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0-1 21:49:40
机动特性
稳定盘旋
我们试飞了几个高度上进行稳定盘旋性能试验。当选定几种情况其一为高度1000米、0.71M、过载为7G。其二在高度5000米、0.83M、过载5.3G。第三种情况是在高度1000米、0.91M、过载2.9G。
增减速和跨音速
“幻影”2000飞机在增减速时,飞机的配平变化很小,做过载6g的减速盘旋,跨音速时过载变化量约0.2G。
小速度机动
通过试飞看,“幻影”2000飞机小速度机动性能的确突出。
试飞了低空半滚倒转,进入高度1400米、表速350千米时,发动机保持最大状态、不放减速板,过载3.5G、迎角27度,飞机速度基本不变,改平后只损失高度600-700米。
试飞了小速度筋斗,进入高度1200米、表速680千米/小时,使用发动机最大状态,顶点高度2500米、表速330千米/小时,退出俯冲速度650千米/小时、高度1000米。
试飞了小速度半筋斗翻转,在加力起飞后增速到表速380千米/小时,以过载2G拉起,迎角约22度,至顶点高度670米、表速230千米/小时,完成半筋动作改出。
空战中“幻影”2000飞机可以利用小速度性能夺取战术优势。如与“幻影”F1进行空战时,“幻影”F1在被动位置时,不管做什么机动动作,始终无法摆脱“幻影”2000飞机的跟踪攻击;“幻影”F1在主动位置时,“幻影”2000飞机拉起做大角度跃升,减速到200千米/小时,由于“幻影”F1的最小速度比“幻影”2000飞机大很多,跟到一定程度后,只好推头下降增速,而“幻影”2000飞机则适时下降跟踪,变被动为主动,前后只用了30秒。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0-1 21:49:50
带外挂物的飞行特性
不对称外挂
我们试飞了不对称外挂时的飞行情况,一侧带R550“魔术II”空空导弹,另一侧不带外挂物,飞行中飞行员不用干预,飞机自动保持平衡,和不带外挂物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全外挂
共外挂8颗250千克航弹、2个副油箱、2枚R550“魔术II”红外格斗导弹,外挂决重近5.8吨。试飞前我估计:带这么多外挂物,飞机的转动惯量一定很大,操纵起来可能会很笨重。可是飞起来,却感觉不到转动惯量的增加,竟然和不带外挂物飞行的感觉一样,操纵起来依然灵活、轻便,飞机的滚转性能仍十分突出,带这么多外挂物可达170度/秒,从记录曲线看第一秒就可达到150度/秒。这次飞行有几个转弯点,其中有一段是在海上飞行,我下降到超低空保持表速1000千米/小时,飞机非常稳定,容易保持状态,操练轻便。
这次飞行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该机的电传飞控控制系统,确实与常规操纵系统有很大的区别,常规操纵系统很难办的事情,电传操纵系统通过调整软件,就能轻易地解决。这次带外挂物飞行前,就是飞控系统的转换电门搬到“带外挂物”位置,而改变了飞机飞控系统的控制律。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0-1 21:50:11
发动机
“幻影”2000使用的发动机是M53-5型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为9000千克,发动机的推重比为6。飞行正常起飞重量的推重比为0.83。该发动机的最大耗油率较低,为“幻影”2000飞机具有良好的中低空飞行性能和较大的航程做出了贡献。“幻影”2000飞机带8枚250千克航弹、2个1700升副油箱和2枚M-550格斗导弹,以“高-低-高”方式,作战半径可达1000千米;其低空突防时不开加力就可达到1000千米/小时,有利于提高飞机的生存能力。
M53发动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0-1 21:50:25
