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8-4-8 10:03:04
加入德国空军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同意成为一个国家。一天后,普列兴空军基地的JG-3和米格-29都处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控制之下。
1990年10月19日,德国空军飞行员驾驶米格-29 604号在普列兴进行了首次飞行,该机仍然保留着东德空军的迷彩涂装,但标上了29+01的新序列号。
两德统一后改换门庭的米格-29 607号
万磁王
发表于 2018-4-8 10:03:16
1991年1月,4架米格-29前往曼兴的国防军第61飞机和航空装备部(WTD61)接受评估,以确定这种战斗机是否适合加入德国空军。同时,四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都具有武器教官和试飞员资格)被派往普列兴,从作战观点评估米格-29。
作为这次评估行动的一部分,四架米格-29于1991年3月被前往维特蒙德港空军基地,与JG71的F-4F一起飞行。四月又有四架“支点”被部署到撒丁岛的德奇莫曼努空军基地。这座岛的西边有一座装备有空战机动装置(ACMI)的训练场机,可供北约战斗机磨炼自己的异机型格斗(DACT)技能。
德国空军的米格-29UB教练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8-4-8 10:03:26
1990年12月,沃尔夫冈·米沙尔斯基少校从第36战斗轰炸机联队(JaboG36)调任普列兴成为米格-29中队长,他之前的联队驻扎在威斯特伐利亚州莱因-霍普斯滕空军基地,飞F-4F。他是参与评估的四位飞行员之一:“当我在1990年12月第一次看到‘支点’时,我惊呆了。当时我对该机一无所知,只知道一些泛泛的情报报道。米格-29在1986年对芬兰的访问中首次公开露面,并在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坠机。对我来说它是‘对手’,是终极威胁,我们接受的所有训练就是为了击败它,突然之间我们却要驾驶它飞行。”
“在评估中,我们在北海上空与所有型号北约战斗机进行了对抗,并为‘沙漠风暴’行动中的北约预警机的确定了‘掉头和逃跑’参数。这种训练也被叫做‘逃生派对’。”
他们的另一项任务是找出“支点”在华约防空系统内的作战方式。“我们发现由于数据链的存在,这套由GCI(地面控制拦截)紧密控制的系统即使在强电子干扰下也能正常工作。这符合苏联人的哲学,而我们接受的训练是自主决策并行动。”
“在1991年3-4月间我们首次部署‘德奇’(德奇莫曼努)期间,我们对抗了美国的F-16、F-15,英国的‘狂风’F3等战斗机。很显然由于航电缺陷,‘支点’无法在超视距场景中与现代西方战斗机对抗。从雷达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该机只有在良好GCI支持下才能发挥出战斗力。”
1995年德国米格-29与北约战斗机的编队飞行
万磁王
发表于 2018-4-8 10:03:36
“一旦进入视距内或者交汇,空战就完全不同了。根据飞行员的技能,再结合该机的机动能力和‘射手’导弹与头盔瞄准具后,空战多少会变成一场势均力敌的游戏。当然,与F-16、F-15和F/A-18相比,米格-29的滞空时间总是一个限制。”
“谈到最大性能和最佳机动性,你要知道我们四个人都仅仅在米格-29上飞了50个小时,而且米格-29仍然处于原装状态。也就是说座舱和机身上都是西里尔文,并采用公制飞行仪表。”
沃尔夫冈担任米格-29中队指挥官直到1995年。
评估结束后,德国空军决定接受米格-29,并于1991年10月将该机型纳入北约防空系统,命名为米格-29G,G代表德国。
挂载R-27、R-73训练弹和行李吊舱的德国米格-29 米格-29仍然驻扎在普列兴,使该基地成为德国统一后少数存在的前东德空军基地。“支点”在融入北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对操作程序进行很多改变,但没有引发争议。
万磁王
发表于 2018-4-8 10:03:55
说明文字问题好解决,但飞行员们还需要适应其他方面。正如沃尔夫冈谈到的,米格-29在东德空军中的任务成功取决于GCI管制员和飞行员之间的沟通。迈克尔·温格里奇解释道:“东德和苏联空军典型的做法是通过数据链和自动制导系统来引导战斗机,而不是无线电命令。”
普列兴基地的米格-29
万磁王
发表于 2018-4-8 10:04:05
“米格-29安装了特别为此目的设计的装备。通过该系统,米格飞行员在仪表气象条件拦截中可在无线电静默情况下被引导到武器射程内,全程无需开雷达。随后开启雷达只是为了实施导弹攻击。”
“但这套系统不兼容北约标准,而且也不存在完备的地面系统了,德国空军无法以这种方式操作米格-29。同时德国空军认为保留东德LAZUR地面管制系统不经济。”
德国空军从米格-29上拆除的LAZUR数据链系统受到的主要批评是不允许飞行员自主决策。
