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89|回复: 18

“铁锤行动”——纳粹德国对苏战略轰炸是如何失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5 09: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马丁•坎皮恩(Martin Campion)
翻译:李昭辉  
原文发表在1995年7/8月刊的《战略与战术》(Strategy & Tactics)杂志
来自空军之翼

  译者注:本文原文发表在1995年7/8月刊的《战略与战术》(Strategy &  Tactics)杂志上,原作者是马丁•坎皮恩(Martin Campion)。译文所配图片有改动。
  1943年11月,纳粹德国空军的作战参谋们向第三帝国高层提交了一份颇为引人注目的战役计划。此时的东线战场上,在苏联红军的重击下,德军正在节节败退。对此,德国空军的军官们提出了一条“妙计”,旨在通过德军的空中力量来极大地改变战场上双方的力量对比。该计划的想法是,用德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猛击苏联莫斯科-上伏尔加地区的发电厂——这些电厂此时正在为苏联战争工业提供至关重要的电力保障。该计划在研究简报中这样夸张地写道:“除了作为‘飞行炮兵’和使用其轰炸机部队在步兵前面扔炸弹,德国空军对东线的胜利难道就再也做不出别的贡献了吗?当然不是,它可以攻击俄国军事力量的根基,即俄国人的战争工业。”德国军事和政治领导层,从阿道夫•希特勒和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到下面各级人员都满怀热情地赞同该计划,于是,德国空军以苏联战争工业为目标的“俄罗斯行动”(Russia  Action)出炉了,该计划也被称为“铁锤行动”(Operation Iron Hammer)。

为德国空军寻找“战略任务”
  当战争进行到1943年的时候,德国空军突然对战略空中力量有了急迫的需求。在1941年侵苏初期,缺乏战略空中力量一事并未引发什么严重问题,德国空军总参谋长汉斯•耶顺内克(Hans  Jeschonnek)也说这“起码是一场比较完美的战争”。在苏德战争最初的几个月里,德国空军几乎彻底摧毁了苏联空军,并给予快速机动的装甲纵队的推进以极大的支援。不过,在一系列战术和战役任务中,德军的空中力量逐渐被打零碎了。德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经常接到命令为陆军提供直接的空中支援,特别是1941年12月苏军在莫斯科一线发起反攻之后。在紧急情况下,德军的轰炸机甚至会被作为运输机使用,如向被包围在霍尔姆、德米扬斯克和斯大林格勒的德军部队运送补给。
image001.jpg
东线战场上的“斯图卡”Ju 87D俯冲轰炸机。二战中的德国空军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支战术空军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09: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德国空军逐渐失去了集中兵力的能力。事实证明,即使在战争的第一年里,德国空军也不可能针对苏联的战争工业开展任何持续不断的战略轰炸作战。只有在1943年2月惨败于斯大林格勒之后,德国空军总参谋部才得以考虑将“战略轰炸原则”应用到苏德战场的问题。
  虽然德国被定位为是大陆性质的欧洲列强,因此其空军规划人员被迫将精力更多地倾注到如何更有效地协同陆军作战上(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在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空军的很大一部分精力仍聚焦于对空中力量的战略运用,即瘫痪敌国的战争经济。德国空军官方的条令中称,远程轰炸机是攻势空中战役的骨干,其任务是摧毁敌人武装部队的工业资源。当时德国一些军事刊物上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在德国空军的规划人员看来,一支现代化空军的独立性和巨大航程使其能攻击敌人发动战争能力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那些之前德国地面部队难以企及的目标。对那些在战争中与德国传统军种(陆海军)陷入鏖战的敌国而言,如果发动这样一场攻击可以给其施加无法忍受的压力,并导致敌人迅速崩溃。在德国军界,这种观点被称为“战役性空中作战”(德语:operativer  Luftkrieg),尽管这个术语囊括了战略轰炸的大部分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空军几乎没什么机会将战略轰炸这一理念变成现实。尽管在入侵波兰和法国的战役中轰炸了城市和工业中心,但与推进中的德国陆军的紧密协同还是模糊了空中力量战略运用和战术运用的界限。在“不列颠之战”期间,德国空军的战略指导纲领总是发生变化,再加上糟糕的情报和错误的目标选择,这一切最终限制了德国空军的发挥。
image003.jpg
