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JET喷气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825|回复: 19

潜艇沉没奇闻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2 11: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大家在B站关注CHNJET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莱茵船长

  众所周知,潜艇隐蔽性良好,具有强大的作战和威慑能力,是各国海军装备的重要战斗舰艇之一。但自潜艇诞生以来的数百年间,因事故造成的潜艇沉没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因各种莫名因素和离奇原因导致的潜艇事故,多年来已传为奇谈。而那些在惊心动魄的潜艇战例的背后,又有着不少趣闻和传奇。这些既引人入胜又不仅令人扼腕的故事一方面记录着当年发生在大洋深处的生死瞬间,一方面为今天的世人积极关注潜艇的安全敲响着警钟。
勇士的悲歌
  千百年来,人类都一直有两个看似毫无可能的梦想:象鸟一样在空中翱翔和象鱼一样在海底畅游,而人们设计建造早期实用化潜艇的进程是比飞机领先许多的。根据资料记载,早在300多年前的17世纪,就有多名发明家曾为潜艇的设计构想甚至实际建造付出过努力。而在那个充满着未知和冒险的年代,这些饱含探索精神的尝试也伴随着生命的代价。
  1774年,来自英国德文郡的木匠约翰.戴伊(John Day)弄到了一艘50英尺长的帆船“玛利亚”号,在船体舯部加装了一个12英尺长的水密船舱,然后用绳索在船体周围捆绑了75个木桶作为压载水舱。在船的龙骨处安装了两个各重10吨的压舱物,以铁条和螺钉固定,船舱内还安装有额外的10吨重的压舱物。戴伊还在水密船舱内准备了吊床、蜡烛、饼干点心和饮用水等物。甲板上还安装了信号浮标用于为观众示意,白色浮标代表一切顺利,红色则代表他健康欠佳,出现黑色浮标就意味着危险迫在眉睫……看起来一切准备工作都齐备了,戴伊也对他的潜艇信心十足。然而在6月20日,戴伊驾驶的“玛利亚”号“潜艇”在普利茅斯港附近水域潜入170英尺深的水下,然而却再也没能浮出水面,甚至人们连一个浮标也没看到。尽管人们没能打捞起残骸,而事故原因也未查明。但据推测,戴伊低估了水压的威力,船体很可能被水压挤破,造成大量进水而沉没。在人类潜艇发展史上,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惨痛而深刻的教训。
439b3061cfe41a00e0ec955a027410f8.jpg

约翰.戴伊(John Day)的“玛利亚”
3e8d3f478a0daf111cd4bed65dbbdc5c.jpg

“玛利亚”号沉没处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1: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扇舱盖引发的惨剧
  作为一种水下兵器,潜艇的水密性能对于自身安全而言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在舱盖的关闭问题上发生疏漏会导致怎样的后果。人类总是善于遗忘——这类事故自从潜艇诞生的早期就在不断发生。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居住在新奥尔良的詹姆斯.麦克林托克(James McClintock)设法买到了一台从一艘蒸汽船上拆下来的二手蒸汽机,并据此设计了一艘40英尺长的潜艇。该艇在前后甲板分别安装了带有密封防水衬垫的牛眼观察孔。艇内设计有完善的压载水舱、抽排装置和海水阀,通过连杆操纵艇体后部5英尺长的两部鳍板实现潜艇沉浮。潜艇上的螺旋桨由8人手摇驱动,资料显示该艇在良好海况下可达到4节的航速。然而在1863年8月,就在建造完成一个月后的一次下潜试验中,由于忘记关闭观察孔,潜艇大量进水并迅速沉没至水下42英尺,艇上9人中有5人丧生。该艇后来被命名为“汉利”(Hunley)号,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第一次因潜艇事故而造成伤亡的记录。
9b3b94fe75cf80f996d28b33dc076596.jpg