但迈克尔补充道:“如果飞行员想主动作战,他总有机会切换到手动。而且有了这套系统后,米格-29作战效率比其他自主作战的战斗机更高。”
为了符合北约标准,米格-29上的许多系统被替换或拆除,这些改动并不总是受到飞行员的欢迎,因为其中一些会导致飞机作战能力的下降。
除LAZUR数据链外,俄制RSBN无线电短程导航系统是另一个例子,许多飞行员认为该系统比取代其的TACAN系统更有效率。
在DACT训练中被米格-29用机炮干掉的F-16
万磁王
发表于 2018-4-8 10:04:17
在德国空军中,“支点”不担负空地任务。并非所有的前东德空军米格-29飞行员都能被德国空军接纳,原因有很多。
沃尔夫冈·米歇尔斯基说:“在德国空军决定接纳米格-29并让该机至少在服役上一段时间后,我的任务是根据北约标准建立一个可作战的战斗机中队并整合前东德空军飞行员。”
“由于哲学和教育上的差异,这是一条漫长而崎岖的道路。许多飞行员和‘史塔西’(东德国家安全机构)有关系,所以被刷了下来,还有一些人无法适应我们的操作程序和我们的操作此类飞机的模式。”
前东德飞行员还必须学习英语,必须习惯于用英语进行所有通讯,当时他们只会用俄语通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毫无疑问有些人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此外,所有俄文座舱标签和公制仪表都需要修改。
迈克尔·温格里奇回忆道:“由于飞机需要分批升级,所以经过专门训练的飞行员可以乘坐‘英语’座舱,其余人就坐‘俄语’座舱。所有操作规定也被翻译成英文。我当时觉得这有点奇怪,德国人驾驶着一架俄制飞机,却要把飞机上的所有文字翻译成英文。”
在德国统一后的过渡时期,德国境内仍驻扎着苏联空军部队,普列兴的米格-29要经常与他们打交道。虽然德国联邦政府已经与苏联就“支点”的备件和合作计划达成一致,但有时还需普列兴基地的飞行员和地勤自己想办法。
迈克尔·温格里奇回忆起这样一个的例子:“我们的机载雷达容易出故障,必须更换电路板。这些物资很快就用完了,德国空军司令部也无法快速采购到新电路板。”
米格-29 9-12粗笨的雷达 所以,我们的雷达专家(前东德空军军官)带着伏特加和其他礼物拜访了梅尔泽堡的苏联米格-29部队,很快就带回了所需电路板。米格-29在安装好电路板后的首次试飞中,飞行员对雷达的性能感到惊讶,目标定位速度更快,锁定更稳定。
“如果我们没有通过拜访梅尔泽堡获得苏联米格-29的电路板,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这种性能上的改善。”
另一次,迈克尔组织了一次对韦尔措基地的苏联苏-24“击剑手”部队的拜访,此地距离普列兴仅仅50公里,由于许多前东德空军基地已经关闭,所以此地也是米格-29的备降机场。同时,苏-24也把普列兴作为备降机场。这种安排一直持续到1993年俄军撤离德国。
1993年6月,德国空军在普列兴成立了第73战斗机联队(JG 73),下辖米格-29中队并开始执行快速反应警戒任务(QRA)。1994年10月,JG73开始搬迁至德国北部的拉格空军基地,到12月完成搬迁。
与此同时的1994年,菲尔茨菲尔德基地的JaboG 35开始执行防空任务,并被削减成一个中队规模。其多余的F-4F被调拨给JG73,于1997年9月前往拉格空军基地。
米格-29在拉格继续执行QRA任务。
万磁王
发表于 2018-4-8 10:04:36
两德“支点”
米格-29“支点”成为德国防空体系一部分,给北约空军提供了难得的测试苏制战斗机的宝贵机会。在此之前,美国通过各种来源秘密获得苏制战斗机,并交给内华达州托诺帕测试场(TTR)的第4477测试和评估中队操作,让一些飞行员了解到华约战斗机的作战特点。
第4477测试和评估中队的米格-23战斗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8-4-8 10:04:48
德国空军的米格-29也让北约能够开发针对该机的战术。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1990年10月3日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一天之后,普列兴的JG-3(前东德空军编制)及其24架米格-29就被联邦国防军控制。随后这些飞机被分配给JG73第1中队(1/JG 73)。1997年9月,该联队被命名为施坦因霍夫联队,以纪念德国二战王牌飞行员约翰内斯·施坦因霍夫,他当时已经是北约四星将军。
任职于西德空军时的约翰内斯·施坦因霍夫中将
万磁王
发表于 2018-4-8 10:05:06
1994年,米格-29从普列兴搬家到德国西北部的拉格。该机参与的大部分异机型空战训练(DACT)就是在这里进行的。米格-29还被部署到其他北约国家,并定期前往撒丁岛的德奇莫曼努空军基地参加军演。从1999年起,该机对北美进行了多次访问。
米格-29遭遇的“敌人”多种多样,大多数来自北约的主要战斗机部队。
德国米格-29与各种各样的北约战斗机交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