“不列颠之战”期间德军的He 111轰炸机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09: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规划侵苏作战行动时,战场的巨大规模和德国空军需要执行的任务的复杂多样严重限制了德军在空中的主动性。第21号元首令禁止德军对苏联的战争工业进行轰炸突袭,除非等到地面机动作战结束后才可以。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共投入了三个航空队,这三个航空队只能将他们的大部分资源用来支援在大草原上推进的德国陆军集团军群。不过,德军高层禁止开展战略轰炸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德国的空军规划人员知道,战略轰炸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见效。他们认为,1941年时攻击苏联的战争生产活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就算是苏联的工业产出被打断了,其效果也要等到为期四个月的战役(德军预想中的侵苏作战将在四个月内结束)结束后才能“传递”到前线。基于同样的理由,尽管德国空军已经完全意识到苏联人正在将他们的工业往俄罗斯腹地内陆转移,但他们还是几乎未对苏联的搬迁工作进行过什么空袭,从而让苏联人得以从容不迫地完成工厂搬迁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作。
  1941至1942年间,德军的各个航空队曾三三两两地对莫斯科和苏联其他工业中心进行过空袭,但占据他们作战时间绝对大头的还是直接支援地面战役。一些德国空军将领最终开始将此视为一个严重的失误。在德国空军内部,长期以来就有这样的认识:苏联经济,正如其在苏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蓬勃发展的那样,在战略轰炸面前是很脆弱的。苏联的经济力量虽然规模巨大且尚未被完全开发出来,但其工业总的来看还是相对较为初级的,集中分布在少数几个重要的工业带上,并通过脆弱的通信网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
image005.jpg
侵苏战争初期,被德军炸得千疮百孔的基辅市
  德国空军总参谋部的一份研究中这样写道:“很明显,每个人、每个国家和每种经济都必须放到其民族、历史和地理特征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毫无疑问,民族社会主义这种意识形态也影响了德国空军的战略规划。尽管缺少针对特定目标的情报信息,但德国空军和德国陆军的研究还是发现,与西欧国家相比,苏联的经济要更加脆弱。这一观点在整个战争期间始终存在,而且对德军的战略轰炸计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09: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略转变
  在东线作战的德国空军各级指挥部门提出过多个应急预案,都是关于动用他们的轰炸机部队打击工业目标的,但在苏德战争最初的两年里,德军几乎未发起任何有意义的战略空袭行动。1943年2月,轴心国惨败于斯大林格勒之后,德军指挥高层意识到,东线战役根本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迅速结束。这一时期,德国空军的领导者们称之为是“(轰炸苏联工业和经济的)战略观点出现了强劲的反弹”。1943年3月,埃里希•冯•曼施泰因陆军元帅指挥的传奇般的哈尔科夫反击战稳定住了南俄地区的战线,让此前一直在撤退的德军多少有了些喘息之机,同时也让被各条战线上的任务扯得支离破碎的德国空军有机会重整旗鼓,集中起一部分飞行部队,将战前的“战略轰炸”理论付诸实践。
  随着德军战线的恢复,以及德国空军轰炸机部队暂时从支援陆军的任务中解脱了出来,汉斯•耶顺内克上将下令,针对能维持苏军战斗力的关键工业目标展开一系列空袭。在整个1943年6月期间,德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打击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包括位于雅罗斯拉夫尔的合成橡胶工厂和位于萨拉托夫的石油精炼厂。主要目标是位于高尔基市的坦克工厂,该厂之前是苏联国营汽车厂,在美国的援助下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立,生产“福特”A型汽车和卡车。德军的空袭进行得颇为顺利,损失也微乎其微。通过轰炸过后的照片判读和对战俘的审讯,德方确认空袭给苏联工厂造成了严重破坏。当然了,就算把这三处目标全部炸毁,一时半会儿也未必见得会对苏联的军事实力造成什么有意义的影响。例如,与位置更往东的巨型坦克制造基地(车里雅宾斯克“坦克城”)相比,高尔基工厂生产的T-34坦克的数量一直相形见绌。更重要的是,这三家工厂都不是任何一个更为庞大的目标系统的一部分。从这一点上来讲,战争期间,德国空军在选择轰炸目标时缺乏真正的指导。德国空军的参谋人员只是简单地选取那些他们觉着合适的、引人注目的工厂(当然肯定要在德军飞机的航程范围内),然后便随意地发起空袭。
