用成熟的现有技术,重型机是玩 不起的,就先设计一款中型机。无论如何,先用一个保守的中型方案把飞机造出来,不管实际性能如何,但终究是一款四代机,而沈飞终究是迈过了四代机这个门 槛,再往后发展改进,甚至直接放大成重型机,就都简单多了。这恐怕是现在沈飞最现实的考虑。

  但是,采用保守设计,代价也是明显的。保 守就一定简单么?未必,沈四采用了和F22一样的常规布局,这意味低风险,但未必意味着高性能,在航空设计上,最容易的,是常规布局,最难的,也是常规布 局,为什么?套用一个广告词,就是简约而不简单。为什么F15采用常规布局那么简单,但是问世40年了,还是没有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复制它的模式取得成功? 为什么80年代之后,欧洲战斗机无一例外放弃了常规布局,而转向了特殊的鸭式布局?为什么歼10和歼20也同样采用别出心裁的鸭式布局,而不是试图复制 F16和F22的常规布局?原因只有一个:常规布局最简单,但是要达到高性能,却最难。

  常规布局是最中庸也是最没有亮点的布局,也是设计难度最高的布局,是扎扎实实考验一国航空工业功底的布局。就像川菜里的回锅肉,看似简单,人人都会炒,但是能炒得好这道菜的厨子,却不多,为什么?三个字:考功夫。常规布局也一样。

   F15是一款设计上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三代机了,甚至从气动设计来讲它根本就是个二代机,但F15却依然可以做到性能超群,这就是功底,假如让苏联放弃 苏27的气动布局,改用F15那样简单的静稳定布局,那么苏27将完全被F15甩开一个档次,为什么?就因为苏联的航空功底不如美国,在材料,发动机,电 子设备等等全面落后于美国的情况下,苏联只能采用激进和冒险的设计方案,高风险高回报,唯有如此才能和F15相抗衡,假如苏联设计师采用保守方案,那么苏 27抗衡F15就是痴人说梦,直到80年代末,装备部队的苏27还是在训练中频繁发生低空解体的事故,这就是高风险设计带来的后果。而另一方美国,仅仅使 用了一个毫无风险的平庸方案,便足以应对苏联苏27的威胁,两者水平高下立判。

  F15在70年代就大量使用钛合金结构,轻便坚固,同 时采用两台在当时绝无仅有的大推力发动机,达到了惊人的推重比,轻便的钛合金结构剩下来的重量,用于加大加厚机翼,F15机翼面积超大,大机翼就意味着高 升力,高升力就等于高机动性和高武器载荷。F15的设计思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但是按这个思路,谁能造出F15呢?只有美国,别人换谁也不成,这就叫考 功夫,常规布局设计是最考航空工业整体水准的,这不是一家设计所的水平问题,而是整体,没有成熟的钛合金加工制造技术,没有高超的结构设计水准,就造不出 F15那样轻便坚固的机体,没有常年的积累和技术,就造不出推重比8级别的发动机。这就叫整体水准,不是一天两天能赶上的。

F22事实上 也继承了F15的思路,简单的常规布局,看似朴实无华,但实际处处体现真功夫,发动机、材料、结构设计、机身细节,这些都是美国人的强项,都是靠常年投入 和发展积累下的硬功夫。就一个最简单的常规布局,依然性能超群,依然可以作为标杆存在,这就是实力,你不服不行。

  所以611所在认识 到这个差距之后,果断放弃了和F22类似的低风险的常规布局,改用了高度复杂,风险极高的鸭翼布局,以高风险去搏高性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航空工业整 体水平差距明显的前提下让歼20能够和F22抗衡,否则完全没有机会。在材料,发动机和结构设计水平上差距明显的情况下,611的歼20依然可以靠高风险 设计做到性能上和F22互有高低,总体可以相抗衡,与其说是611水平高,倒不如说是611胆子大,敢赌敢搏。

  但是沈飞没有这个条 件,沈飞四代是一个自筹资金的项目,它冒不起险,它也没有和F22一较高下的需要,它说到底只是一个沈飞601所用来突破四代机制造研制技术的试验品罢 了。它需要低风险,要低成本,要更多利用现成的技术,进度还要快,这样一来601所不可能像611那样不顾一切的放手一搏,601只能选择一个成熟的,低 风险的构型,先把飞机造出来。有总比没有强。但是正如当年第三代机竞标一样,601拿出一个本土化的F16方案,却输给了611的鸭翼方案,平心而论 601的常规布局方案的确比611的鸭翼更加成熟,但是作为一个落后的追赶者而言,成熟就意味着低性能。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完全落后于美国的情况下,601 当年的本土F16方案根本不可能达到F16的水准,所以611的鸭翼获胜了,611方案风险大得多,不确定性太多太多,但是它比前者更有希望实现赶超,于 是它就赢了。说到底还是那句话:高风险,高收益。

  进入80年代后,欧洲就已经彻底放弃了常规布局,所有新问世的战斗机全部是鸭翼布局,为什么?就是欧洲已经认识到了玩常规布局,玩不过美国人,拼不过F16,玩到最后只能把自己玩死,所以只能去寻找一个高风险但能够高收益的布局,也就是鸭翼布局。就这么简单。

