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大海上,强大的陆基雷达系统和前线自动指挥系统全无用武之地;以预警机为主导的探测体系如同洒在面饼上的胡椒面,根本无法像冷战时期欧洲地区那样完成几乎双向透明的态势感知。依赖广袤的战场环境和双方都不甚完备的态势感知,重型战机可以依靠自己的大航程自由的规划进攻和撤退路线,同时从几个轴向上同时给予敌人打击。而不必像场地域狭窄,兵力密度极高的欧洲那样升空即交火,只能直来直去的交战和往返。在二战时期,制空战斗机中体型最大,单价最高的P-38“闪电”扬威太平洋战场即是最为经典的案例。而冷战时期美国海军的F-14战斗机更是几乎完全不计成本的换取极强的态势感知能力和相对较高的作战半径。我国周边的东南亚诸国及日韩,在军费投入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在战斗机换代时也大多不惜血本的购买基于F-15/苏-27平台的重型战斗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个毗邻南海的弹丸之地,却分别拥有苏-30M公里和F-15SG这两大作战半径惊人的重型战机。充分说明即使在家门口的大洋上作战,重型机优秀的态势感知能力和出色的滞空时间依然具有轻型机无法依靠数量弥补的优势。
马来西亚空军和自己战略纵深极不相称的苏-30MKM战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