image007.jpg
车里雅宾斯克“坦克城”中生产的T-34中型坦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09: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虑到德国人对其情报机构的态度,这一点并不令人惊讶。虽然德军战区和战术情报经常可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但他们的战略或经济情报却往往是错的。在德国空军中,情报是最不受重视的机构之一,其不受人待见之甚居然达到了这样的程度:有能力、有志于去作战司令部任职的军官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担任情报职务。
  德国空军对苏联工业的研究被汇总成了大量卷宗,其中列出了数百家工厂,包括这些工厂的位置、生产的产品等,都用彩色印刷的段落和章节鲜明地标了出来。可是,倘若有人认真翻看这些卷宗,就会发现相当一部分情报的主要来源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部门的宣传材料,只不过是用来表现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经济取得了多么好的发展之类的。这根本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五年计划的宏伟目标是让苏联整个国家实现工业化,而在这条道路上领头的是一些英雄劳动者。这种宣传为世人勾勒出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农业化阶段的国家正在向现代化转型。但真实情况是,监督工业化建设的是各级人民委员,在当时的苏联体制下,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完成上级规定的指标配额,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报告一些不真实的产量数字。
image009.jpg
苏联表现第一个五年计划宏图的宣传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09: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耶顺内克自己承认,在规划战略空中战役方面,德国空军需要外部机构的帮助。他建议组建一个委员会,负责更新有关苏联经济的情报,方法包括利用可公开获取的文献、审讯战俘、侦察报告和与类似德国工厂的对比研究。耶顺内克的确承认了德国空军在这方面的不足,但没想到的是,他的建议却让众多鱼龙混杂的第三帝国军事情报和民间机构参与到了目标选择的决策过程中。就连党卫军头头海因里希•希姆莱也要来插一脚,提出了他认为合适的轰炸目标。在这些机构和建议中,最重要的是由年轻且雄心勃勃的德国军备及战争生产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建立的一个委员会。
  从理论上讲,将众多机构在各个方面的经验汇总到一起是个挺不错的想法。但实际情况是,让这么多机构参与到目标选择的讨论过程中严重妨碍了决策的制定。真正有影响力的建议者(如施佩尔部长)为了能在行动中轰炸真正有价值的目标而与一大群非专业人士展开了争论,最终讨论的结果耽误了很久才出来,而且是低效的,内含许多浪费性质的重复轰炸活动。
  由于被各项任务的要求和德国日甚一日的糟糕战局折磨得身心俱疲,耶顺内克在1943年8月18日选择了自杀。接替他的是京特•科尔登(Günther  Korten)空军上将,原第1航空队指挥官。科尔登是位战略轰炸的狂热鼓吹者,他也是耶顺内克提出的对苏战略轰炸计划的热情支持者。正如他向德国空军总参谋部的代表们所陈述的那样,他的目标是在东线打造一支堪用的攻势空军,轰炸机部队的主力将对苏联工业展开战略空袭,并对俄国腹地纵深的铁路网展开大范围空袭。
  在手忙脚乱地进行了一番情报搜集活动后,德军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从1942年底开始,苏联的工业生产便已能补充绝大部分战损,特别是坦克装甲车辆和飞机。苏联中型和重型坦克的生产引发了德军的巨大关注。事实证明,全苏联的工厂每月一共可生产约2000辆坦克(一年就是2.4万辆)。如果这一产能不受阻碍地继续进行下去,那么算上战损,到1944年4月时苏联将拥有一支装备1.1万辆坦克的钢铁洪流。空中力量对比的偏斜更令德国人感到不安:德国空军在1943年7月付出了难以置信的努力,才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维持了与苏军的空中均势。从那以后,苏联红军空军便逐渐掌握了东线天空的支配权。德军档案卷宗中的大量统计数字和文字叙述传达了这样一条确凿无疑的终极信息:单凭战场上的战术胜利,德国根本无法打败拥有飞机和坦克数量优势的俄国人。
il-2.jpg
位于古比雪夫的苏联飞机厂正在生产伊尔-2强击机
