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6 的实战与应用
编成与训练
20 世纪 60 年代,苏军联开始组建直升机独立团,为合成化部队配套。大部分米-6 都编入了这些独立团。一般每个独立团编两个米-6 中队(12~15 架)和两个米-4 中队(后改为米-8 中队)。
此后,各独立团分别归隶于苏联各军区及苏军海外作战集群。例如,第 239 警戒直升机独立团隶属于苏军驻德国作战集群,第 340 直升机独立团隶属于喀尔巴阡军区,第 51 警戒直升机独立团隶属于基辅军区,第 320 直升机独立团隶属于奥德萨军区,第 280 直升机团隶属于中亚军区,第 181 直升机独立团隶属于土耳其斯坦军区。
米-6 准备运输部队 苏军关于军区直升机独立团的指挥权归属问题一直比较纠结。组建这些直升机独立团的初衷是为了配合地面部队作战,但指挥权却掌握在空军手中,给作战指挥造成了不便。因此,地面部队一直强烈要求能够直接指挥这些配套支援单位。但实际上一直到 1991 年才理顺了指挥关系。
米-6 还编入了一些独立直升机中队和混合飞行团,用于直接保障军区、作战集群和陆军航空兵的指挥机构。这些单位编成内有各种运输机、特种任务机以及直升机,通常有编有 1~2 架米-6VKP 或米-22 直升机,有时则为同等数量的运输直升机。例如,第 456 独立直升机团编有 1 架米-22,第 296 独立直升机团编有 2 架米-6VKP。
苏军的米-6 直升机与 ASU-57 坦克歼击车 第一批飞行员在厂家帮助下完成了米-6 的改装训练后,苏联又组建了专门的米-6 改装训练中心,驻托尔若克的一个飞行团成了米-6 改装训练的先头部队。在此飞行团基础上,苏联又组建了陆军航空兵第 344 作战和改装训练中心。随着米-6 改装训练完成,苏联直升机飞行员终于进入了燃气涡轮发动机时代。
北方舰队第 830 独立团的米-6 反潜直升机 米-6 飞行姿态非常稳定,尤其在巡航飞行时简直可以说是一种乐趣。但它在低速状态下会产生轻微的振颤,而且起飞重量如果超过 42.8 吨的上限就会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另外米-6 和米-4 直升机在飞行技术上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做机动动作时比较迟缓。为解决这些问题,苏军规定以滑跑作为标准起降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飞机的起飞载重能力,而且也较好地克服了振颤问题。
前轮触地滑跑起飞是苏军直升机在高温高原地区的标准起飞程序 米-6 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