该发动机的启动时间很短,只有20~30秒(比我们现用飞机缩短了50%~60%)。该发动机比较泼辣,使用限制少,加速性好,从慢车到加力状态只需8至9秒(比歼-7、歼-8飞机缩短约60%),提高了飞机反应速度。
M53-5型发动机使用模块式结构,便于维护、修理,飞机、发动机的地面维护性很好,更换发动机时间相当短。法方曾展示了发动机维修过程,4个人只用了17分钟即拆卸完毕,安装也只用了20分钟,也就是说,更换1台发动机只需不到40分钟,而当时我国空军飞机更换1台发动机需费时1~2天。
我国代表团参观“幻影”2000战机发动机换装作业 但是M53-5发动机的性能还不够理想,发动机本身的推力仍不足,推重比只有6,而现在装配第3代战斗机发动机的推重比普遍为8,使“幻影”2000飞机的起飞推重比没在达到第3代战斗机通常大于1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幻影”2000的飞行性能,特别是高空飞行性能。如高度在10000米高空,从M=1到M=1.2的加速时间要比歼-8长5秒,M=1.5到M=1.7要比歼-8长19秒。
法国当时正抓紧研制推力更大的M53-P2发动机(也就是台湾空军目前“幻影”2000-5型使用的发动机),其最大状态推力提高18%,为6550千克,发动机重量减少20千克,发动机推重比提高到6.6,换装M53-P2发动机的“幻影”2000飞机的起飞推重比将提高7%,为0.9。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0-1 21:50:49
机载设备、航电系统
导航功能
该机航电系统中使用的是挠性陀螺惯导,在试飞过程中,工作稳定,没有发生过故障。试飞时从停机坪滑出,飞行1小时着陆后,滑回原停机位置,惯导的平均误差为0.7海里/小时。
为了检验该机航电系统的导航功能,我们要求试飞一次航行。在预先准备时,法方试飞员拿来了一张标明5个转弯点的地图,并告诉我5个转弯点的号数,还拿来了一个已输入了转弯点经纬度及有关数据的“接插卡”,说每个转弯点的10个数据已输入“卡”中(当时的接插卡可存储20转弯点,可记忆30个,共300个数据),上飞机后将它插入导航控制盒,试飞时飞向哪个转弯点就按下那个转弯点号数的按钮,根据平显指示进行操纵就可以飞到哪个转弯点了。
我问他飞行高度,他说:“随你的便!”问他飞行速度,他还说“随你的便!”。按照过去的办法进行领航准备,应该在地图上画航线、量距离和真航向,再查磁差算出航向,根据距离和速度算出应飞时间。飞行前再根据当天的风向、风速,计算地速、偏流并考虑飞机的罗差来确定应飞航向和时间。但是这次什么也没有做,所谓领航准备就是记住转弯点的号数。
我提出第一个转弯点要飞按时到达。按过去的办法我们应该计算一个详细的调速表,根据到达检查点的预计时间和实际时间的差值,按预先计算好的数据调整速度;或者进行机动飞行消耗早到时间。到下一个检查点再复查,如已按时,则保持预定的速度。可这次试飞,法方飞行员告诉我们不需要做任何预先计算,航电系统有关设备会自动计算、显示,我只要按照平显的指示进行操纵,就可以按时到达。
起飞后,转变对正平显上的航向指标,飞向第一个转弯点。我按计划在这一段飞“按时到达”。航电系统自动计算并在平显上显示,如果一切正常则速度指标应对正指令速度;如果要早到,则速度标记高于指令速度,飞行员应收油门减速;反之,速度标记低于指令速度,飞行员应加油门增速;始终把速度标记对正指令速度就可以按时到达。关于航向,你不用管航向多少度,也不用管风的影响,只要看到平显上的方向指标偏了,就把它修正到中央,这样就可以飞到转弯点。
为了考验该机航电系统的能力,出航后我保持高度150米,进入坡地、山区后,就逐渐上升高度。平显显示已飞距离、未飞距离。当距转弯点到一定距离时,平显上开始指示转弯点的方位,方位线端部的圆圈内的目标,就是转弯点,航线偏左、右一目了然。转过第一个转弯点后,按同样的方法对向第二个转弯点,按平显指示我又准确地飞到第二、第三、第四转弯点。我目视观察到达转弯点的误差不超过500米。在第三转弯点是一个大水坝,按计划进行了按CCIP方式的模拟轰炸。这次飞行了1小时20分,滑回到停机位置,惯导的偏差量为0.7海里。
