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大飞机发动机的十字路口
近期,762号伊尔-76挂载为运-20配套的涡扇-20的试验画面曝光;而在去年年底,另一架伊尔-76试验涡扇-18的消息也传出。有了涡扇-20,为何又有一个涡扇-18?中航商发的CJ-1000A,以及SF-A又是啥?本期《出鞘》为您解读中国大飞机发动机。转帖如果侵犯版权就请删除
更为人熟知的涡扇-20是在涡扇-10“太行”发动机的基础上进行去除加力燃烧室,加大外风扇直径等一系列改进后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后面细说。涡扇-18发动机由成都发动机公司负责生产,它是伊尔-76运输机使用的D-30KP-2的仿制品,D-30KP-2也是运-20现阶段试飞使用的发动机。
D-30KP-2最大推力达125千牛,但这一指标是靠多达11级的高压压气机和4级低压涡轮(单个压气机/涡轮效率太低),及导致的超长轴距复杂轴承换来的,使其推重比仅为4.79;材料问题导致风扇尺寸小(通俗的说就是不够粗),涵道比低,推力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而且耗油量也偏高。
但D-30KP-2胜在性能可靠,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即使战时应急大规模生产时降低工艺和材料标准,其性能下降的也并不明显(典型冷战时期的苏联军队装备逻辑);另外使用维护对人员场地要求不高,适合需要在前线恶劣条件下操作的军用运输机使用,笨重的缺点对大型飞机来说也可接受。
除了伊尔-76和空警-2000之外,习主席最近视察的中国空军未来10年内的主力轰炸机轰-6K也在使用D-30KP-2,未来该机还可能有装备海军航空兵的改进型,D-30KP-2的装机数量将以百计。所以即使从长远角度看来,运-20上的涡扇-18最终将被涡扇-20取代,涡扇-18仍然是不缺乏装机市场的。
虽然简称就差一个字,但近年来成发和成飞的境遇远不能比。在国内航发生产企业中,成发可以说是底子最薄弱的,在涡喷-6发动机之后就没有过一个发动机批产型号,仅仅参与过涡喷-13的早期试制。在歼-6大面积退役后,成发一度只能靠为强-5配套的50年代水平的涡喷-6生产备件生存。
还好90年代空军引进伊尔-76之后把维修D-30KP-2的任务交给了成发,这才没让当时一度差点真的死过去(参考贾樟柯电影《二十四城记》中场景)真的一蹶不振。所以在今天各航发厂均有多个重点型号需要攻关时,把山寨D-30KP-2这款70年代技术水平发动机的任务交给成发也是很合理的选择。
不过型号可以“分锅”,研制过程中有些环节的竞争还是免不了,比如就一个高空台,“备胎”涡扇-18只能排在“正房”涡扇-20后面;试飞院只有一架760号伊尔-76试车平台正用于涡扇-20的试验,全新发动机试验周期长,实在是分身无术;在我国伊尔-76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另辟蹊径。
由于空警-2000研制早已完成,762号空警-2000原型机也已结束了对空警-500上的新一代预警雷达设备的验证工作,因此试飞院把该机的大型雷达天线罩和相关设备拆卸,762号的用途改变为和760号一样的发动机试车平台,在我国新型航空发动机项目越来越多的局面下,这个创举极具价值。
据成发网站1月9日报道,2014年12月6日,“某型号发动机”自9月16日成功交付试飞单位以来,历时80天,在完成了地面装机、测试改装和科研试飞等工作后,圆满完成了整个试飞工作。从如此之短的试飞周期来看,可以认为涡扇-18对D-30KP-2的改动不多,这也符合成发的技术水平。