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注:本文原文刊载在2016年4月刊的《飞行杂志》上,原作者是巴雷特•蒂尔曼(Barrett Tillman)。蒂尔曼是位屡获殊荣的历史学家,撰写过50本书,还曾驾驶过多种历史上的经典机型。译文所配图片有改动。
丁尼生(Tennyson)曾写下过关于亚瑟王的传奇神剑“王者之剑”(Excalibur,古凯尔特语中有“断钢”之意)的诗篇。那位神秘的湖中仙女捱过了整整九年的漫长时光,以忘记这把出现在这位年轻君主的加冕典礼上的神奇兵器——亚瑟王用这把剑可以将异教徒敌人赶出这片土地。这把神剑是卡梅洛特(亚瑟王宫殿)或其他任何王国所知的同类兵器中最耀眼的一把。剑刃的一侧刻有古老的语言:“拿起我”(Take me up),另一侧则刻着“扔掉我”(Cast me away)。亚瑟王一想到有一天会扔掉这把神剑就感到心烦意乱,于是他转向贤哲梅林,问他为什么必须把剑扔掉。梅林的智慧是无限的,他回答说:“拿起它,用它去战斗吧!离扔掉剑的时间还很遥远。”
在这张照片中,爱德华•海涅曼(Edward H. Heinemann)优雅简洁的设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展示出了“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简洁流畅的轮廓线条
“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俯冲轰炸机队长是罗伯特•迪克森(Robert E. Dixon)海军少校,他经常喊的一句口号是“挠挠一艘平顶船!”(Scratch one flattop!)他手下的飞行员之一是斯坦利•韦塔萨(Stanley Vejtasa)上尉,此人后来以战斗机飞行员的身份而闻名。韦塔萨上尉回忆说,迪克森司令官使用的是更“有趣而略显粗俗”的语言,因此也更为飞行员们所接受。
珊瑚海上的战斗将在第二天继续进行,美日双方在5月8日相互进行了空袭,均取得了战果。日军的两艘大型航空母舰“翔鹤”号和“瑞鹤”号向空中起飞了69架飞机,以对付美国人;美军则放飞了75架飞机,双方的飞机都已知晓对方舰队的位置。
“约克城”号的空袭轰炸机得到了“野猫”式战斗机的护航,后者击退了日军用于防空的零式战斗机,打开了一条通路,“无畏”式以60度的角度朝着“翔鹤”号俯冲下去,并命中了两枚炸弹。接着是来自“列克星敦”号的SBD,又命中了一枚炸弹,使这艘参加过偷袭珍珠港的日军航母无法再起降飞机。与前一天相反,美军的TBD鱼雷机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美军在这一天损失了5架飞机,包括“列克星敦”号舰载机大队指挥官奥特(W. B. Ault)和“约克城”号上的鲍尔斯(J. J. Powers)上尉的SBD。鲍尔斯曾发誓一定要“往敌人的飞行甲板上扔一颗炸弹”,他做到了,但是他飞得太低了,以至于无法拉起恢复水平飞行而栽进了海里。鲍尔斯上尉战死后获得了荣誉勋章。
日军的空袭飞机很快也朝着两艘美军航母蜂拥而至,然而后者缺乏足够多的担任防空任务的F4F战斗机,因此SBD被派出进行“内圈空中巡逻”,以拦截敌人的鱼雷机。在一次贴近海面的机炮战斗中,3架“无畏”式被护航的“零战”击落。即使配备了尾炮手,SBD仍处于严重的劣势,不过驾驶“无畏”的机组成员们进行了顽强的战斗。“瑞典佬”韦塔萨与3架敌军的战斗机展开了对决,而“列克星敦”号上的霍尔(W. E. Hall)中尉也不顾身负重伤而坚持战斗,他以其勇敢的毅力而获得荣誉勋章。
“列克星敦”号最终因受伤过重而沉没,“约克城”号也被日军的炸弹重创。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航空母舰之间的战斗,也是美日两国海军二十年的理论和实践的顶点,而SBD也在战斗中证明自己对太平洋舰队是至关重要的,对“无畏”的下一场考验也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