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研制单位在全国安全救生学术交流会上也坦承,HTY-5的稳定伞“有一点点偏航稳定效果,高速时基本起不到偏航稳定的作用”;而且座椅朝各个方向翻滚时的角速度“最高达到1350度/秒,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即使生还,其受伤概率也一定是很高的”。这意味着飞行员会在瞬间峰值达到35~40倍重力、而且重力方向不断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维持2~2.5秒的高倍重力急剧减速状态,每秒钟还要转上接近四圈,已经严重超出了美国海军标准中的安全极限(1000度/秒)。
目前HTY-5目前的救生成功率仍然维持在100%,关键原因在于现阶段歼-10的坠机事故几乎全部来自发动机失灵;飞行员仍然对弹射时机有很大的控制能力,可以降低到安全速度范围内弹射。如果真进行900公里/小时以上的高速弹射,以HTY-5在鉴定试飞中的表现,不会比美国海军统计中的60%死亡率低。
这张图其实已经将K-36的高速稳定设计几乎全部展示了 2009年HTY-5的电子控制器进行了一次技术升级,进一步优化了低空救生能力;但并没有改进座椅基本设计、强化高速稳定性的公开消息。而我国二代机(包括飞豹系列)上装备的通用型HTY-6座椅,由于性能定位较低,则完全没有稳定性设计。
当然时代总在进步,HTY-5毕竟是我国第一次自研弹射座椅,加上80年代确实没有什么技术底子,性能上存在较大局限性才是合理的情况。而且从低空救生能力来说,HTY-5的表现是可以赞同的。在国内新一代弹射座椅的研制虽然目前公开的资料很少,但从对于稳定性设计的特征点披露来看,它对于K-36座椅的核心设计优点基本都进行了继承。
实际上说得比较赤裸一点的话,不排除是在K-36平台的基础上,修改具体结构(比如座椅角度)、弹射方式(比如抛盖改穿盖)、强化控制系统,甚至添加主动飞行控制能力等等。在国内的新研制机种里,值得如此下本的应该也只有歼-20了;具体新一代座椅的性能将会进步如何,还有待日后的资料披露。
笔者不喜欢讲情怀,作品中所有性能数据等信息均源于已公开发行的专著和文献,任何人均可在新华书店和知网/万方/维普中查询、购买。
本文涉及到的资料,部分如下:
《某型弹射座椅鉴定试飞技术》
《现代火箭救生技术概论》
《弹射座椅的发展趋势》
《提高弹射救生安全性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