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米格-29UB不具备战斗能力,因此机鼻雷达被配重取代。不过该机保留了30毫米机炮,并可发射红外制导导弹。受到“UB”(俄语“战斗教练机”缩写)后缀的误导,北约把米格-29UB的代号定位“支点-B”,其实该机应该获得类似米格-15UTI“侏儒”(Midget)和米格-21UB“蒙古人”(Mongol)一样的M前缀代号。米格-29UB的生产在高尔基市的第21州立航空工厂机型,也就是现在的下诺夫哥罗德猎鹰飞机制造厂。
美国情报机构在早期试飞阶段就发现了米格-29,但该机在服役后多年人被笼罩着神秘面纱中。直到1986年7月1日,第234近卫歼击机航空团的6架米格-29A从库宾卡空军基地起飞,对芬兰库奥皮奥-里萨拉空军基地进行友好访问,西方世界才得以仔细观看这种战斗机的真容。虽然在冷战期间苏联空军与芬兰之间这种友好交流活动并不罕见,但这次是首次出现苏联新型战斗机。
1986年米格-29对芬兰的访问 米格-29A在芬兰进行了单机和四机编队飞行表演,展示了该机的机动性能,芬兰空军人员还被允许近距离观察该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