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089|回复: 19

浅谈中外航空弹射座椅的发展(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4 09: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万磁王 于 2015-8-27 11:50 编辑

一弹化去关头险,青鸟乘风再入云(一)——浅谈中外航空弹射座椅的发展
一弹化去关头险,青鸟乘风再入云(二)——浅谈中外航空弹射座椅的发展

原作者:兵器迷的天空

  近期的两篇关于弹射座椅的文章。即王立杰先生的《飞行安全的最后防线——浅谈弹射逃生》和侯知健先生的《谈谈我国战斗机的弹射座椅》。兵器迷看了,实在手痒。
  手痒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两篇文章都非常专业,兵器迷认同其中的很多的资料和观点,同时学习到很多相关的知识。二是兵器迷对此道也略知一二,因此非常希望谈出来做个分享,既补充一些个人的不同意见,也借此表达对同道的敬意。
  与前两篇相比,兵器迷的本系列文章,有两个不同的特点。一是会侧重介绍中国研制弹射座椅的相关工作,并更多的探讨飞豹战机事故的弹射因素。二是会从总体脉络上,将几代弹射座椅的发展历程做个总结性的介绍。希望感兴趣的军迷,能够结合这三篇文章的内容,相互印证,判断取舍,对弹射座椅有个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
  开聊!