  第二个结论更有意义:虽然在1941年秋天对工厂进行了大规模搬迁,但苏联相当一部分军事工业仍处在德军现役轰炸机的航程范围内。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业集中到了被称为“康采恩”的巨型工业联合体之中,这简直就是为空袭而“量身定制”的。面对德国空军的毁灭性打击,苏联战时经济的一些重要部门可谓是“门户大开”。最终,制定一份可行的空袭计划的重任落到了德国空军总参谋部(特别是作战部门)的肩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09: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力官僚之野望
  我们很难说清,在德国空军的官僚中,是谁最先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空袭预案。德国空军行政办公室下属的建筑部部长是斯坦曼(Steinmann)教授,他提议轰炸苏联的电网。斯坦曼教授写道,被称作“俄罗斯国家电气化委员会计划”(GOELRO  Plan)的苏联国家电气化项目是约瑟夫•斯大林首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列宁自己也曾写道:“适合最新技术水平并能改造农业的大工业就是全国电气化。”其结果就是,在俄国的整个欧洲部分,苏联人建设了众多发电厂,为所有的重要工业区提供着电力。
  斯坦曼注意到,苏联电力工业的一大典型特征是整合进了产量巨大的工厂群之中,那些分布在莫斯科-上伏尔加地区的电厂是最有价值的空袭目标。一旦把这些巨型发电厂的电力生产活动打断,就有望引发该地区工业生产活动的无序和混乱。苏联发电厂中使用的许多汽轮机和其他设备是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进口的,这就意味着它们一旦被毁,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替换。施佩尔下属的那个委员会拥有大批工业专家,为首的是鲁道夫•卡尔(Rudolf  Carl)博士,此人是德国电力规划总监。卡尔博士也同意斯坦曼教授的建议。
image013.jpg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欧洲部分工业经济结构地理概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反,德国空军的情报机构此前由于未能提供足够的目标情报而导致了失败,他们此时更关心的是如何弥补这一缺陷。于是,德国空军的情报机构自己展开了调研,其分析人员研究了苏联航空发动机、机体、合成橡胶、航空汽油和滚珠轴承的生产情况,还研究了苏联的交通运输系统。他们给出的建议是,应打击苏联的军事航空工业,还要打击苏联中型和重型坦克的生产。不过,由于兵力不够,因此其提出的目标清单需要被砍掉一部分。最终,德国空军的情报分析人员建议空袭位于高尔基市、乌法、喀山、古比雪夫和莫斯科的航空发动机工厂。在这些城市中,只有莫斯科和高尔基市位于德军现有轰炸机基地的攻击范围内(此时已经到1943年年底了)。更有甚者,德国空军的情报机构长期将他们自己提出的这份轰炸目标清单置于其他人提出的轰炸目标清单之上,他们希望德军的远程轰炸机最终能执行他们所指定的那些空袭。
image015.jpg
艺术家笔下的古比雪夫航空发动机工厂
  与此同时,德国陆军的数个机构也在寻求参与到对空袭目标的选定过程中,这其实是没意义的,因为会导致无效的重复轰炸活动。德国陆军许多情报机构给出的建议中,包含大量无用或是无关的信息,例如要轰炸的某座工厂的主管是不是犹太人。总的来看,德国陆军对空军战略的横插一脚让本就饱受拖延之苦的“铁锤计划”的制定又拖了一阵子。
  到1943年11月初,科尔登上将手下主管作战的参谋卡尔•科勒(Karl Koller)将军分析了各方提出的建议。卡尔将军承认,很多时间被白白浪费掉了,但他同时也认为,即使在最虚弱的状态下,德国空军依旧有能力对苏联的战争经济发动一场瘫痪性空袭。德国空军的作战参谋们拒绝采纳他们本军种情报部门提出的建议,而是选择莫斯科-上伏尔加地区11座主要的发电厂作为目标。这一选择可能也受到了施佩尔的影响——施佩尔的声望在1943年年底逐渐达到了顶峰,而且德国空军的作战参谋们也不屑于听取来自他们本军种情报部门的意见(此外空袭飞机发动机工业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行的)。卡尔将军的结论是,摧毁发电厂能有效地瘫痪苏联在该地区的军火生产。德国空军准备对每座电厂都出动一个轰炸机大队(约下辖30架双发轰炸机)进行攻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09: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线战场上的德军轰炸兵力
  在将空袭计划从纸面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颇为棘手的问题。即便战争已经进行到了这种“晚期阶段”,德国空军手头上还是没有一款性能令人满意的四发轰炸机。战前的原型机(如容克斯Ju  89和道尼尔Do 19,其更为人知的名字是“乌拉尔轰炸机”)已被证明超出了当时德国航空工业的能力,无法大规模量产。之后推出的亨克尔He  177则被证明是一款技术上的噩梦。直到1943年年底,德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还在使用大战之初就使用的He 111和Ju 88轰炸机。稍微先进一点的道尼尔Do  217轰炸机也已投入使用,但仅仅装备了一个大队。Do 217轰炸机可以挂载“弗里茨X”(Fritz  X)炸弹,这是那个年代的精确制导弹药。德军准备用这种炸弹来轰炸乌格里奇和雷宾斯克水力发电厂的涡轮机。
