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F-15与F-16的进化
1970年代,大量专为空优而生的F-15进入现役。同时,由于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渐增长的对于战机技术和数量的需求,为F-15寻找的低成本替代品的工作也在顺利开展。1970年代还回归了在正式进入生产前先生产原型机的传统。这样的环境让F-16不仅成为了一种卓越的日间战斗机,并且还有能力进行对地轰炸。战斗机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美国在1980年时就足以使用这些新技术为仅仅服役还不到10年的F-15和F-16进行一系列升级,并为接下来先进战术战斗机(ATF)的研发打好了基础。
由于进行的平行项目太多,故事从这里必须暂时放弃之前简单的按照时间叙事的方式。这一段的故事将会主要讲述1982年F-15与F-16的进化。随后,我们将回到1970年代中期,追踪与F-15和F-16升级同期的先进战机技术。故事将会在ATF项目开始后继续向后延续。
F-15E 攻击鹰
在1970年代末期,麦道,休斯,斯佩里,利顿(利顿工业),以及IBM共同投入了5000万美金来把早期的F-15双座型翻新成一种名为“攻击鹰”的飞机。这架飞机的出生是因为这些公司一致认为空军将会扩充自己在欧洲的全天候战斗轰炸机部队。这种战机将会保留它所有的空战能力,但是同时拥有更强的航电设备并可以携带巨量炸弹。虽然空军并没有对于这种飞机的需求,但是仍然对于它保持了“高度兴趣”。欧洲的一些官员也极为反对使用只能在晴天作战的F-16来替换可以全天候作战的F-4。同时,这项研究也代表了一种对于F-15研发初衷——“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的叛离。
打击鹰于1980年7月8日完成首飞,并于同年范堡罗航展向民众公布。它使用了麦道最新的FAST套件(fuel and sensor, tactical),其炸弹载荷可以安装在机身上的保形油箱挂架中,有效的降低了飞行阻力。
攻击鹰可以在它为1.4马赫速度下特别设计的MER挂架上挂载高达22枚500磅Mk.82炸弹。其最大满载更是高达24000磅的各类对空对地弹药。并且即便满载上阵,F-15E的翼载仍然维持在70磅每平方英尺的水平。这就允许飞机在满载情况下仍然保有很强的机动性,但是导致了它在低空的操控感相当粗糙。(F-111和狂风IDS则有120磅的翼载,这为它们在低空提供了相当优秀的操作性)
制造中的保形油箱
在F-15B上安装第一个保形油箱
多用途的保形油箱
F-15攻击鹰在1980年7月8日首飞中挂载了巨量炸弹,令人印象深刻
使用F-15B进行改装的F-15攻击鹰原型机 麦道认为执行空对地任务是需要双人一起才能完成,所以他们在攻击鹰的后座上也安装了先进的控制与显示系统。通过连接在具有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模式的使用了可编程数字处理器的APG-63雷达上,这些控制与显示系统可以提供地面绘图,目标选择以及导航功能。这种信号处理器已经被安装在了所有1980年5月之后生产的F-15上,它同时也是随后被广泛采用的诸如地形跟踪/地形躲避雷达之类的重要升级的基础。为了证明攻击鹰可以完成空军未声明的全天候空对地任务,麦道启动了一个二阶段飞行测试以测试这些新的技术和能力。第一阶段的目的是展示在低空高速且不稳定飞行状态下,使用SAR模式进行武器投送。而在1981年春天开始的第二阶段,则测试SAR与其他传感器与制导武器的整合性能。
攻击鹰在工业中的开发者使劲浑身解数对空军高层进行游说,以争取经费来完成它的飞行测试。但是在1981年,美国空军中负责研究,开发,采购的副部长:凯利•伯克中将表明“我们并不喜欢F-15攻击鹰,但是我们对于一种比攻击鹰更差,更简单的对F-15添加对地能力的改进非常感兴趣。”
而他们所期待的,就是之后的F-15E。预算最后被投入了一种通过使用更大的HUD,更强电脑,更强散热以及可以支持AMRAAM和小牛的重布线空对地航电,具有更强空对空以及空对地性能的F-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