这次试飞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导航功能的高度自动化,缩短了领航的预先准备时间,减轻了飞行员、领航员的负担,提高了飞机的作战反应速度和领航的准确性,特别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对及时发现预定的目标,有重要的作用。该机的航电系统显著地提高飞机的作战效能。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0-1 21:51:04
平显
“幻影”2000飞机航电系统是显示部分有平显、下显。我是首次使用平显,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如前面在起飞、着陆、导航状态下已经提到的那样。
关于使用武器方面,同样给飞行员提供很多方便。比如对地轰炸。使用射击瞄准具的歼击机按常规方法投弹时,事先要依据投弹时的高度、速度、俯冲角度计算出投弹时的“超越角”,可用瞄准具的角度旋钮,定好“超越角”。实施时,还要根据投弹地区的风向、风速计算出修正量,再最后确定瞄准点。由于投弹时的条件往往与预计的条件不完全吻合,目标地区的风向、风速也难以准确掌握,加上飞行员瞄准误差,所以使用射击瞄准具的常规投弹方法,误差较大、动作复杂。
“幻影”2000飞机使用平显的CCIP(连续计算着弹)方式俯冲投弹时,在平显的速度矢量下出现一条瞄准线,在瞄准线的端部有一个圆圈,飞行员用瞄准线压在目标,使其沿瞄准线运动,当目标运动到圆圈位置时,按下投弹按钮即可,投弹时的飞行条件,对风的修正、瞄准线的确定等等,都由飞机的航电系统的有关设备提供信息,自动计算,通过平显进行显示,比用射击瞄准具投弹要准确的瞄准动作也较简单。
平显CCIP显示 对CCRP(连续计算投弹点)方式测试时,我试飞的是上仰投弹。如使用射击瞄准具按常规方法进行45度上仰投弹时,要事先计算好45度仰角,预定速度的超越程,再选择合适的已知参考点,根据参考点距目标的距离和预定的飞行速度计算好飞行时间,再根据当时的风向、风速计算好修正量。实施时,对正目标、飞向参考点,到达参考点上空记下时间,调整航向对正目标,飞够计算时间拉起,仰角45角时投弹。这种方法上仰投弹操纵复杂,误差较大,在“幻影”2000飞机上使用平显进行上仰投弹,也要选择一个参考点,这个点与轰炸目标的位置为已知。投弹时应先飞向参考点,到达参考点上空,按一下驾驶杆上的“记忆”按钮,按平显显示飞向目标点,当平显上出现拉起符号时拉起,保持5G过载,并做好投弹准备,当平显上出现投弹符号时按下投弹按钮,或使用自动投弹方式,当到达投放时机,航弹自动投下,虽然CCRP上仰投弹比CCIP俯冲投弹动作要复杂一些,但比使用常规方法只能45度、90度、110度三个固定角度要准确、方便得多。
使用平显的CCIL(连续计算命中线)方式进行热线瞄准航炮射击时,使用热线稳定压住目标有一定难度,需要加强地面模拟练习,空中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比使用瞄准具、雷达测距器瞄准,需要一定的稳环时间要容易一些,节省时间,易于捕捉战机。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0-1 21:51:25
RDM雷达
我们试飞时,“幻影”2000飞机上安装的是RDM多功能雷达(有动目标显示能力,但不是脉冲多普勒体制),目标机是带2个副油箱的“幻影”F1C飞机。试飞时,开始在高度在9000米平飞“上视尾追”模式进行攻击动作,截获目标机后,目标机加速脱离,距离拉大到102千米时目标机在雷达屏幕上消失,目标机接着左转,因侧面雷达截面积较大,RDM雷达再度发现目标机。RDM雷达采用“连续追踪”模式时,雷达追踪距离为54千米;采用“边追踪、边扫描”模式时,雷达追踪距离为44千米。在“上视迎头”模式下,雷达发现目标距离为70千米,65千米转入跟踪。“下视迎头”状态是在海上进行的,当天的海杂波微弱,“幻影”2000飞行高度3000米,目标及F1C飞行高度150米,对头接近,RDM雷达在距离23千米时发现了目标机,目标影像和海安县在雷达显示器上清晰可见。但在陆地上空,因地面反射杂波强烈,显示器上一片橙黄,无法辨别目标机。