image017.jpg
“弗里茨X”炸弹,二战期间德国空军的空对面制导武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09: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怕把此时德军各条战线上所有的轰炸机都凑到一起,其总数也不足1000架。虽然德国的飞机总产量在增加,但生产重点已转移到用于本土防空的战斗机身上,这导致增加轰炸机的产量成了痴人说梦。更糟糕的是,在支援陆军的战斗中,东线德军的轰炸机兵力还在不断地被消耗。
  在这一巨大的困难面前,东线德军的轰炸机部队大部分被集中到了第4航空军手里,直接置于鲁道夫•迈斯特(Rudolf  Meister)空军上将的指挥之下。第4航空军非常仔细地开展了夜间精确轰炸训练,轰炸需出动领航机和目标照明技术,还需得到无线电导航的协助。科尔登上将坚持认为,空袭兵力需要被编组为一支独立的战略轰炸机力量,只向最高指挥层负责,这样就不会受到东线战场种种其他作战压力的困扰。
  让“铁锤计划”难以开展的另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是,德国空军的作战规划部门发现,仅用手头上可用的部队是无法完成任务的。对11座发电厂同时发起攻击本身就是一次风险巨大的活动,除此之外,规划者们还不断抱怨,称这场作战大大超出了部队的能力。作战参谋们甚至命令德国空军的情报部门开始研究一项名为“关于对苏联军备工业进行空袭以作为战略空中战役基础”的建议。这一建议似乎向人们表明,之前提出的空袭发电厂的计划不仅仅是一项应急措施,而更像是一场针对苏联的长期战略空中战役的第一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新产生的建议,如应该对这11座发电厂进行反复的攻击,这反映出德国方面已经认识到,彻底摧毁此类受到严密保护的目标是很困难的。
  其他提出的任务只会让德国空军的作战力量变得更加分散。情报机构还列出了一份包含关键工业设施甚至个别小目标的清单,并认为轰炸这些目标是有利可图的。相关的计划提出,可派遣小股兵力(如尚未完全做好战备的He  177远程轰炸机),在容克斯Ju  290侦察机的协助下攻击遥远的乌拉尔地区的目标——那里是苏联飞机发动机生产的核心地带。最后,也是最有意义的是,德国空军的情报机构起草了一项计划,旨在瘫痪苏联境内的交通运输网络。很明显,该计划是受到了美军第15航空队在意大利境内开展的代号为“绞杀行动”(Operation  Strangle)的空中遮断战役的启发。
Ju290.jpg
容克斯Ju 290侦察机
  无论如何,所有这些计划都必须等到第4航空队完成对其轰炸机部队的训练,这一直拖到1944年3月才结束。与此同时,苏军在东线战场北部施加的压力正迫使德国陆军向新的“黑豹-沃坦”防线(即所谓的“东墙”)撤退,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预定的战略轰炸作战,因为德军的撤退导致其无法再使用德诺和普斯科夫的空军基地——从这两处基地起飞,德军飞机可以轰炸位置最偏东的3座发电厂(位于高尔基市)。来自各方的建议都坚持认为,对11座发电厂的空袭必须同时进行,以便造成完全的经济瘫痪。现在,上述目标中非常重要的3个已经不在亨克尔轰炸机的航程范围内了。
  虽然原本精心筹划的攻击计划一下子被打乱,修改后的计划却迟迟没有出现。德军第6航空队指挥官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Robert Ritter von  Greim)上将提出,可将计划改为出动第4航空军的全部兵力(约350架轰炸机),针对大莫斯科地区发动12至15轮大规模的恐怖轰炸。格莱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位王牌飞行员,后来成了位铁杆纳粹党员,当戈林于1945年“擅离职守”之后,希特勒任命格莱姆为新一任德国空军总司令。格莱姆相信,集中攻击莫斯科地区的军事和工业设施既可以给工业目标造成严重破坏,又会给莫斯科城区带来不小的损失,后者可以削弱工业劳动人口的士气,甚至有可能让民众不再相信斯大林。
  冯•格莱姆这一非同寻常的提议太过于理想化了。最有可能的解释是,他是在尝试着以某种形式保住“铁锤计划”。德国空军的情报部门也沿着同样的思路走了下去。在仔细判断了斯坦曼教授的计划之后,他们在1944年2月21日得出结论说,对莫斯科-上伏尔加地区的电力供应发动一场系统性的突袭仍然是可能的。卡尔•科勒将军在给提议的回复中承认,尽管制定一项新的攻击计划是有必要的,但他并不认可格莱姆的“恐怖轰炸”提议。他争辩说,这种行动看上去只能“让俄国人的决心更坚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4-11-23 16: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