詹姆斯.麦克林托克(James McClintock)
c7b23eeb5bc8eadaac1432fa05092181.jpg

“汉利”(Hunley)号三面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1: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0312074d30800c0674b4e3316ff7c047.jpg

“汉利”号最后总装的场景
90298052356fa7d7edae25809267c4eb.jpg

2000年“汉利”号被打捞出水,重见天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1: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独有偶,英国牧师加雷特(Garrett)和瑞典发明家诺登菲特(Nordenfelt)设计的“诺登菲特II”型潜艇尽管性能优异,却在1887年开始的试航中因为认为疏忽几乎导致艇毁人亡——当时的加雷特正在指挥塔上,潜艇正准备缓慢下潜,这时水面上一艘小艇从侧面毫无征兆的急速驶来。由于指挥塔舱盖忘记关闭,小艇激起的海水大量灌入,潜艇于是像石头一般迅速下沉。情急之中加雷特迅速关闭了舱盖,艇上工程师也迅速操纵压水舱排水,众人在间不容发之际拯救了潜艇和全体艇员的生命。正因为这次事故,加雷特后来对潜艇舱盖的设计尤其关注。
c476930cb29a32f6111dfb269086acf5.jpg

瑞典发明家诺登菲特(Nordenfelt)
6312120744696283ea12db022f42614e.jpg

“诺登菲特”级潜艇线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1: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20世纪后,尽管潜艇设计与建造技术得到了显著进步,但潜艇艇员训练不足、未照章办事、玩忽职守仍然是酿成事故的根本原因。1917年7月,刚刚服役的俄国海军AG-15号潜艇在一次训练下潜过程中因为舱盖忘记关闭而沉没,艇上18人丧生;1920年3月27日,涅瓦河上的 “鳗鲡”(Ugor)号潜艇因为潜艇尾部的鱼雷发射管盖未能完好关闭造成的进水导致潜艇沉没;在东方,1923年8月21日,日本海军潜艇吕-31号在神户附近海域沉没,同样是因为潜艇下潜时舱门未关闭,艇上88人全部丧生。伊-174号艇也是因为鱼雷发射管舱盖忘记关闭而导致潜艇大量进水,于1944年4月3日沉没。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种人为事故仍在发生——1983年6月23日,前苏联“查理-I”级巡航导弹潜艇——K-429号在勘察加半岛海域进行下潜操作时通风道忘记关闭,造成海水大量涌入。虽然部分艇员迅速从艇首鱼雷管和逃生口逃出,但仍造成17人丧生。当然,以下的例子也许更为悲情——1917年4月16日,英国皇家海军C-16号艇在与“莫兰普斯”(Melampus)号驱逐舰在哈里奇附近海域发生相撞后沉没到水下60英尺深的海底。艇员们只能让海水灌满艇内后设法从艇首舱盖处脱离。但舱盖被异物阻塞,最后的逃生之路被关闭了。后来打捞上来的潜艇残骸内艇长博斯在一个玻璃瓶里留下的遗书记载了上述艇员们的最后求生经过。
7178f90054127ad3c4c3493bd3fa788a.jpg

英国皇家海军C-16号潜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啼笑皆非的“五月岛之战”
  在人类历史上一系列最为离奇的潜艇事故中,英国人的K级潜艇也许最为出名。该艇早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暴露出引发事故的风险,而事实上服役期间也的确酿就了层出不穷的悲剧。
  从设计上看,该艇的建造费用惊人,单艇造价达到了30万英镑!而且艇上蒸汽锅炉关闭的时间需要5分钟之久,然后再撤空锅炉舱、关闭排风系统才能开始下潜。完成这一切下潜准备的最快纪录是K-8号艇创造的,但竟然也花费了3分25秒。而海水从烟囱进入锅炉舱,导致锅炉熄灭造成潜艇暂时失去动力的情况也很常见。由于艇上设计有12个舱盖和上百个阀门,水密性差成为了最突出的问题,然而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9c931514520ffba44fb294651a0fdda8.jpg

