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6-4-7 21:20:38



T-50是2010年1月29日首飞的。T-50的首飞被认为是俄罗斯尖端科技复苏的象征,普京甚至宣布将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服役,在2020年前装备至少60架。

万磁王 发表于 2016-4-7 21:20:48



但此后T-50陷入不断的技术问题,研发进度大大推迟,到现在只有略多于700个小时的试飞时间,这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研制项目实在是太少了。

万磁王 发表于 2016-4-7 21:20:59



到2015年,已有5架T-50原型机组装完毕,但这些飞机经常趴窝,或者接受不断的修改。第一架T-50-1在2011年8月到2012年9月之间回厂大改,据说是因为结构损坏,可以肯定的是机背蒙皮更换了。

万磁王 发表于 2016-4-7 21:21:08



5号机T-50-5在2014年6月10日的试飞中在跑道上起火,用了16个月的时间大修。

万磁王 发表于 2016-4-7 21:21:22


现在重新命名为T-50-5R,在2015年10月16日重上天空。6号机T-50-6半途而废,组装停止,已有部件用于修理其他飞机。2014年以来,T-50-2、-3、-4主要在阿赫图宾斯克的契卡洛夫国家试飞中心有空军试飞员试飞,但至今没有可以确认的实弹发射。2015年2月,俄罗斯宣布,将在2015年里再组装完成3架原型机,但一架都没有交付。按计划,2016-18年间应该组装8架T-50S预生产型,2019年开始正式的批量生产,现在看来计划要推迟。

万磁王 发表于 2016-4-7 21:21:32



2014年莫斯科航展还出动3架展示,2015年只出动1架了。

万磁王 发表于 2016-4-7 21:21:42



现在组装的T-50属于“第二阶段”设计,原设计在试飞中发现严重的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

万磁王 发表于 2016-4-7 21:21:53



T-50的气动设计被看成是苏-27的隐身大改,这又对又不对。苏霍伊在对F-22深入分析后得出结论,F-22这样的紧密并列发动机的双发布局只能发挥上下偏转的推力转向,不可能实现横向的推力转向,因此没有充分利用推力转向的潜力。另外,紧密并列的结果是使得机内武器舱的空间碎片化,每一个弹舱都难以容纳大型武器,空间利用率较低。

万磁王 发表于 2016-4-7 21:22:05



宽间距双发则没有这样的问题,双发之间的“隧道”空间是天然的机内武器舱,不仅空间利用率高,而且位置靠近重心,武器投放对重心的影响小。

万磁王 发表于 2016-4-7 21:22:15



苏-27开始的气动和结构设计经验当然是不言自明的额外加分。宽间距双发还可以通过飞火发联控,使受控平螺旋成为可用的战术动作,这将是世界上的首创。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苏霍伊T-50:翼下茧包证实为导弹挂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