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阿根廷的 Ta 183
二战结束后,众多优秀的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来到阿根廷,其中就有天才的飞机设计师如库尔特.谭克(Dipl. Ing. Kurt Tank)和莱因.霍顿(Reinmar Horten)等。尽管 Fw 190/Ta 152 系列战斗机已经名垂青史,谭克还是很乐意开始第二次职业生涯,他成功网罗了一大批前福克-武夫公司的技术人员。1947 年,谭克的设计组在科尔多瓦成立,任务是为空军设计一种性能大幅超越“箭”I 的喷气战斗机,该方案被命名为“箭”II,这项任务对谭克来说算不上困难,因为他的设计组早在 1944 年末就在为德国空军开发第二代喷气战斗机了,这种被称作 Ta 183“乌鸦”(Huckebein)的新式飞机具有紧凑的结构和洗练的外形,主翼带有 32 度后掠角,使用亨克尔 He S011A 喷气发动机,该机在 7,000 米高处可以达到 967 公里/小时的极速。由于拥有研制 Ta 183 时积累的空气动力学研究成果,谭克要做的就是利用各种现成的资源完成设计,然后再生产出原型机进行测试飞行。谭克不知道苏联此时也在利用相同的空气动力学数据设计他们的喷气战斗机,即后来的米格-15。
IAe.33
与苏联表兄类似,“箭”II 也装备了罗尔斯-罗依斯“尼恩”(Nene)II 引擎,虽然“尼恩”比 He S011A 具有更大的功率输出,但是“尼恩”采用了离心式压气机,比采用轴心式压气机的 He S011A 需要更大的机身截面,“箭”II 的外形因此变得较为丰满,不过仍然算得上优雅。带有负攻角的主翼被安装在机体上部,其 40 度的后掠角甚至比 Ta 183 的还大,引擎被布置在飞机的重心处,T 形尾带有一定的后掠角,飞行员坐在加压座舱内,其水滴形的座舱盖可以提供良好的视野,该机的机载武器为 4 门 20 毫米航炮(机头两侧各有 2 门),与德瓦蒂纳设计的“箭”I 不同,“箭”II 采用了许多航空制造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使阿根廷的航空技术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