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A型“标准”导弹的局限性很大,但能发射“百舌鸟”和“标准”的F-105G还是相当成功。1968年,安装了马克森电子公司引导头的AGM-78B问世。战术空军司令部仍需要新的“野鼬鼠”飞机来补充数量有限且持续减员的F-105G,他们选择了保留了诸多舰载机特点的麦道F-4C“鬼怪II”。F-4C的改装内容包括安装利顿ALR-53远程寻的接收器以及ALR-46,ALR-46用于威胁分类,ALR-53用于精确定位辐射源。改装后的飞机通常被称为EF-4C。
F-4C“野鼬鼠”是一种昙花一现的过渡机型 在越南战争的下一阶段,随着北越扩大部署地空导弹和不断更新装备,“野鼬鼠”飞机的任务也更加繁重。SA-2后期型和SA-3地空导弹的雷达工作在高于导弹接收机的频率上,降低了“野鼬鼠”们的作战效率。尽管如此,美国空军在1972-1973年发动的“后卫II”战役还是打断了北越防空系统脊梁,“野鼬鼠”飞机掩护了大多数攻击机群飞向目标,并在他们撤出时提供保护。
越战结束时,美国空军已经损失了几十架“野鼬鼠”飞机,42名机组乘员战死、失踪,或被俘。出现这么大的伤亡并不奇怪,因为“野鼬鼠”在每次任务中都要面对令人难以置信的危险。用美国空军退役中校艾伦·拉姆的话来说,他们就是“捉SAM的捕蝇纸”。据估算,“野鼬鼠”摧毁(或协助摧毁)了超过40座SAM阵地,但该数字并不足以说明“野鼬鼠”的真实战绩。当“野鼬鼠”在空中盘旋时,北越SAM雷达操作员往往会关闭雷达以求自保,这样就使美国攻击机群能在相对低威胁的环境中作战了。由此挽救的飞行员生命虽然无法统计,但对于攻击机群来说,“野鼬鼠”的确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第一代“野鼬鼠”们证明了SEAD任务的效果,揭示出该任务在美国空军整体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SEAD任务是如此重要,所以美国空军战后在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武器学校专门设置了SEAD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