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概述
1977年6月6日,美国中子弹的爆炸成功(这次试爆充满了争议)突然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与此同时,《华盛顿邮报》上刊登出了“中子杀伤弹头隐藏在ERDA的预算中”这样的文章标题——这里的“ERDA”是“美国能源研究开发署”(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的缩写,是美国负责核武器研发的政府机构。
《华盛顿邮报》上的这篇头版文章——也是记者沃尔特•平卡斯(Walter Pincus)诸多作品中的第一篇——中写道:“美国即将开始生产其首款专门被设计用来通过释放中子的方法而杀死敌人的战场核武器,而非通过高温和冲击波来破坏军事设施。”其他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纽约时报》报道说:“核武器的使用者们已经展现了一种新理念:中子弹可以在保存建筑物、坦克和大炮的同时杀死人。”
围绕着中子弹而引发的喧嚣在今天已经几乎被人们所遗忘了,但是在1977年到1978年间(在1981年又出现过一次),有关中子弹的新闻几乎不断出现,这是一个引起美国、欧洲和苏联高层领导人激烈争议的国际问题。
经过将近一年的踌躇和犹豫,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最终于1978年4月决定推迟中子弹的生产,尽管他并没有彻底取消这个计划。罗纳德•里根总统在1981年重新提出了这个问题,并最终选择生产中子武器——但却把它们存放在仓库中。
“中子弹”实际上是“增强辐射武器”(enhanced radiation weapon,ERW)的通俗说法,是一种可以安装在美国陆军的近程火箭和炮弹上的小型氢弹头。其目的是取代已经部署在欧洲地区的战术核武器——这些核武器的战斗部是原子弹,而不是基于氢元素的爆炸装置。
冷战期间东德和西德的态势简图。富尔达这座城市靠近东德和西德的分界线,并由此将该地区的一处山谷命名为“富尔达缺口”(Fulda Gap)。倘若苏联和华约组织与北约组织爆发了战争的话,那么该地区是最有可能遭受苏东方面的军队进攻的地点。苏军部队将会试图用其坦克兵力在该地区达成突破,并由此获得一条用于进攻的便捷的地理通路,然后直取法兰克福(Frankfurt)。如果战争爆发,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之一就有可能发生在该地区 由于苏联和华约组织在装甲部队方面拥有数量上的优势,因此西方盟军的指挥官是有可能会动用战术核武器(如中子弹)来迟滞或阻挡苏东军队的推进的。使用像中子弹一类的增强辐射武器可以把由冲击波和热效应导致的严重破坏限制在很小的一片区域内,但其产生的致命辐射可以穿透敌人的装甲。相比之下,如果使用普通核武器产生同样大小的辐射杀伤的话,那么其冲击波和高温毁坏的区域要大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