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3-7-22 18:24:20
幼狮的武器装备
作为幻影拦截机的衍生机型,幼狮的武器装备配置更适合空战而不是对地攻击。早期幼狮有七个外挂点,载弹量超过4吨。然而,机翼最外侧的两个挂架一般固定地挂载红外格斗导弹——一开始是AIM-9响尾蛇,1978年之后是拉斐尔公司的怪蛇3。空战时两枚空空导弹是不够的,但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中,两枚导弹也差不多够用了。
幼狮机腹的NAPGACH多联弹射挂架,一般是挂载5枚MK82炸弹独特的MADNAP可挂弹油箱 幼狮的发动机耗油量很大,而机身油箱相对较小,这使得能用的机身外挂点进一步减少。幼狮在对地攻击时一般需要携带副油箱,要么是一个机腹副油箱,这时只剩下两个挂架留给航空炸弹;要么是携带两个翼下副油箱,这时机身下还有三个挂架可用。为了增强携弹能力,幼狮采用了NAPGACH(机腹炸弹挂架)、MADNAP(可挂弹油箱)和复合挂架等技术,能够挂载多达19颗炸弹,总载弹量超过4吨。但实际上在携带两个翼下副油箱时挂弹一般不超过7颗;携带一个机腹副油箱时挂弹不超过6颗。此外可挂弹油箱数量也不足,只有山谷中队和“粉碎鹦鹉”中队先后装备。
幼狮C.2外挂武器展示,都是非非制导的传统武器 早期幼狮只能使用非精确制导炸弹,主要是通用炸弹、集束炸弹和火箭弹等。后期幼狮增加了两个挂架,能够挂载四枚空空导弹。实际上多出来的两个挂架一般用于挂载激光制导炸弹,这使幼狮拥有了精确轰炸能力。
后期幼狮C.7为了自主引导激光制导炸弹,还在机鼻下方安装了“铺路便士”目标指示吊舱
万磁王
发表于 2013-7-22 18:25:53
航电系统的改进
1980年代中期,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幼狮的航电还处于1970年代早期水平,对航电系统的改进迫在眉睫。改进后的新型战机被称作幼狮C.7,这是幼狮的最后一种改型。
幼狮航电系统的核心部件是IAI/Elbit公司的WDNS-141武器投放和导航系统,在幼狮C.7上升级为WDNS-391系统。该系统包括Elbit公司的任务电脑、IAI公司Tamam分部的中央空气数据电脑和惯性测量单元、El-Op公司的平视显示器,以及Elta公司的EL/M-2001B测距雷达,下视模式时具有优异的地面杂波过滤功能。座舱布局也作了调整,以适应“手不离杆操纵系统”(HOTAS);在常规的飞行显示屏幕之外增加了单色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座舱仪表板左下方是Elbit公司SMS-82存储管理系统的阴极管,右上方是Elisra公司自卫雷达告警接受装置的阴极管,这一布局与幼狮C.2相同。此外沿用幼狮C.2的还有Elta公司的AN/ARC-51超高频收发机和磁带录像机。
幼狮C.7的座舱幼狮C.7
幼狮C.7的改进增加了64千克的空重,但相对提高的性能而言,这是完全值得的。1971年-1984年担任IAI公司首席试飞员的丹尼•夏皮拉评论道:“1960年代,为轰炸单个目标,我们需要派出四架飞机,才有希望能直接命中目标。到了1980年代,只要一个幼狮双机编队,就能确保完成任务。”
幼狮C.7除了航电系统的改进之外,还换装了新型发动机J79-IAI-J1E,起飞推力从78.9千牛(17750磅)提高到83.4千牛(18750磅)。此外起落架结构做了加强。首架幼狮C.7于1983年7月31日交付以色列空军,“阿亚拉守卫者”中队是唯一一支换装幼狮C.7的中队。幼狮C.7保持着较低的生产率,直到1986年停产。IAI的“火焰”工厂原本计划生产幼狮的继承者“狮”战机。
IAI“火焰”工厂的幼狮生产线1983年4月IAI展示首架幼狮C.7 512号“阿亚拉守卫者”中队全副武装的幼狮C.7 824号 根据IAI公司的数据,1975年到1986年间,幼狮总共制造212架,年均大约20架。幼狮共有四个版本:基本型、鸭翼型C2、双座型TC2和改进型C7。IAI公司计划生产“狮”战机的美好计划被打破了。1987年8月30日,以色列官方决定终止“狮”项目,以色列自行研制战斗机的努力就此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