K级潜艇上惊人的锅炉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K级艇服役后,灾难开始降临。一次,搭载着未来的英国乔治六世亲王的K-3号艇在下潜过程中失去控制,潜艇尾部朝下迅速下潜至150英尺深的海底。在进行了20分钟惊心动魄的努力后,潜艇终于从海底的淤泥中脱身重新上浮到海面;K-13号遭遇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困境,潜艇潜航时水密不严密导致大量进水沉没,艇员们花费了整整48个小时在艇壳上切开了一个洞,艇上67人中仅有半数获救;1917年11月,与第12潜艇舰队的K-1号潜艇一同在丹麦沿岸海域执行任务的皇家海军轻巡洋舰“金发女郎”(HMS Blonde)号为了躲避前方第4轻巡洋舰中队的3艘舰艇而紧急转向,紧随其后的K-1、K-3、K-4和K-7号潜艇不明所以,也一同急转,于是悲剧发生了。K-4号艇撞上了K-1号的指挥塔,K-1号艇员不得不被转移到“金发女郎”号上,潜艇后被炮火击沉。
db198ea636bf5a45489a0588f6e51b54.jpg

1917年搁浅的K-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1: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上述事故事发偶然,那么所谓的“五月岛之战”则完全可以看作是人祸的最充分体现。1918年1月31日,英国海军部出动主力舰队的战列舰、巡洋舰和潜艇组成编队由斯卡帕湾和罗塞斯出发前往北海进行演习。第13潜艇舰队在“伊休丽尔”(Ithuriel)号轻巡洋舰的引导下,由K-11、K-17、K-14、K-12和K-22号依次编队前行;第12潜艇舰队的K-4、K-3、K-6和K-7号潜艇则在“无畏”号轻巡洋舰的率领下在夜幕中高速航行。
b4acc1f17d50c560d680df46a486bc17.jpg

K-12号潜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1: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到达福斯峡湾附近的五月岛海域时,打头的K-14号潜艇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了几艘扫雷拖船,身后的K-11号一头撞上正进行紧急规避的K-14号潜艇,然后是K-17号和K-22号接连与K-14号相撞,造成K-14号鱼雷舱内的2人当场丧生。由于当时各舰各艇均实行了灯火管制,撞击发生后其他舰艇对事故一无所知,依然按原编队前进,27分钟后,排水量20000吨的“不屈”(Inflexible)号战列巡洋舰一头扎进了在海面动弹不得的K-22号潜艇的艇首,所幸的是即便遭到了这样剧烈的碰撞,K-22号仍未沉没。紧接着,仍然保持高速航行的“无畏”号撞上了横在正前方的K-17号潜艇的艇首,造成指挥塔和艇首严重损毁,潜艇在8分钟内即宣告沉没,艇上48人全部丧生。“无畏”号后方的K-4号及时进行了减速,但仍然撞上了K-3号。K-6号与躲避不及的K-4号相撞,几乎将其切为两半,自身也严重受损。K-7号则较幸运,由于K-4号瞬间沉没,K-7号只是从其上方驶过。
b7c34de284f1f79c675cf04081b17d17.jpg

“无畏”号被严重损坏的舰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1: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场历时75分钟的碰撞大战结束后人们才惊讶的发现,共有7艘舰艇相撞、2艘潜艇沉没、3艘重伤、总计105人丧生。直到1924年,K级潜艇的噩运还未结束——K-2号与K-12号在离开波特兰港时相撞,K-2号在K-12号艇的艇首撞出了一个大洞,并且在其艇身上留下了一条6英尺长的凹陷。
85130911bcf4d95b7caf863d9a444afd.jpg

五月岛上的“五月岛之战”纪念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sitemap|联系站长|版权说明|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CHNJET喷气俱乐部 ( 京ICP备1502834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0937号 )

GMT+8, 2025-1-2 23: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