   这一次沈飞令人失望的再一次采用了常规布局,低风险,自然不用指望高收益,沈飞没有洛马的实力,中国航空工业也比不了美国,我们没有高性能发动机,没有 高性能材料,没有扎实的设计功底,那么同样的布局下,性能想要赶超甚至接近美国战机都是一句空话,那是不可能的。沈飞四代不可能抗衡F22,甚至放大成重 型都不可能,可能就连F35都难以对抗。就像刘翔跑110米栏有机会赢过博尔特,但要跑100米,就只能彻底歇菜了。

  作为一个中型四代机,它无法追求航程和载荷,这是先天缺陷,而不给力的发动机让这个问题更加凸显,更要命的是,和歼20不一样,沈四要治心脏病,得排号,要等歼20的心脏病治好了才能轮到它。

   事实上,有句话叫做“四代无中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隐身战机本质是进攻武器,只有进攻才能发挥它的特点,而进攻武器就要求有大航程和大武器载荷, 由于必须采用内置武器舱并且避免使用副油箱,所以大航程和大武器载荷所需的燃油和武器空间全部都要塞进机体内部,无法像三代机那样外挂,这样一来四代机机 体必然庞大,这是物理定律决定的,中型四代机机体容积有限,油放多了,弹就少了,反之亦然,假如还要兼顾超巡性能,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本质中型四代机是 根本无法兼顾所有性能的。正如F35,为了大航程和大弹仓,机体只能造的笨重不已,为此只能牺牲高速性能,这是无法兼顾的。沈四同样是中型体格,还更加杯 具的采用双发设计,要保证航程和载荷会更比F35更加困难,沈四在各项性能上更加难以做到均衡,它必须有所取舍。

  但沈四不能取 舍,601也不愿意取舍,它不是F35那样的战轰,它是一个多用途四代机,它除了要对地攻击所需的大航程和大载荷,还需要空战所需的速度和机动性,否则它 无法满足国外和国内的需求,但本质上又是不可能做不到的,所以沈四的设计,充满了各种矛盾。为了高速,为了满足未来空军和海军的需要,沈四在设计上突出了 高速优化,高耸的垂尾,薄薄的机翼和近似三角翼的翼型,比F35更薄更平滑的机身,都是为了高速,但是这些设计却牺牲了其他性能,高耸的垂尾恶化了重量和 阻力,奇葩的翼型造成升力不足,翼载和F35一样高,升力不足,翼载过高的后果就是机动性差,恶化航程指标;比F35更纤细的机身,虽然减少了阻力减轻了 重量,但是又让机内燃油和武器舱布置更加杯具……最后摁了葫芦起了瓢,诸多性能根本无法兼顾。

  总体而言,按照流行的4S标准,沈四大概能够满足2~3个S

  隐身性能:这个不用多说了,一个纯粹的隐身设计,假如整体隐身设计能够达到歼20的水平,那么沈四的隐身性能超过F35基本没有悬念,总体可以和歼20与F22相比。这也体现出国内目前隐身设计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

  超巡:目前不用指望,顶两台RD-33超巡只是个梦想,未来换装国产先进中推后,有可能,也只是有可能而已,并不确定,因为国产中推并不是为超巡而优化设计的。

   超机动性:目前这个状态真没什么超机动性,两台RD-33的推力,外加不可能轻的机身,还有那个翼型,能达到米格29,F18这样的机动性就已经很不错 了,未来换装发动机,再对设计进行完善,基本可以超过F35A,机动性上超过绝大多数三代机没有问题,但是离歼20,F22还是差一个档次。

  高信息化:这个指标不好量化,但是沈四的航电水准不会低,考虑到成本因素,可能在航电配置上会比歼20降低一些,至于更核心的信息化作战能力,这个没法说,这个和军队整体建设有关,大家认为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吧

所 以,总的来看,在换装国产先进发动机后,沈四空战性能要强过F35(忽略体系支持),但是多用途能力不如后者,空战能力有信心压制绝大多数三代机,在体系 支援下也可以压制F35,甚至可以和F22放手一搏。但是其最大的问题是航程和载荷,这也是最令人担心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沈四毫无前途可言。

   但从目前表现出的能力来看,沈飞四代很难满足本国军队的需求,一个中型四代,航程载荷都十分有限,发动机还是个大问题,这样的飞机空军拿来也没用,无论 如何,先集中精力把歼20装备起来,而海军那边,第一艘航母还没服役,路还长着呢,暂时没工夫考虑下一代舰载机的问题,如此看来,在未来数年内,沈飞四代 都会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在国内海空军都没有需求,而国外客户更是影都没有,巴基斯坦要装备四代机恐怕要到2020年。

这么长的一段时 间,沈飞四代会走的很困难,沈飞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技术把四代机项目走下去,继续去完善。等到2020年以后,也许才会看到更多的机会,此时空军将大步迈 进四代机时代,海军也要开始考虑下一代舰载机了,而巴基斯坦之类的老朋友,也差不多要引进四代机了,此时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就要看沈飞自己了。

沈飞这条路走得很早,能够着眼于2020年以后的市场需求做项目,是不容易的,但是同样,要在有歼20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把项目坚持到这个时候,也是困难的。

  还是那句话,看沈飞自己的了,希望不要再让我们失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4-11-29 20: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