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斯博士的M2-F1小型验证机
毫不意外的是人们仍然怀疑M2的气动设计到底能不能飞,为此NASA德莱顿中心一位名叫罗伯特•D•“戴尔”•里德的工程师制造了一架60公分长的无线电遥控M2模型,用另一架遥控飞机挂载升空后释放,结果M2模型滑翔起来非常稳定。里德凭借模型成功游说NASA同意先制造一架M2-F1小型验证机。
M2-F1的整个制造过程走了极简主义的极端,并或多或少进行了秘密,经费从设施维护预算中挤出来,大部分工作都是志愿者完成的。一开始,M2-F1在NASA总部的报告中被形容为一个“全尺寸风洞试验模型。”显然,那时官僚主义在德莱顿还没有盛行。
完工后的M2-F1是一架低技术含量、钢制框架胶合板机身、固定起落架的升力体飞机。内部安装的固体燃料火箭并不是帮助该机起飞,而是用于降落。由于升力体的滑翔比不高,所以飞行员可以通过火箭发动机来减缓下滑角度,让降落更加顺畅。M2-F1最初的试飞都是用拖车拖曳升空的,由于M2-F1相对于汽车来说相当沉重,所以在时速超过160千米时才会升空。拖车是一辆改装了大马力发动机的庞蒂亚克敞篷车,能成功放飞M2-F1。在1963年8月16日M2-F1首次由飞机拖曳升空前,庞蒂亚克完成了约90次地面拖曳试飞,当天M2-F1被一架R4D运输机(道格拉斯DC-3海军型)拖曳升空。
一开始,M2-F1在NASA总部的报告中被形容为一个“全尺寸风洞试验模型。”
拖车是一辆改装了大马力发动机的庞蒂亚克敞篷车,能成功放飞M2-F1
1963年8月16日,M2-F1被一架R4D运输机(道格拉斯DC-3海军型)拖曳升空 升力体的表现出奇地好,但需要飞行员胆大心细。首先该机的滑翔比,也就是飞行的距离和下降的高度之比预期的要低,大约只有2.8,而小型飞机的滑翔比一般为10,滑翔机的滑翔比一般为60。其次升力体有绕横滚和偏航轴摆动的趋势,至少有两次M2-F1在拖曳时翻转成肚皮朝天的姿势,好在两次飞行员都释放拖缆后安全恢复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