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事后的调查报告显示︰失事发生原因为机身斜站位(Canted Fuselage Station)CFS337处的右侧上纵梁断裂,失事机上纵梁残骸经金相分析(Metallurgical Analysis)后,发现破断面处的厚度仅有0.039英吋(不到一毫米)到0.073英吋,完全不符合蓝图规定的0.090到0.110英吋厚度,且上纵梁表面粗度(surface roughness)也较蓝图规定粗糙。过薄的破断面直接造成上纵梁局部应力大幅升高,在反复的飞行负载作用下,上纵梁很容易由粗糙面产生多处的疲劳初始裂纹,继而在后续的飞行负载中持续成长,最后导致上纵梁完全断裂。
问题就出在这根纵梁上
对其他F-15检查后也发现了裂纹 这架F-15C于1982年开始服役,失事时飞行时数接近5,900小时。F-15C原始设计规范为“安全寿命”(Safe Life),服役寿限为4,000飞行小时,在美国空军颁布“容许损伤”(Damage Tolerance)设计规范后,重新依据此规范进行分析,服役寿限延长到8,000飞行小时,并以16,000飞行小时的全机疲劳试验来加以验证。由于分析数据显示上纵梁的裂纹成长寿命高达31,000飞行小时,依据设计规范其定期检查时距为15,500飞行小时,远超过飞机的服役寿限,且上纵梁在全机疲劳试验过程中也未发现有任何损伤,所以虽属攸关飞行安全的主要结构件,但在服役期间内并不需要进行定期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