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架收起后,“蝰蛇”的飞控系统能自动从起降增益模式变为巡航增益模式,飞控对相同杆力做出不同的反应,降低了飞机在低空低速飞行时出现飞行员诱发振荡的概率。“蝰蛇”开加力加速惊人,的确就像狠狠被踢了一脚!越飞越快,越飞越快,随着速度的增加,固定几何形状进气口也更有效率。我在600米对地高度和300节(555公里/时)关掉加力时,“蝰蛇”仍在继续惊人加速。即便只开军推,“蝰蛇”仍能轻易以15度爬升角维持350节(640公里/时)的爬升速度。另一边,“大黄蜂”的加速较平稳,以军推也能迅速进入15度爬升角的300节(555公里/时)爬升剖面。但“大黄蜂”爬升到3000米高度时,爬升角需要降低到约5度才能保持350节(640公里/时)的爬升速度。
一旦升空后,“蝰蛇”飞行员可以始终保持在350-400节(640-740公里/时)的速度范围内飞行而不必担心燃油消耗过快。“大黄蜂”飞行员想要保证足够备用燃油的话,那么最好飞在300-350节(555-640公里/时)区间。“蝰蛇”的滚转速率比“大黄蜂”稍快,干净外形的“蝰蛇”做一个全副翼滚转会让人难以忍受(大约每秒360度),当然干净外形“大黄蜂”的滚转也令人印象深刻(滚转速率约是“蝰蛇”的2/3)。“蝰蛇”侧杆有个不错的功能就是飞行员简单松开侧杆就能迅速精确捕捉坡度角,因为飞控在松手时就冻结了姿态,甚至在最大速度滚转中也不例外,令飞行员在向着一个目标滚转时很得心应手(无论空中目标还是地面目标)。“大黄蜂”的滚转控制同样精确,但需要多点技巧。该机的飞控系统在巡航时处于过载指令(G-command)状态,无论飞机处于什么姿态,飞控系统都会进行持续配平以维持1G过载。举个例子,如果“大黄蜂”飞行员滚转进入倒飞并松开操纵杆,那么飞控就会拉出一个渐进的倒飞俯冲以维持1G过载,而在“蝰蛇”上做同样操纵只会让你被倒挂在座椅上,因为飞控系统没有感测到任何输入,所以“蝰蛇”会继续保持倒飞姿态。“大黄蜂”的过载指令曾让一些换装飞行员在空战机动中闹了笑话,一些“雄猫”飞行员在机鼻高高抬起的低速姿态时按老习惯松开操纵杆,老F-14会在约100节(185公里/时)改平,而“大黄蜂”的飞控会继续拉杆以维持1G过载。
“蝰蛇”的滚转很棒,但如果控制不好就容易增加不必要的过载,这是因为飞行员向一侧压杆时一不留神就会混入拉杆操纵。我在刚开始训练时就掌握不好,当时完成一个恒定1G的纯最大速率副翼滚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做这个机动时机鼻会稍微上仰,然后划过一道柔和的弧线,机身随之翻转过来,在整个过程中飞行员的屁股都能和座椅保持接触。我开始做这个动作时,由于混入太大的拉杆力量,滚转中达到了2G过载,第二次尝试时我做了一些调整,使过载有所降低,但又降到了约0.5G。好在我学得很快,最后终于能不混入拉杆操纵进行最大滚转了。
如果操纵不当,F-16在做9G水平转弯时容易出现坡度振荡 我开始训练时,做最小半径或最大过载水平转弯时也会混入不必要的副翼操纵。我第一次做9G水平转弯时,机翼一直在两个坡度角间来回摆动。“蝰蛇”的侧杆在纵轴上最大只能感测到11.34千克杆力,也就是说无论是处于什么速度,你拉杆力量达到或超过这个值,“蝰蛇”都会做出9G的最大过载。显然,我一定是在大力拉杆中无意混入了横向操纵了,造成不必要的坡度角变化和随之而来的坡度振荡。在尝试了更多的9G水平转弯后,我学会了减小杆力,让过载平滑逐步增大,最后我在做9G的360度转弯时能把高度变化控制在30米内。
“蝰蛇”毫不费力维持9G过载的能力可能会伤害到飞行员,尤其是在低空时容易出现出现黑视甚至昏厥。即使机身可以承受9G过载,“大黄蜂”的飞控软件把过载限制在7.5G以内,只有一些外销型以疲劳寿命为代价放开到9G。我驾驶“大黄蜂”狗斗时很少飞到7.5G,因为我一般在第二次交汇后就会抵近用机炮射击,以牺牲空速为代价换取机鼻指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