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万磁王

五星下的雄鹰——从引进苏-35的新闻谈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09: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在茫茫大海上,强大的陆基雷达系统和前线自动指挥系统全无用武之地;以预警机为主导的探测体系如同洒在面饼上的胡椒面,根本无法像冷战时期欧洲地区那样完成几乎双向透明的态势感知。依赖广袤的战场环境和双方都不甚完备的态势感知,重型战机可以依靠自己的大航程自由的规划进攻和撤退路线,同时从几个轴向上同时给予敌人打击。而不必像场地域狭窄,兵力密度极高的欧洲那样升空即交火,只能直来直去的交战和往返。在二战时期,制空战斗机中体型最大,单价最高的P-38“闪电”扬威太平洋战场即是最为经典的案例。而冷战时期美国海军的F-14战斗机更是几乎完全不计成本的换取极强的态势感知能力和相对较高的作战半径。我国周边的东南亚诸国及日韩,在军费投入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在战斗机换代时也大多不惜血本的购买基于F-15/苏-27平台的重型战斗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个毗邻南海的弹丸之地,却分别拥有苏-30M公里和F-15SG这两大作战半径惊人的重型战机。充分说明即使在家门口的大洋上作战,重型机优秀的态势感知能力和出色的滞空时间依然具有轻型机无法依靠数量弥补的优势。
4557224_large.jpg
马来西亚空军和自己战略纵深极不相称的苏-30MKM战斗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09: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在基础设施差,机场密度低的中南半岛和青藏高原,机场数量和高原山地对于整个后勤体系的限制决定了这一地区无法像欧洲那样密集靠前部署大量的战斗机。在双方数量无法构成压倒性差距的情况下,高端重型战斗机在单机质量上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与这一情况类似的是苏联的西伯利亚荒原到北冰洋这一地区;在这种基地数量稀少,传感器密度低,地理空间广阔,后勤系统受到严重限制的环境下,除去为降低成本和空军合购的战斗机,苏联国土防空军装备的历代专属机型无不是拥有超大航程和超大雷达孔径的重型战斗机。其在冷战高峰期的典型代表——米格-31战斗机,就是一个正常起飞重量达到41吨,雷达孔径1.4米,拥有1000公里以上作战半径的怪兽。在当时苏联电子工业相对西方薄弱的情况下,米格-31仍然率先在战术飞机上采用了大尺寸的无源电扫雷达,其对于态势感知能力的强调可谓登峰造极。而美国在对应的阿拉斯加方向负责攻势空优的王牌部队——第3联队,装备的也都是拥有大航程和强大态势感知能力的F-15C战斗机。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围绕这类使用环境的战斗机,必然是具备远航程,大传感器孔径,价格昂贵的重型战斗机。
  可以说,一款完全独立研发重型战斗机和配套的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不仅是迈入世界一流航空工业俱乐部的资格证,也是切实符合我国的国防需求的。欣慰的是,作为我国挑战世界战机性能王座的作品——歼-20,已经在快速的研发过程中,而配套的第四代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自然也在稳步进行。但是我们必须同时清醒的意识到,与歼-20相同技术水平的F-22,早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批量化装备部队,而真正和F-22一样装配四代发动机的全状态歼-20,暂时还看不到它的身影。拥有作为大国之傲的重型战斗机,和它背后代表的强大航空工业体系——追逐它们的路程,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F-22_Raptor_-_070212-F-2034C-110.jpg
F-22早在2005年就已装备服役,不管歼-20进度再快,至少目前我军还没有能真正挑战F-22空中霸主地位的型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5-2-2 18: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