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次事故,尽管报告中的大部分内容仍处于“涂黑”状态,但从上下文中很难不推断出伍德罗夫在这次熟悉机型的体验飞行中一直坐在后座上。他,或者是麦考伊驾机进入了低空高速飞行状态,结果飞机无意中进入了下降状态,加速到了使轰炸机无法安全改出的速度。机上人员努力试图改出,强行拉起的动作导致飞机解体。
对于麦考伊来说,这是一个伟大职业生涯的悲惨结局;同时这也提醒人们,无论熟练程度如何,在不专心的飞行员手中,将使B-47变得多么危险。
1958年的事故记录几乎同样惨淡,在3月和4月达到了顶峰:当时,有6架B-47在执行低空飞行任务时解体,其中2架飞机是状态很新的B-47E,其中一架只飞行了1265小时。在这6起坠机事故中,有4起直接归咎于机体结构的疲劳破坏。这些坠机事故表明,对任何一架B-47而言,无论其飞行时间长短,缺陷都有可能出现。
在1965年之前,B-47一直被认为是战略空军司令部麾下的主力轰炸机,但到1958年时,已经有人讨论认为,可能必须完全淘汰这款机型。战略空军司令部在1958年4月作出了回应,将B-47的空速限制在357英里/小时(约合575千米/小时,相当于160米/秒),并将飞机的机动过载限制在1.5G以内。同时,战略空军司令部还禁止B-47进行低空飞行,使用外部油箱时的总重量不得超过185000磅(约84吨),并且侧倾角度不得超过30度,还禁止飞行时通过湍急的气流、进入失速状态和进行“刚接触到地面就立刻拉起复飞”的着陆。对空中加油的做法也采取了具体的限制措施,并对机群进行了仔细的检查,以看看是否存在提示机体疲劳的裂纹。
1964年5月,坠毁在英格兰皇家空军上海福德(Upper Heyford)基地的一架B-47轰炸机的残骸,当时战略空军司令部还在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段报道,描述了这次致命的坠机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