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D阶段后期
到1996年时,计划成本飙升迫使空军部负责采购的助理部长特许设立了一个联合评估小组,旨在估算计划的未来费用并制定控制费用增长的措施。联合评估小组估计:EMD阶段将耗资185亿美元(这个数字不包括演示/评估期间花费的37亿美元)。国会随后采用这个数字来确定1998年《国防授权法》中的EMD限额,并设定了一个434亿美元的生产限额。这对F-22计划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即从需求驱动转为预算驱动。根据这个“量财力购买”的战略,数量减少所节省出的资金可用于补贴生产成本。空军和洛马公司的官员起初表现出信心,相信有能力在不减少数量的同时把成本控制在国会新设的限额之内。然而,费用继续上升。
紧随1997年的《四年防务评估》之后,空军开始实施新的部队部署结构。到2000年,所有可作战战斗机中队都被编入十支空天远征部队之中,这十支远征部队可以部署来满足威慑、应急或作战的需要。与此同时,空军也明显认识到,生产339架F-22的成本将远远超过434亿美元,必须采取新的采购战略,才能获得更多资金支援,以阻止飞机生产数量的逐渐减少。空天远征部队结构成了F-22架数需求的立论依据。空军的论证是:由于每支远征部队配备一个制空F-15C中队(每个中队有24架飞机),那么空军需要10个F-22作战中队。空军部长詹姆斯·罗奇后来确定,需要的确切数目为381架,这个总数包括训练、测试和补充损耗所需的飞机。在F-22的整个生产期间,远征部队的需求构成空军采购F-22的依据。
2007年第27战斗机远征中队的F-22首次部署到嘉手纳空军基地 2001年,小布什总统任命拉姆斯菲尔德为国防部长,并命令他改革国防部。新国防部长用“转型”一词,来概括国防部对后冷战时代中世界各种新型威胁所做的调整。在向众议院拨款委员会所做的早期证词中,他也阐明了装备延寿的需要:“‘战斧’巡航导弹计划和目前服役的F-15、F-18、F-16飞机都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制的……,九十年代起长期停购,导致军队现在难以为继。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改善现状,利及继任。”问题是哪些采购计划将被视为支持这次转型。上任伊始,拉氏似乎已对F-22计划表示怀疑;事实上,他在整个证词中只字未提空军的这项最高优先采购计划。
到2004年后期,拉姆斯菲尔德部长认定更多的F-22并不支持他的转型愿景,于是寻求更多的数量削减。成本的大幅超支,加上备受瞩目的空军采购部门高级官员达琳·杜云的采购丑闻,削弱了空军为该计划辩解的能力。在2004年后期,总统第753号预算指令砍掉了2008年以后的生产资金,实际上把F-22的生产终止在183架。此后,空军极力抗争五年之久,企图推翻这项决定,最后仅以增加4架F-22告终。
拉姆斯菲尔德最终拍板,把F-22的生产数量终止在183架,后来空军极力抗争又获得了4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