一、世界航空弹射座椅的发展历程简述
  其实在二战之前,战机是没有自动救生设备的,飞行员或其他飞行器成员遇到弃机的紧急情况,只有跳伞。也就是说,战斗机飞行员需要自行爬出座舱,跳离飞机并开伞降落。但是,这个办法很快遇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6a00d83542d51e69e20134896e5b3e970c-800wi.jpg
在二战中,用倒飞跳伞能提高生存几率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9: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就是迎面高速气流。
  随着技术的发展,战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飞行员自行出舱时面临的迎面气流速度也随着提高。飞机到了600公里时速时,飞行员靠自身体力,已经难以克服迎面气流出舱。就算好不容易出舱了,也容易在离机时被高速气流刮到机尾,因而碰到尾翼或平尾。这时候的翼面,如同大刀,足可以把飞行员劈成两半,二战时很多飞行员就是这样死于非命的。统计表明,当空速大于360公里/时,飞行员自行出舱跳伞的存活率仅约2%。
  在任何一个国家,飞行员都是极其宝贵的战斗资产,因此对航空自动救生设备的需求日益高涨,弹射座椅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最早的弹射座椅诞生于二战末期,德国空军首先于1943-1944年将以火药为动力的弹射座椅用于He 219型双座夜间战斗机,在此后的七十多年里,弹射座椅的发展按照技术特征划分,大概经历了以下四代。
525068.jpg
He 219型双座夜间战斗机配备的弹射座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9: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代:弹道式弹射座椅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中期的弹道式弹射座椅:先利用类似滑膛炮的原理,将人-椅整体弹出,待人椅分离后打开救生伞。一代座椅的主要贡献,就是解决了自动弹射有无的问题。这一代的代表产品如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的MK.1和MK.5,以及俄罗斯的米格-15、17的弹射座椅。
SM-2_Ejection_Seat_MiG-15_Mig-17_36862.jpg
米格-15/17的SM-1弹射座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9: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代:火箭弹射座椅
  19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的火箭弹射座椅:弹射分为两个过程,首先弹射机构将人-椅弹射出舱,然后由火箭包继续推动人-椅向上运动。这第二个过程,有效的提高了弹射高度,为低空弹射、甚至地面弹射的飞行员解决了低空开伞的问题。因此,二代座椅的主要贡献,就是解决了零高度-零速度弹射(即大家耳熟能详的零-零弹射)问题。这一代的代表产品,如英国马丁.贝克公司70年代为狂风研制的二代弹射座椅MK.10。
Escapac1-C3_A4G_NATOPSheightGraph.jpg
第二代弹射座椅引入了零-零弹射概念,在地面也能弹射救生。图为A-4攻击机的道格拉斯Escapac1-C3弹射座椅的两种弹射模式
ejector-seat.jpg
马丁贝克MK.7弹射座椅从F-104上弹射的情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9: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代:双态弹射座椅
  1960年代中期-今的双态弹射座椅:所谓双态,即速度状态和高度状态。三代座椅的弹射包线,达到飞行时速0-1000公里,飞行高度0-20公里。因此,三代座椅的主要贡献,主要是解决了亚音速全高度的弹射问题。这一代的代表产品如下:
  -首推俄罗斯“星”联合体大名鼎鼎的K-36系列——讨论现代弹射座椅必须知道K36这个名字(这个座椅将在后文的叙述中大放异彩)——装备苏-17、苏-24、苏-25、苏-27、米格-29、米格-31、图-160、雅克-36,雅克-38。
K36pic1.jpg
大名鼎鼎的K-36弹射座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9: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麦道公司1970年代设计的“先进概念弹射座椅”ACESII(Advanced Concept Ejection Seat),是美国空军的通用型弹射座椅,装备F-15,F-16,F-117,A-10,B-1B,和B-2。其改进型的速度包线已经达到0-1300公里。
100512-F-0344B-007.jpg
ACESII是与俄罗斯K-36齐名的弹射座椅,这是F-2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9: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马丁贝克公司1980年代设计的NACES MK.14,采用微机双态控制的典型三代产品,也是美国海军的通用型弹射座椅。装备F-14,F/A-18系列,T-45等机型。
f7ar_sju17_34br.jpg
装备美军F-14的马丁贝克公司MK.14弹射座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9: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丁.贝克公司的MK.16,则在MK.14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低成本、高性能和重量轻结合在一起,成为欧洲三代半机型的通用弹射座椅,装备包括双风(台风和阵风)、EF2000,F-35也选用了这一型号。
e348642a3b14b2e57c7a7c063f62246d.jpg
F-35的马丁贝克MK.16 US16E弹射座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9: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心的朋友问了,奇怪,为什么美国海军的三代机和四代机都不用本国产品,反而选用了英国的弹射座椅呢?
  这里边有一个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的励志故事:该公司创立于1928年,开始时只在英国市场打拼,在美国其实默默无闻。后来1950年代,马丁贝克在大西洋对岸开了一家分公司,并在1946年7月24日,该公司第一次完成了真人空中弹射试验。这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因为弹射座椅尚属创新事务,安全性如何大家都没底,因此都使用假人模型做弹射试验。敢用真人做弹射试验,说明马丁贝克对MK-5的产品可靠性非常自信。这种标新立异的自信也打动了美国人,甚至允许英国人在美国航母上做弹射试验。舰载机飞行员们饶有兴趣的观看了成功的弹射,并且在一片喝彩声中为马丁贝克打开了美利坚海军市场的大门。从此至今,美海军弹射座椅,就大多采用其产品甚至成为一种传统。而山姆大叔的订单,又等于为该公司提供了通向全球市场的通行证。仅其二代弹射座椅MK.10,后来就被62个国家47个不同机型选用。当然,MK.10产品也确实过硬,仅在海湾战争期间就挽救过28名飞行员的生命。而回顾历史,该公司生产的69000多套座椅,迄今为止(材料显示是2014年底)一共挽救了6994名飞行员生命,成为弹射座椅行业的大腕,这是后话。
11873745_1038697329474303_4080451349364866374_n.png
截止到2015年8月13日马丁贝克弹射座椅的救生数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9: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代弹射座椅:咳咳,说到这个四代,就有点奇怪了。
  四代做引从1970年代末就开始研发,其实与第三代座椅的后期发展可以说是相互交织,平行推进。三代座椅解决了速度和高度的双态控制,但是没有解决“第三态”,就是多飞行姿态的弹射问题。因此四代座椅的主要贡献,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利用可控推力技术和可控飞行技术,实现战机复杂姿态的安全弹射,这是大气层内全状态弹射座椅的最后一个里程碑。四代座椅另外一个任务,就是扩大弹射的速度包线,实现超音速飞行的弹射保障。
  奇怪在哪儿呢?
  虽然前三代座椅的研制大致以10年为一个周期,可到了四代,就是这最后一个里程碑,一直从1970年代末走了快40年,直到今天,也没走完。这就是兵器迷说的奇怪之处。
  为什么这么奇怪呢?
  莫急,待俺细细道来:
  前面说过,三代座椅的飞行包线,从高度和速度看,已经相当全面。如果飞机呈水平飞行,姿态稳定,飞行员的弹射可以说是十拿九稳的。
  但是,问题来了——飞机要是呈水平飞行,姿态稳定,飞行员干吗要弃机跳伞呢?难道说飞着高兴过了钟点儿,一直飞到没油了不成?
  可以理解,大多数弹射,都是发生在飞机受损、飞控异常、动力停车、飞行失速等飞机已经脱离控制的异常情况,其姿态、速度与高度都不利于弹射跳伞程序。在某些场景下,甚至飞行员都可能已经受伤,无法有效操控飞机的飞行。而在这些恶劣条件下,三代座椅的控制能力有限。而四代座椅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具有推力矢量可控和飞行可控技术,并在基础上发展自适应救生能力和生命威胁逻辑控制……等等关键技术。
Vertical_seeking_ejection_seat_test_composite_photo.JPG
70年代,美国海军测试的VSS弹射座椅,在倒置弹射后能迅速扭转姿态爬升
  这些技术,哪一项也不是白给的,而且还要集成起来。这四代座椅几乎就是一个自动飞行器了。研发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也正因为这个,四代座椅的研发快半个世纪了,却始终“在路上”。
  技术性的问题,比较晦涩。愿意和兵器迷一起啃墙皮的同学,咱们第二篇再细聊。
  有性子急的朋友问了,美德俄法都让你说遍了,那中国的弹射座椅进展到第几代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4-12-22 11: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