RDM雷达采用倒置卡塞格伦天线 该机航系统的雷达、惯导可以和飞控系统交联,在地面雷达的引导配合下,实施远距离截击,系统可引导飞机接敌到机上雷达发现目标,机载设备可自动计算并以指令形式给出进一步接敌的最佳路线。该雷达还有地图测绘、等高线显示等功能。对作战和保障复杂气象条件穿云下降的安全很有好处。
葛文墉在完成雷达试飞后与法方飞行员的合影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0-1 21:51:37
仪表着陆系统
“幻影”2000飞机当时使用的是米波仪表着陆系统,并与飞控系统交联,可以实现半自动穿去下降。试飞时,天气不好回场着陆,我们就利用仪表着陆系统穿云下降直线着陆。
返场时先保持高度2000米,按平显指示飞向下降点,应该转向着陆航向时,飞机在自动驾驶仪的控制下自动转弯对正着陆航向,改平后继续平飞。至下滑点时,飞机自动下滑并保持预定角度,同时自动保持对正跑道貌岸然,遇有偏自动修正;飞行员在平显上可以看到飞机与模拟跑道的关系位置,以检查、监控系统的工作情况。飞行员在穿云下降中要做的就是根据平显指示,使用油门保持速度指标对好预定的速度刻度,指标偏上就收油门、偏下就加油门。当看到跑道后,目视操纵飞机着陆。
法方试飞员告诉我们,该系统可以自动保持到拉平高度。试飞时我就一直不动,直到拉平才接杆、着陆。飞行后法方试飞员告诉我,应早一些接杆操纵,以防止系统一旦出现故障,接杆高度太低可能来不及处理。试飞时有一次云高只有350米,能见度2-3千米,由于有上述系统,虽然是生疏的机场,但是我们心情轻松,不担心回场有什么困难。
该机的仪表着陆系统和飞控系统交联后具备的功能,给我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大大增强了我们驾驶“幻影”2000飞机在恶劣天气着陆的信心(该系统可保证的最低气象条件为云高80米,能见度800米)。这套设备可以大降低作战飞机的起降条件,对增加作战飞机的出动机会,完成作战任务,保证飞行安全都有重要的作用。当时中国飞机没有相关系统,此后提出国内也应早普遍安装,使用仪表着陆与飞控或自动驾驶仪交联的综合系统。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0-1 21:52:03
机载武器
“幻影”2000飞机共有9个外挂点(机身5个、机翼4个),可外挂各种空空、空地武器。
空空武器
R550“魔术II”空空导弹
该弹是法国玛特拉公司研制生产的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据法方介绍,该弹可以全向攻击、离轴发射导引头在搜索状态可以以8度的锥角自动搜索,发现目标后自动截获、跟踪。
R550导弹
万磁王
发表于 2015-10-1 21:52:18
在空战试飞中,我们挂了R550“魔术II”红外制导空空导弹进行模拟攻击。起飞后我与目标机“幻影”F1C逐渐拉开距离,目标机转弯时,我交叉到内侧的过程中,在没有瞄准的情况下,目标机进入导弹红外线导引头的搜索范围时,导弹就会自动截获目标机。我过去使用的红外线制导导弹搜索角度只有2度,要用1.5度的瞄准光环套住目标才能使导弹引导头锁住目标机,有些情况还是要费点劲的。使用R550“魔术II”型导弹,只要使目标机进入8度以内的瞄准区就可以自动截获,这就容易多了,而且可以和雷达交联,增加了截获、发射机会。
法方飞行员正在向葛文墉讲解R550“魔术II”空空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